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水平的提高,国际化程度的加大,国别风险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业务。加上近几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国别风险事件接连发生,对现有国别风险分析和控制实属必要。本文从国别风险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国别风险的影响因素,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国家风险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不断增加,使得各项业务活动中越来越多地涉及国别风险管理。加上近年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以及社会冲突、恐怖事件、贸易摩擦等正成为引发国别风险的新因素,同时为了响应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对此提出的要求,2010年6月23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以此引起银行业对国别风险的重视。如何防范国别风险,保持稳健经营已成为目前银行跨国经营的重要课题。
一、国别风险的界定
所谓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务,或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存在遭受损失,或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国别风险存在于授信、国际资本市场业务、设立境外机构、代理行往来和由境外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外包服务等经营活功中。国别风险包括:主权风险、转移风险和一般国别风险。
二、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中国别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导致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的根源。不确定性与信息不对称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因素
内部政治上的变化和动乱常常是形成国别风险的一个重要动因,这方面的分析可以通过内部冲突、政府腐败、政府管理水平三方面的综合性和动态化的分析以预测政局发展的前景和发生动乱的可能性,借以评估风险的大小。同时国别风险受到外部政治的影响日益明显,这里主要分析外交政策和国际冲突两个因素。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取向表明参与国际事务、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的可能性。而国际冲突不仅会增加国际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还会使得国家的财政支出猛增,导致偿债能力大大降低。
(二)经济因素
经济风险是指由债务人国家的经济原因引起的风险。其影响因素有: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状态、国际收支情况、实际汇率变化、外债负担等。如。一国外汇储备规模越大,在国际上进行支出或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大,发生国别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再如,实际汇率变化对债务国偿还
债务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实际的增值和贬值对整个经济和信贷质量都会产生影响。
(三)社会因素
恐怖主义和宗教、民族、种族矛盾也是形成国别风险的动因。恐怖主义会造成经济损失、金融恐慌和社会动荡,这都可能造成债务国的还债能力削弱,意味着会产生国别风险。民族矛盾、种族冲突以及宗教信仰碰撞,是国别风险的重要导火线。从全球来看,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越容易发生冲突,这就给该国或地区带来经济损失和社会的动荡不安,进而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中国别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一)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与组织机构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 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机制上,已经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系统、风险报警系统、风险决策系统、风险避险系统、全程监控系统。我国商业银行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风险管理机制缺失问题,这成为不良贷款的主要诱因。
(二)国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信息系统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对国外产业信息、客户信息、金融指标、经济数据的收集、储存、分析,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领域应用层次较低。管理信息缺失、失真或难以使用现象普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采集与处理机制;另外,风险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复合型人才不足。
(三)商业银行缺乏完善国别风险评级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完善国别风险评级体系。贷款审批的依据主要还是国外企业提供的财务资料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贷款企业和担保人的具体信用情况缺乏真正全面的了解,对客户的评价多偏重历史数据、盈利能力,忽视偿债能力及客户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力。这容易导致一些贷到款的国外企业虽然签订了抵押合同或担保合同,但在履行还本付息义务或担保义务时,难以保证贷款本息的安全回收,给商业银行造成很大损失。
四、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中国别风险的管理策略
国别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工程,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种导致国别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其最终目标是以较小的成本达到分散、减轻和规避国家风险,以保障从事跨国服务业务的商业银行的經济利益和稳定外部环境。以下对国别风险的管理提几点建议:
(一)商业银行加强国别风险组织体系建设
完善的管理组织体系是有效实施国别风险管理的基本保障。采用董事会、国别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国别风险管理部门三层式的组织结构,明确责任,便于管理。董事会承担国别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并成立国别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专门制定国别风险管理条例;国别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国别风险管理政策,包括制定、审查和监督执行国别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操作规程,确保国别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委员会还应具备适当资源来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国别风险;国别风险管理部门承担国别风险管理职责,制定适用于本机构的国别风险管理政策。
(二)商业银行加强国别风险的评估与评级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表明,占据世界评级市场高端话语权的,以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为核心的评级模式及由其主导的国际评级体系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以三大评级机构主导的国家风险评级体系,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或利益集团,同时评级过程的不透明,使得众多国家只能被动接受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承担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升高所带来的损失可能性。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聘用专门的人才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建立适用于本行的内部评级机制,可以采用不同的风险度量方式,如VAR、因子分析等模型将国别风险量化,对国别风险的等级作出判断,为风险准备金的计提做好准备。
(三)商业银行加强国别风险监测
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的发生是以一系列经济指标的恶化为先兆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指标,包括GDP的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水平、国家外汇储备总额等;二是金融体系的基础监测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存贷款比率、贷款质量比率等;三是对外开放指标,包括外汇储备可供进口月数、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例等。建立一套灵敏的国别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措施,实现对风险的事前防范和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对合作伙伴进行监测,定期派遣高管人员到国外分支机构与当地政府机构做直接的联系和沟通,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
(四)商业银行加强国别风险化解策略
要根据国别风险的成因、评级结果、监测情况等,制定出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及不同国别的解决方案。当国别风险转化为危机时,国别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董事会应在第一时间制定应急预案和退出策略,尽可能的将国别风险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降低商业银行的损失及对客户造成的损失,及时弥补造成的恶劣影响。
参考文献
[1]陆岷峰,张兰.《商业银行国别风险危机管理策略研究》[J].青海金融,2010,(12).
[2]黄海敏,侯坚.《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中的国家风险及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0,(6).
[3]李建平,孙晓蕾,范英,陈建明.《 国家风险评级的问题分析与战略思考》[J].战略与决策研究,2011 年. 第26 卷. 第3期.
[4]戴育琴,欧阳小迅.《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国家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22).
作者简介:李慧娟(1988-),女,汉族,河北邢台人,就读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