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爱民 徐毅 虎新文
开展合作开发,长庆油田公司经历了从争论到认可,不断实现合作开发模式创新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长庆油田坚持互利双赢的基本原则,合作开发项目从无到有,合作规模由小变大,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合作管理不断规范,为实现长庆油田整体持续、有效、快速、协调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重组整合后,长庆油田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界面,建立起新的合作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联管会领导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
长西石油合作开发项目经理部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管理范围191.84平方公里,自合作开发以来克服了外部环境恶劣、区域面积小、地层复杂多变、储量不落实、建产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等重重困难,立足小区域,产能建设连年突破,原油产量一年一大步持续攀升,成为长庆油田公司第二战线原油增长新亮点,为 “西部大庆”建设做出了贡献。 项目部自2000年成立以来,相继探明含油面积40.13平方公里,原油产量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产量持续攀升,已具备了年产油3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
一、发挥新机制的特点
在项目管理中充分利用长西新体制、新机制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修订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工程管理推行全面预算,公开招投标、事前签定施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施工过程管理,委托专业监督、监理,全过程现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物资采购管理,坚持“货比三家,质比三家,价比三家,网上选优”,与厂家直接签订买卖合同,网上审批,直达供货到施工现场,全面验收;日常用料管理,严格入、出库制度,规范运行,杜绝隐性问题出现;各项结算,分级确认,严格把关,全面履行合同等,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有效控制产建投资成本、操作成本等各项费用支出,连年项目部内部利润等效益类指标超额完成。
二、生产组织管理的优化
1.生产运行组织凸现科学管理思想。以创建高效有序的生产指挥中心为目标、以原油生产为核心、以考核约束为手段、以横向协调纵向沟通为重点,安排部署、过程协调、进度监控、总体评价,在日常生产建设工作中做到令行禁止,生产建设有条不紊。
2.加强日常生产组织协调。坚持以计划为龙头,加强盘库和统计基础工作,及时分析生产动态,查找生产组织问题,拟定对应措施并严格按照计划监督落实,充分发挥生产运行科的牵引作用,有效平衡、调用生产资源服务于生产建设,确保了整体工作的平稳运行。
3.注重井下作业管理,确保修井质量和安全。健全“厂工艺所-作业区-井区-井站”四级监督体系,明确各级监督职责和权限。加强综合考评,打造高质量的作业队伍。首先严格执行引入和退出管理制度,以作业区的季度考核、厂工艺所年度考核为手段,对考评不合格的作业队伍进行清退,提高竞争意识,从而达到缩短修井占井时间,全年油井躺井作业占井时率≤2%。
4.强化技术分析、实现精细管理。针对区块特点,强化技术分析。根据各区块地层的特点和动态开发数据,加强地质分析,增强区块认识,确保油田的科学、合理的开发。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对策、及时落实措施,掌控油田开发的主动权。围绕老井稳产、措施增产、新井上产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生产建设,继续统筹做好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递减、降低投资、降低操作成本的“三提高三降低”工作,加强生产管理和措施落实。
三、全面推行“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优化建设模式
1.控制节奏、点面并重。为了保证各投资方利益,把握节奏,组织产建项目组,地质、工艺研究所等相关部门编制了《长西石油合作开发项目经理部油田开发优化调整方案》。本着用地质条件好的区块搭配地质条件差的区块,确保整体有效开发的原则,寻找富集区为合作项目今后发展提供可建储量。紧扣“36911”目标,以提高单井产量为主线,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为合作区稳定原油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提高油田开发管理水平。全面规划数字化建设,落实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为合作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按照数字化建设安排部署,制定下发了《杨井联合站数字化改造方案》、《合作开发项目A8区块数字化管理建设方案》等实施方案,实现了油水井生产数据采集、抽油机电机参数监测、抽油机远程启停、井场自动投球、井场视频实时监控、闯入智能分析、井场语音警示等功能,为合作区在数字化管理上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四、加大安全环保管理力度,持续提供良好上产环境
