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林
问题意识是人们对某一事实或客观现象产生了解释或处理的心理欲望。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人们个体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和创新。《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生物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经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现状调查可以指导教师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领他们思维发展方面做得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1 样本选取与调查实施
选取本校高二4个选修生物学科的班级作为调查研究的实验班,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87份有效问卷(问卷见附录)。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见图1。
根据图1中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学生能意识到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却过多地依赖老师,自主性学习的动力或能力欠缺;提出的问题还停留在“知其然”方面,没有或很少思考“其所以然”;面对一个新情景,没有主动探索思考的习惯,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向往师生互动,但实际和老师交流的较少,自信心和勇气不足。
在大量的听课和调研中也可以发现,虽然许多教师在观念上接受了激发问题意识引领思维发展这一思想并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力度远远不够。为此,笔者曾在听课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作了一次粗略调查,所听公开课节数累计32节。从下列4个方面作了调查统计(课堂时间为40min):
①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见解的时间(平均占0.8min,约2%);②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的时间(平均占7min,约17.5%);⑧学生讨论的时间(平均占4min,约10%);④教师讲解、实验或提问的时间(平均占28.2min,约70.5%)。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真正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的时间是少之又少的。与教师的访谈调查也可发现:大部分教师感觉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困难之处是没有一套现成的可供实际操作的方法措施。要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落实到实处,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有一整套既有较强启发性又照顾到学生现有心理状态和认识的方法措施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3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即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培养和激发。新课程标准非常突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领学生思维的要求。高中生物课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3.1 情景激疑
教师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或将问题设置在妙趣横生的情境中,可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引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求知欲。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新学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考虑如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及问题情境。
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中,教师可以就“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提出如下问题:提及的生物有哪些?实际应有的生物有哪些?可能存在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结构来看,存在哪些成分?这些成分都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吗?还缺少什么成分?可以组成哪些食物链?其中有人类不希望出现的食物链吗?为什么“听取蛙声一片”,就可“稻花香里说丰年”?这反映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种间关系?就这段文字你还能提出哪些与已学习的内容相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和问题的设计,学生感受加深,学习兴趣和热情空前高涨,就会自觉地融入到问题讨论中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问题的探究。
3.2 精心设疑
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把要传达的信息,精心组织在一些能够使人疑惑的关键处,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己尝试解开疙瘩。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是由于个体认知结构与环境或某种刺激不适应所产生的一种心智骚扰和不宁,其存在会引发人们的认知冲突,开展探究活动,由此可能从中产生不同凡响的认识和创造。
例如,在学习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提出以下问题:现让灰身长翅蝇与黑身残翅果蝇交配,F1均是灰身长翅果蝇,再让F1灰身长翅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交配,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即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比例为21:4:4:21。学生会对这一杂交结果疑惑不解: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测交后代的四种表现型不应当是1:1:1:1吗?现在怎么又成了21:4:4:21呢?于是产生了矛盾和冲突。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F。测交后代21:4:4:21的比例反映了什么?(F1的四种配子是2l:4:4:21)说明F1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是否自由组合?(不是)那么,什么样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呢?(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学生就会被带入一种“愤、悱”状态,急于知道答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探究,不仅使学生从矛盾和冲突中跳出来(明确了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进行探究,取得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以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不仅可使学生明确原理,学会怎样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的品质。
3.3 最近发展
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设计的问题只有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和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或几跳就能摘到桃子,以帮助学生成功通过最近发展区。
如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一节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图2,分析光合作用强弱与空气中CO2含量的关系。学生要独立回答此类问题,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教师便帮助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横坐标表示什么?纵坐标表示什么?此曲线的起点在哪儿?走势如何?拐点有几个?此曲线可以分为三段,OA段、AB段、BC段分别表示什么样的生物学意义?
通过这种简明、集中、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串,搭建了各种知识的相互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将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顺利带入到新的情境中,顺理成章地解决了这一难点。
3.4 梯度有致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是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前后衔接和逐步深化的,问题设置不应是孤立无序的一个问题接着另一个问题,而应呈现出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的“问题链”。在这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上,问题的难度、深度、广度要快慢适度地向前递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纵深挖掘,让学生由不知到知道、由浅知到深知、由少知到多知转化。
例如在教授伴性遗传内容时,教师若直接提问人类红绿色盲基因的遗传特点是什么,学生会感觉题目太大,对问题无法切人。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分层推进、步步深入的问题:为便于准确认识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怎样表示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男性患者呢?请写出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各种表现型及相应的基因型。一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与一个完全正常的女性结婚,他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类型是什么?这一组合中,父亲的红绿色肓基因是传递给儿子还是女儿?是否一定?如果这个女儿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代表现型如何?有何特点?(回答方式可能不一致,但最易发现的是只有男性才可能患色盲)请再思考: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父亲还是母亲?在不同的亲本组合中是否一致?通过这样低起点、小步子的问题链的分析,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出“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方,也只能传给女儿”的结论,即伴性遗传。
总之,提问在新课程理念下有了新的内涵,提问的效果不在于问题的多少,也不在于问题有多难,而是看问题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否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这与宋代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一语是不谋而合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领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附高二学生问题意识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
问题意识是人们对某一事实或客观现象产生了解释或处理的心理欲望.是新思想诞生的摇篮,是创新的萌芽。问题意识的强弱体现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方面。为寻找激发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的更有效途径,需要了解同学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现状,便于教师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同学们的发展。特制做这份调查表,希望你能结合自己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填写。谢谢!
1.你认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你学习中的地位(
)
A.非常重要
B。较重要
C.无所谓
2.你认为发现并提出问题的主导方应该是(
)
A.学生
B.教师
C.一半学生。一半老师
3.你认为发现并能提出问题是(
)
A.善于思考的表现
B.个人气质的表现
C.其它
4.你现在提出问题的状况是(
)
A.经常提出问题
B.有时提出问题
C.基本上不提出问题
5.你提出的问题层面是(
)
A.主要是知识方面
B.主要是技能方面
C.主要是思想方法方面
6.你提出的问题是在(
)
A.深入思考不得其解时
B.一旦有疑问时
C.别人咨询时
7.面时一个新情境,你常常能提出(
)
A.至多两个问题
B.两个问题以上
C.因题而异
8.你提出问题的对象主要是(
)
A.老师
B.同学
C.其他人
9.你提出问题的主要方式是(
)
A.口头
B.书面
C.发电子邮件
10.你认为提出问题的最大障碍是(
)
A.思考时间不足
B.环境不宽松
C.性格
D.方法问题
11.你认为在课堂上应多采用的问答形式是(
)
A.师问师答
B.师问生答
C.生问生答
D.生问师答
12.在生物问题课堂中,你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积极性比过去(
)
A.提高非常大
B.提高较大
C.有一点提高
D.与过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