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红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有困难时,在不影响学生掌握必须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况且,生物教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生动有趣的生物教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内容来源于日常生活,不难找到相关的知识点来调整。经过几次的尝试,均取得理想效果,下面以实例来说明。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中,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实践活动:自制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该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米酒,认识微生物的生活条件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该活动依据的实验原理是:在适宜温度下,氧气充足时,淀粉被毛霉、曲霉分解成葡萄糖,酵母菌大量繁殖;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酵母菌经过代谢,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
其操作步骤如下:
清洗容皿→淘米→浸泡→蒸熟→冷却→放酒药→搅拌→装入沙锅→封盖→保温。
每个步骤看似简单,而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对于没有生活经验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难把握好操作过程中的细节,而这又是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时,就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且来看看其缺点所在。
(1)糯米没有完全浸透,就不易蒸熟,淀粉没有膨化将会影响发酵;浸泡时间过长,会因水分太多而使米饭变烂,增加了黏度,影响了操作;若是米饭烧糊了,则焦嗅味不能清除,使酿出来的米酒有异味,影响了对结果的检测,这就降低了学生的兴趣。
(2)操作过程过于繁琐,容易感染其他杂菌,使实践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放酒药的技巧不易把握,米饭的温度太高,酵母菌可能会被杀死,酒药撒得不均匀,同样会影响发酵。
(4)活动需用到厨房炊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这样的活动人数不宜太多,不利于组织班级教学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初中学生又是有这样的心理特点:好奇心强,但不够细心,耐性不足;当获取成功时,兴趣就被激发,求知欲望增强,积极性高;当遇到了挫折,失败了,兴趣急降,见异思迁。因此,在开展该活动时,学生总是虎头蛇尾,开始时感到很新奇,兴趣正浓,当困难一个接着一个来时,甚至于失败了,兴趣也就全无了,这是很不利于学生的求知与发展的。
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教学。生物学教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只要平时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不难找到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师深入到生活实际,了解到当地有家庭喜欢自制葡萄酒调理身体的习惯,其制作的原理和方法正好同教科书介绍的自制米酒的原理和方法相似,于是将自制葡萄酒技法引人课堂教学,经过几次的改正后,很适合初中学生操作,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家庭自制葡萄酒的实验步骤。
材料器具:
新鲜紫色葡萄2斤(提子亦可),广口玻璃瓶一个(2500mL),保鲜薄膜适量,有筛孔的塑料篮子1~2个,洁净的毛巾一条。
实验步骤:
(1)将广口玻璃瓶充分清洗干净,晾干。
(2)将葡萄放人清水浸泡3~5min,再用自来水冲洗,以除去表皮残留的农药和杂质,清洗时不要用手搓,以保留葡萄皮上的白霜(上面有大量野生酵母菌)进行发酵;接着摘粒除蒂,同时挑出烂粒,然后置于塑料篮子内,晾干至表面没有水珠。
(3)洗干净双手,并用毛巾擦拭干净手上的水,然后将葡萄粒装入广口玻璃瓶中,并用手捏烂,若瓶口太小,可以边捏烂葡萄边装入玻璃瓶中,或装瓶后用干净的木棒轻轻捣烂,皮与子不必除去(注意:葡萄不能装得太多,需留一定的空间,一般是装至瓶子的一半,以保留一定的氧气供酵母菌大量繁殖)。
(4)待葡萄装入广口玻璃瓶后,先在瓶口盖上一层保鲜薄膜,然后再轻轻盖上盖子,不要完全拧紧。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发酵时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将瓶子撑破,另一方面是更好地使瓶口密封,形成厌氧环境;同时,也便于启封瓶盖。
(5)最后将瓶子置于洁净温暖(20~25℃)的环境中。
葡萄装入发酵器(广口玻璃瓶)后,大约会在12h以内启动发酵,表现为葡萄汁中有气泡产生;7d左右,可以看到瓶内有大量气体产生,瓶内水分亦增多,当轻轻开启瓶盖时,可闻到少许酒精的香味;这是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为防止杂菌进入,要快速按原样将瓶子封存;20d后,一瓶浓香甜美的葡萄酒便制成了。
从活动过程来看,该活动比“自制一瓶醇香的米酒”活动要简单实用得多,其并没有繁琐的操用过程和不易把握的技术尺度,学生只要做好清洁卫生(防杂菌污染)、密封(制造无氧环境)和保温工作就可以了。同时,该活动操作连惯,省时,经济,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有利于在班级中组织教学活动。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该活动趣味性高,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认真操作,轻松活泼,而且都能取得成功,学生获得了成就感,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很受学生的欢迎。
教学不单是在作业数量上减轻学生的负担,更主要的是在组织教学内容的质量上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去接受新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以达到全维度、高质量地培养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新人。
因此,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最终掌握生活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