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紫:从小卫生员到大艺术家

2012-04-29 11:51张越
中关村 2012年11期
关键词:女画家美术家

张越

“我画了他们,只是想让人们知道,还有这样的一些人,还有这样的一种生活。”

——孔紫

孔紫和大多数女性一样,她是一位贤惠的妻子,也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瘦弱的外表和沉静、甚至有些腼腆的性格几乎把她的才华掩饰得不露痕迹。然而,在她娓娓道来的字里行间,稀稀落落地流露出了内心的坚韧与执着,正是这种力量,使这位外表柔弱的女子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中最具影响力的女画家之一。

文书、卫生员、画家

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孔紫这位当代画坛中的杰出女将曾经是部队卫生所里的文书兼卫生员。她不仅能写出文笔细腻、流畅的文章,对医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是个优秀的卫生员。在卫生所工作的时候,孔紫虽然不是工作最细致的护士,但却是最有耐心,最受病人喜爱的护士。每次黑板报上都有表扬她的信,甚至有战士编写诗歌赞扬她:“人说凤凰好,我说孔雀胜……”

正因如此,孔紫很快就被提干,当了干事,后来又调到了北京,甚至差一点就考进医科大学。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80年。那一年,孔紫刚刚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出生仅二十多天的时候,部队就派她去南京军医学校学习防疫。按说防疫与艺术似乎毫不沾边,但孔紫的多才多艺拉近了她与艺术的距离。除了日常的工作外,孔紫还画宣传画,并创作、拍摄了五部自己编写,自己解说,自己导演的防疫宣传片,而且其中两部都获了奖,并记了三等功。

此后,在艺术上小荷刚露尖尖角的孔紫,逐渐被部队重视起来。她的创作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后来,在部队领导的支持下,孔紫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学习,开始接触正规的美术教育。紧接着,又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继续深造,并在那段时期创作出了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作品“彝族系列”、《秋风》、《远山》、《微风》等优秀作品,凭借超群的绘画技艺荣立了二等功,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在之后的几年,伴随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绘画技能的突破,孔紫又创作了以《高原红·冬训》为代表的一些写实主义作品。她的笔墨没有锁定在六七十年代,而是以独特的视觉和技法展示了21世纪女兵的精神风貌。她捕捉的画面让人们知道,在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群花样年华的少女在高原的恶劣环境下戍边,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和脸上的那块高原红印记述写着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最质朴才最动人

出于女性与生俱来的敏感与细腻,孔紫的笔触始终在士兵和平民百姓的生活中皴擦渲染,她不但能用静止的画面展示祖国战士所特有的精神风貌,还能把平民百姓的形象和生活描绘得原汁原味,又在有意或无意间让某一细枝末节悄悄钻进你的心里,用最质朴的绘画语言,厚重的笔墨,诠释她所看到的世界。

孔紫的作品《搭伴》,就是对她的绘画特色最好的解说。

2007年春节,孔紫在山西忻州部队训练基地体验生活。大年初一,训练基地的干部和家属要去驻地附近山上的老乡家里探望。这是基地拥政爱民的传统,也是教育干部、战士和营区孩子艰苦奋斗的课堂。清早,这支队伍带着大包小包的馒头、苹果就出发了。他们翻过山梁来到山坡上高高低低的窑洞前。这些窑洞大都年久失修,里面住的都是老人。他们住得比较分散,每家房间里除了锅灶等生活必需品外,几乎没有任何陈设,他们的院子里也看不到通常人家窑洞前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和玉米棒,甚至没有鸡和狗。有的窑洞,不开门就几乎没有光线,旧花棱木窗像要散架般勉强支撑着,上面马马虎虎地糊着一层纸。一位老大娘眼光呆滞地瘫坐在炕上,一个看起来比大娘年轻些的汉子在忙里忙外,孔紫感觉疑惑:“这是大娘的儿子吗?年龄似乎大了些。是大娘的丈夫?好像又年轻了点儿。那一定是家里亲戚过来帮忙的吧!”她似乎刚刚对自己的猜想感觉满意,基地的大队长就说,他们这是“搭伴”。“搭伴”就是没有婚姻关系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

“搭伴”这种看似前卫的生活方式,在山西的偏僻山村很普遍地存在着,并且当地的百姓也比较认可。这些搭伴生活的老人大都在60岁以上,他们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老伴去世了,有的是没有子女,有的是子女打工在外或者没有能力照料他们,个别老人是因为终身没有娶亲。他们相互“搭伴”,用极简的物质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生存。