1.抓管理,持续改进, HSE系统执行力不断提高。一是结合我项目部实际情况,完善HSE责任体系,健全四级HSE管理制度,规范了基层HSE基础资料。二是组织开展了HSE体系内审评价,对各基层单位、部门HSE工作情况全面评价,查出各类不符合项目19个,为2011年HSE体系持续改进奠定了基础。
2.抓培训,突出实效,全员HSE素质快速提升。一是抓管理队伍培训。充分利用检查、作业监护、现场交流的机会,帮促指导安全环保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全年共下发HSE管理相关标准、业务书籍30册,外聘相关专家对合作区管理人员集中进行法律法规、HSE体系等相关内容培训三次。二是抓岗位员工标准作业程序培训。成立岗位标准作业程序推进领导小组,完成2个新建站点的程序文件的编制工作以及64份程序文件的修订和换版,确保了程序文件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全年培训覆盖率达到100%,考核合格率为95%。
3.抓环保,综合治理,清洁文明生产持续推进。一是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对新建的13个井场进行了“两池一沟”配套建设,合格率达到100%。二是解决环保“瓶颈”问题。完成3个站点的污水系统治理、1000余方污油泥的清理工作,提高了污水回注率,解决了困扰合作区多年的污油泥处置问题。三是构建“三防”体系。完成了2个站点2条输油管线,6台输油泵等输油系统监控,16台可燃气体报警等泄漏预警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工程,降低原油泄漏风险。
4.抓节能,减排降耗,绿色油田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创建节能示范区的目标,以提高合作区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找准突破点、抓住关键点、寻找节能点、探索创新点,把创新节能管理新思维、建立完善节能新机制、推广使用节能新产品、吸收引进节能新技术、开展伴生气综合利用等措施作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举措。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
5.抓消防,注重演练,应急反应能力快速提升。超前组织、精心策划、多方协调,每年组织合作区应急演练及安全消防技术比武活动,规范了启动程序,检验了应急预案,锻炼应急队伍,提升了合作区应急反应能力。同时,加强生产要害部位三防措施落实,完善健全防火防爆制度,会同榆林市避雷检测中心对合作区大站大库进行细致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了重点要害部位的防范能力。
五、完善内部管理,突出经营工作重心
1.完善计划管理,提高各项工作的执行力。根据全年原油生产任务指标,通过对合作项目产建规模、老油田开发形势、老井挖潜、油水井措施等方面的调研,加强合作项目产量计划和执行力度。每月召开一次计划协调讨论会,确保生产运行组织基本在同一计划引导下进行。针对合作区生产和经营控制的实际需要,完善并修订原油生产月度计划,将老油田调整改造费用等纳入月度考核中,大大增强了各类费用的控制力度。
2、完善合同管理,物资供应保障有力。 按照“业绩导向、过程控制、充分授权、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合同管理流程,建立“职责明确、权限清晰、标准规范、运行顺畅、防范风险、便捷高效”的合同运行机制,严格供应商资质审查,严格合同条款审查,严格预算审查,使合同管理精细规范,全程受控。 以原油生产任务为中心,以保障生产建设物资及时供给为目标,严格遵循油田公司各项物资采供管理制度,从计划申报、审批招标、合同签订、物资到位、物资发放、核销结算等环节逐级把关审核。加大对供应商的考核力度,通过对供货能力、售后服务、质量稳定、急用料供货能力等考核项目,执行一票否决制,全面综合的考评供应商,逐渐培植一批产品质量可靠、信誉良好、反应迅速,能与合作项目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供应商队伍,实现双赢。
3.发挥财务核心功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公司和各投资方做出贡献。以“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全面执行”为原则,结合“ABC”分类管理法,以四级成本责任中心逐级分解预算,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推广标准成本管理,强化预算管理,切实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通过成本项目的对比分析,及时了解合作区成本运行情况,查找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加强成本过程控制,确保经济运行安全,健全完善内部监管长效机制,切实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长西石油合作项目通过合作双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科学开发,实现互利双赢,不仅为“西部大庆”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为超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和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低渗透油田开发是目前油田开发的难点,也是中石油开发的重点。长西石油合作项目在实践不断探索,在体制创新、突出安全环保开发理念、发挥财务核心功能,生产组织的精细化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丰富了低渗透油田开发管理经验。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长西石油合作开发项目经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