朱冬林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小企业的发展雪上加霜,融资难成了中小企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问题。后金融危机时期,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复苏,中小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摆脱融资难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了国家、地方政府和每个中小企业必须思考的一个难题。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金融机构加大了贷款的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中小企业使尽了浑身解数,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困难。这些措施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缓解了中小企业短期面临的资金上的压力。但由于这些办法都是通过负债来进行融资,使很多中小企业出现高负债的压力,带来较大的融资风险,不利于健康长远发展。
一、负债对企业的双刃剑作用
(一)负债对企业的有利作用
负债对企业的有利作用主要表现为合理的负债能降低综合资金成本,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由于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具有减税作用,从而使得负债的资金成本要比权益资金的资金成本低。因此,合理的负债能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同时,合理的负债能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不论企业利润多少,其负债所负担的利息通常是不变的,当税前盈余增大时,每1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利息会相应减少,从而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这种由于负债的存在使得普通股每股净收益的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就是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可以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净收益的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之比。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的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
(二)负债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1.负债的规模。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企业负债规模越大,利息费用支出越多,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债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债权人的债权越难保障,这又会给今后的融资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负债的利息率。在负债规模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也越高,企业面临破产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同时,负债的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有较大的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越大,融资风险也越大。
3.负债的期限结构。这主要是指企业所借入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如果负债的期限安排不合理,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原因在于:第一,长期借款的利率和利率波动幅度不同,如果采用了不合理的负债期限结构,将会使企业的利息费用支出产生较大的幅度波动,由此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第二,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借款,则当短期借款到期时可能会出现企业难以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来偿还短期借款的风险;第三,和短期借款相比,长期借款的融资成本通常较高,而且债权人为了降低风险还会制定一些限制性条款,这对企业形成了潜在风险。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及融资的原则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
任何一个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有一定量的资金,进行融资活动。融资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以及调整资本结构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取得所需资金的一种财务活动。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不外乎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扶持等四种途径。由于企业类型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需的融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融资的需求具有不同的规律性。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是源于间接融资——银行借贷。中小企业所有借入资金总发生额中,来自银行的贷款大约占90%,融资难、渠道单一。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比较集中,一般基层营业机构没有自主决策权,加之上下管理链长,受理程序刚性,审批流程复杂、管理力量薄弱,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和银行贷款相比民间融资条件宽松,筹资成本相对降低。且民间融资无需资产担保抵押,手续简便,民间借贷成本与银行相差无多,因此,部分中小企业愿意从民间借贷。民间融资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但因其利率过高、借贷手续不完备、对金融秩序的稳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原则
1.规模适当原则。规模适当原则强调资金数量上的合理性。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并不是一个常数,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要认真分析生产和经营状况,采用一定的方法预测资金的需求量,合理确定融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因融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又可防止融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2.筹措及时原则。筹措及时原则就是要注意筹集资金的及时性,不能提前太早也不能延后。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应全面掌握资金需求的具体情况并熟知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适时获取所需资金。
3.结构合理原则。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资金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资金的源泉和筹资场所,它反映资金的发布状况和供求关系,决定着筹资的难易程度。不同来源的资金,对企业的收益和成本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应认真分析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资金市场,合理选择资金来源。
4.方式经济原则。方式经济原则强调筹集资金的效益性。企业筹集资金必然要发生一定的成本费用并承担相应的风险,不同筹资方式下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不同:采用负债筹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较低,但负债过多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采用权益资金来筹集资金的财务风险较小,但资金成本较高。为此,中小企业在筹资时需要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进行筹资,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政府要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设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包括以中小企业信用征集和评价为中心的征信体系和信用担保与再担保体系,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关心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高负债这一情况,政府应该从减少税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范围。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我国有1000多万户中小企业,能够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只有900多家。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规范创业板,使之成为培育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孵化器。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鼓励设立按市场化规范运行、主要投资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基金,多渠道、多形式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范围。
4.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在处理与中小企业的信贷关系时具有信息优势,因此,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出路。政府应该通过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引导民间借贷,把民间资本合理为中小企业使用,避免中小企业盲目负债。
(二)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合理确定资金的需求量,控制资金的投放时间。不论通过什么渠道、采用什么方式筹集资金,都应该合理确定资金的需求量。中小企业融资固然要广开渠道,但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界线。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经营;资金过多,也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在核定资金需求量时,不仅要注意产品的生产经营规模,而且要注意市场的销售趋势,防止盲目生产,造成资金积压。同时,要掌握全年资金的投放量,并测定不同月份的资金投入量,以便合理安排资金的投放和回收,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2.认真选择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不同来源的资金成本各不相同,而且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资金来源时要综合考虑各种渠道和方式,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寻求最优的筹资组合,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3.资金的筹集要与投放相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企业融资首先要确定有利的投向,安排明确的资金用途,才能正确选择融资的渠道和方式。因为,资金的投向既决定资金需求量的多少,又决定投资效果的大小。因此,中小企业在新企业进行筹建、老企业进行扩建筹资时,都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预测分析,确定资金用在什么项目上、这些项目是否先进、竞争能力大小、有无发展前途,研究这些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要防止那种把资金筹集同资金投放割裂开来的做法。
4.合理安排资金结构,适度运用负债经营。企业适度运用负债经营能相对通过权益资金的收益率,也可以缓解权益资金紧张的矛盾。但如果负债过多,则会引发较大的财务风险,甚至丧失偿债能力而面临破产。因此,中小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保证投资收益率高于资金成本;二是负债的数量要与企业资金结构和偿债能力相适应。
5.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维护各方经济利益。企业融资的数量和投资方向,关系着全社会的建设规模和产业结构。中小企业融资必须接受国家的宏观控制,融资工作应该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履行约定责任,维护各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
综上所述,合理的负债能降低综合资金成本,产生财务杠杆效应;过多的负债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需要依靠政府和中小企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基金来源:江苏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课题(项目编号:ZJGZHX20120515-01)]
(作者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