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荷静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历年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实验题占据了重要地位,不论是区分度和得分率都体现了实验题在整份试卷中的价值,是学生拿A的难点之一。下面对常见的题型进行分析,从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出发,反思实验教学,期望能为一线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1 实验设计类
实验设计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现象或处理实验数据,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解答这类试题要求学生具备实验的基本思想,关键是变量的确认和控制。
【例1】(2009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完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鸡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1)实验步骤:
①如图1所示,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1号试管内加入1mL蒸馏水,向2号试管内加入_____________,向3号试管内加入_____________,并振荡试管。
②向1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_____________。
③仔细观察各试管内_____________,并记录。
(2)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pH为7左右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而pH偏高、偏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
(4)除pH外,还有其他环境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请你就此提出相关研究课题(只要求写出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
点评:该题是对书本探究性实验的考查,解答这类试题的一般思路是:①确定实验目的和理解实验原理。②确定变量:根据实验的目的、原理,通过初步分析,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③控制与观察变量:自变量要不同,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因变量的观察指标要准确。学生在答前两空时只写试剂的名称,没有考虑到无关变量的控制。因变量要观察气泡的多少,而很多学生答“反应速度的快慢”,说明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没有理解透彻。从学生的错误可以看出,在平时的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没有将实验设计的整体思想很好地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在答题时随意性大、不规范。
答案:(1)①1mL(等量)氢氧化钠溶液(试剂量和试剂名缺一不给分)1mL(等量)盐酸溶液(试剂量和试剂名缺一不给分)②鸡肝研磨液③产生气泡的多少(2)1号试管内产生的气泡较多,2号和3号试管内产生的气泡较少
(3)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或其他合理答案)
2 实验分析类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理解,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并能对相关的实验结论进行解释的能力。试题的素材以书本实验为基础,可以创设新的情境,但学业水平测试毕竟是过关性考试,难度不会太大,因此实验的原理、方法与书本实验基本一致。
【例2】(2011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为了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洋葱;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清水等。
方法步骤(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步骤B用显微镜观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3)该同学在步骤D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其结果因为图3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有_____________。
点评:该题考查的知识源于书本实验,但“源于书本、高于书本”,是教材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查。学生只要理解了教材实验,该题的难度就不大,解答“步骤B用显微镜观察的目的”和“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的原因”的知识完全来自书本实验。这道试题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尝试用与书本不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全新的探究情境。由于平时课堂中拓展、改进实验较少,学生无法在新的情境在抓住实验原理、方法和实验步骤与书本实验完全相同这一点,自然学生在最后一小题错误率高,同时说明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差,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答案:(1)观察到的现象与后续质壁分离的现象形成对比(2)胭脂红溶液浓度过大、质壁分离时间过长(3)①胭脂红不能透过生物膜,但可以透过细胞壁.故在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为红色。原生质层为无色。
3 实验方案纠错类
此类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方案科学性、严密性的理解,分析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部分,并寻求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是要熟悉书本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例3】(2012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某同学按表l中的方法步骤进行了实验。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②中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按照上表中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该同学在步骤③收集到的滤液呈_____________色。
(3)上述实验操作中存在3处错误,请_____________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提取的天然叶绿素用作食品添加剂,根据你所学的叶绿素化学性质分析,天然叶绿素不能添加在_____________性食品中。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技能。在研磨绿叶时要加碳酸钙,作用是为了保护叶绿素,对这一原理学生只停留在事实性知识的层面上,解答“不加碳酸钙研磨后的滤液的颜色”这一问题还需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解答“叶绿素不能添加在酸性食品中”更需学生深究其机理,得分率低正好反应了学生没有将实验原理理解透彻,缺乏质疑探究的精神,这一点值得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注意。学生不知菠菜叶“幼嫩”与“新鲜浓绿”之间的差别,很多学生不能把握住“过滤用的是尼龙布而非滤纸”等操作细节,反思学生错误,再看看现在的实验教学,由“讲实验”、“背实验”代替了“做实验”,不难理解学生失分情况严重的原因。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实验的全过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答案:(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浅绿(3)步骤①中应该用新鲜的绿叶(幼嫩的菠菜叶色素含量少)步骤②中研磨时还要添加少量碳酸钙步骤③中漏斗基部应该放一块单层尼龙布(4)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