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珍 邱志刚 张奎林 宋国军
摘 要:以2002~2009年吉林省审定的166个粳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对每年审定水稻品种产量水平及有关性状的平均值、稻米品质的达标率及抗性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并提出今后育种的目标与对策。
关键词:水稻;性状分析;育种对策;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511.2+20.1(23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1-0026-04
吉林省水稻品种选育历经60年,截至2009年审定推广水稻品种307个(不含糯稻及特种专用稻)。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人们对水稻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水稻品种选育工作面临更加复杂而艰巨的挑战,剖析以往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已有的经验,对指导今后水稻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以前审定的水稻品种前辈已有概述。本文通过对吉林省2002~2009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的产量、抗性、米质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今后水稻育种的目标及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以2002~2009年吉林省审定推广的166个粳稻品种(不含糯稻及特种专用稻)为材料,按年度综合分析这些品种的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平均值、抗稻瘟病穗茎瘟的程度及稻米品质的达标率。产量性状数据为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的平均值,抗稻瘟病穗茎瘟情况源于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三年的鉴定结果,米质数据来源于农业部稻米品质检测中心依据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的检测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情况
2000~2009年,共审定常规粳稻品种182个,是20世纪90年代育成品种数量的3倍,2002~2009年就审定166个(见表1),占912%,超过60
2009 22 九稻66、农大37、长白21、长白22、吉大2004-13、吉粳111、九稻67、吉大2004-98、吉农大39、通禾835、吉农大30号、吉农大31号、通院513、通系929、通育217、吉大2004-2、通禾838、富霞3号、春承501、通育225、通育237、吉粳807
2008 26 长白20、亨粳101、吉农大23、九稻65、通粳777、春承101、宏科8号、吉农大27号、通育315、通丰13号、通丰14号、平粳6号、赋育333、东稻2号、吉宏207、通禾836、通禾837、通院11号、通粳788、吉粳506、吉粳507、平粳8、东稻3号、吉粳804、吉粳805、吉农引6号
2007 17 长白18、长白19、九稻60、吉粳107、通粳797、吉粳505、吉农大808、通禾832、通禾833、通育239、九稻62、吉粳802、吉粳803、东稻03-056、平粳7号、九稻63、金浪303
2006 20 白粳1号、长白15、长白16、长白17、九稻55、吉粳106、九稻58、九稻54、吉粳503、通禾820、通丰8、通院9号、九稻56、吉粳800、九稻59、金浪301、通粳612、九稻50、九稻51、通禾834
2005 14 吉粳88、沈农265、通育221、通育308、吉粳501、通院6号、吉粳502、通系158、通丰9、吉粳101、通粳791、吉粳102、辉粳7号、通育01-302
2004 16 稻光一号、延粳26、九稻43、九稻44、松辽5号、松粳6号、九稻47、吉粳94、吉农大19号、九稻45号、九稻46号、通育223号、通育105号、长选14、九稻48号、吉粳95
2003 26 九稻41、九稻35、九稻39、九稻40、九稻42、组培22、吉粳92、吉粳89、吉粳90号、吉粳85、吉粳87、吉粳91、长白14号、吉粳84号、通丰5号、通系140号、通98-56、众禾1号、通粳611号、通育318号、通育240号、长选12号、农大18号、延粳25、延引6号、金浪1号
2002 25 九稻29、延粳24、通育313、长白12、长白10、长白13、长选10号、长白11、丰选3号、九稻30、通育316、吉粳82、吉粳80号、通系9号、通95-74、九稻31、九稻32、农大13号、通育207、九稻33、九稻34、吉粳83、吉粳81、通引58、文育302
年来审定推广水稻品种的二分之一。这与市场经济发展后生产需求变化快、育种方式多样化和技术提高有密切关系,从而加快了品种的更新速度,审定品种数量快速上升。