时隔两年,在2009年4月,“民生·民生”展让孔紫的脑海重新浮现出了这段体验生活时的记忆,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重新回炉后,比当时更感到震撼。孔紫豁然开朗:“这不就是展览主题所要求的创作内容吗?”于是,孔紫脑子里初步有了《搭伴》的雏形。

为了更好地表达,孔紫的画没有过多的艺术修饰,她用写实的手法还原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形象,一切都实实在在。她还选择三联画的形式递进式地、从不同侧面展现“搭伴”的生存状况。在情节的设置上,孔紫没有刻意安排,只是在细节处理上有一些把握,比如房间窗台上搁置的三两只药瓶,锅灶上有喜字的暖水壶和空旷原野上有着鸟巢的两棵树,希望透过这些细节让人触碰到“搭伴”中的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和沧桑岁月中对美好情感的守望与寄托。

《搭伴》只是孔紫诸多作品中的一幅,然而这种艺术魅力,却渗透在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形象和每一幅作品的细枝末节中,它们无所不在地感动着我们。

在中国美术史中惊人的一笔

孔紫的细腻与大爱也并非局限于绘画。身为女性,曲折的艺术之旅以及身为妻子、身为母亲的生活负担让她深知女性艺术家从艺的艰辛,因此,她对其他的女艺术家也投入了持续不断的关注。当孔紫谈起在上个世纪60年代,凭处女作《四个姑娘》红极一时的女画家温葆时,语调不由地放慢:“今天已经没有几个年轻人能记起她的名字,甚至更多人闻所未闻。这样一位老艺术家,至今连个手机都没有,每次联系她只能打家里的座机。”她内心的忧思顿时间表现在她闪亮的双眸和话语之间。

温葆并不是个例,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知名女性,大部分出身于官宦人家,还有一些是名人的妻子,如李清照(赵明诚的妻子),或者是青楼女子,如苏小小,而在平民百姓中脱颖而出的女性少之又少。当然,这种情况不局限于中国。被认为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家罗丹,他名下的很多作品都是他的情人创作的。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国外女美术家日益活跃起来,西方美术史开始有了女性的身影。美国、俄罗斯、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出现了自由组合的女美术家群体,如美国女美术家团体、俄罗斯女美术家协会、国际女艺术家理事会等,女性在艺术上展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青年女性进入艺术院校学习,女美术家队伍不断壮大,而且艺术创作成果显著。随着女性画家艺术创作的日益活跃,各省市不断出现了一些女画家团体,但由于地域局限和学术性力量不足等一些客观原因,不能满足和适应全国女美术家学术交流的需求,形成学术发展的瓶颈。

2009年,长期关注女艺术家的孔紫在文化部申请了“20世纪中国女性绘画研究”的国家课题,她希望以此来“为我们的先驱、前辈做点事情”,而且孔紫把这件事看作自己肩负的最重要的责任。与此同时,在党中央国务院、民政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全国妇联等各级单位对女艺术家的关怀、倡导和关注下,于2012年9月22日发起创立了“中国女画家协会”,并担任首任主席。

“中国女画家协会”的成立,填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性女美术家组织的空白。它的建立,整合了全国优秀女画家资源,通过女画家一个侧面全面展示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艺术成就、时代风采、中国气派。

直到今天,那个卫生所里小卫生员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那位初露才气的小画家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艺术大家,并在中国美术史中留下了惊人的一笔。但是,在显赫的声誉背后,我却没有发现孔紫的面庞与内心有丝毫的变化,她依旧是沉静的,少言的孔紫,她依旧是会被一件小事而感动得落泪的孔紫,她的质朴,发自于她心灵深处,外露于笔墨之间。

孔紫简介

孔紫,1985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1989 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作品曾参加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及《百年中国画展》、《北京国际双年展》等国家级展览。其代表作《青春华彩》、《微风》、《秋风》、《高梁青青》、《儿子》、《三伏》、《新兵日志·冬训》等作品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国家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全国首届中国画大展银奖,东方杯国际水墨画大赛银奖,庆祝建军75周年、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解放军文艺作品奖一等奖。《高梁青青》、《三伏》、《记忆·秋野》、《扇面》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为《中国画坛百杰》。

孔紫及作品先后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 》、《中国当代女画家》等专业画册。

出版有《孔紫画集》、《孔紫写生作品集》、《中国军旅美术名家点击——孔紫》等。

猜你喜欢
女画家美术家
京津冀女画家
京津冀女画家
京津冀女画家
京津冀女画家
京津冀女画家
第三届广西青年美术家作品提名展作品选登
今天是个好日子
美术家赵峰作品选粹
新年好
第五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