22 审定品种的产量及有关性状分析
审定品种的产量性状,由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2002~2009年,平均单产基本呈增加趋势,2009年的最高,为8 9713 kg/hm2。从其它性状看,2002~2004年审定的水稻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增多,穗粒数和结实率偏低;2005~2009年审定的品种,单位面积穗数有所降低,而穗粒数和结实率增高,株高与千粒重整体变化不大。因此,在决定产量的性状上,应该是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前提下,增加穗的成粒数是关键,适当增加千粒重和株高。
23 审定品种抗稻瘟病穗茎瘟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2~2009年审定的水稻品种,感稻瘟病穗茎瘟的品种呈逐年减少趋势,
注:R、MR分别代表抗、中抗稻瘟病穗茎瘟;MS、S代表中感、感稻瘟病穗茎瘟。
中抗以上的品种呈逐渐增多之势。其中,2002~2004年审定的水稻品种感病比例大,此期间共审定67个品种,53个感穗茎瘟,占审定品种数量的791%,而达中抗的品种只有1个,无抗的品种;2005~2009年审定品种中,抗穗茎瘟的有5个,中抗的有44个,中抗以上的占495%,中感的占263%,感病品种仅占240%。这说明此期间审定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穗茎瘟的抗性逐渐增强。
24 审定品种的稻米品质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2002~2009年各年审定的水稻品种,除2002年以外,达优质食用稻标准的品种比例都最高,其中2005年占比最多为929%,普通食用稻仅占71%,无等外食用稻。这是由于2005年审定标准对稻米品质要求严格,2006年审定标准对稻米品质要求放宽,优质食用稻品种占比下降,普通、等外品种占比增多。从整体看,等外食用稻品种在逐渐减少,而优质食用稻品种的达标率已为672%,是审定品种数量的三分之二。其中二、三等食用稻品种占比大,分别为267%、280%;一等食用稻仅占125%,普通食用稻占207%,等外食用稻占121%,说明此期间审定品种的稻米品质在逐渐提高。
综上所述:2002~2009年审定的水稻品种,无论是产量、稻瘟病抗性、米质都在进一步提高,充分说明吉林省水稻新品种选育水平在不断提升。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尽管2002~2009年审定的166个水稻品种中优质食用稻已接近三分之二,但真正在生产上发挥作用的品种并不多。原因是多数品种综合性状差,表现为:高产抗病不优质或优质不高产不抗病或优质高产抗病但生态适应性又较差。如:近5年审定的达一级优质标准的食用稻品种,除吉粳88、吉粳803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外,其他都不太大(见表5)。
第二,生产上单一品种推广面积过大,时间较长,导致稻瘟病抗性丧失。
第三,尽管近年审定品种优质稻品种占比增多,但只是提升了稻谷的商品品质即外观品质,而食味品质与日本、泰国等国家育成的优质品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味品质的要求也会更高。
4 今后的育种策略
优质、高产、抗病是育种目标永恒的主题,要增强抗病性、抗虫性、耐肥抗倒性、抗逆境并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在育种策略上应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广泛收集鉴定筛选、熟练掌握优异种质资源,加大优异资源的创新力度,不断挖掘聚合优良基因,有的放矢选配组合。在育种方式上尽量采用复交,扩大双亲的遗传多样性,如籼粳杂交、地理远缘杂交,F1再复交。
第二,在产量性状方面,了解掌握不同株型、穗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协调好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力求三者乘积最大。根据吉林省的气候条件,在后代选拔上应该在保证一定单株有效穗数基础上增加穗的成粒数,适当增加株高和千粒重。尽量选择着粒密度适宜、灌浆速度快、耐肥、抗倒的品种,以适应机械化栽培。
第三,在抗性方面,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发掘多抗育种材料,利用有效育种方法导入多个抗源。低世代在病区及逆境条件下选拔,稳定材料在不同生态区精准鉴定筛选。力求品种类型多样化,以利于不同生态区的品种合理布局,适应生产及市场需求,避免品种单一,稻瘟病大发生。
第四,利用分子育种方法进一步探索决定稻米外观及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状,加强影响稻米品质的机理研究。如有关学者已经研究得出:稻米食味的优劣不仅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还与支链淀粉的长链短链有关。
第五,随着分子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应不断导入和聚合优质基因、高产基因、抗性基因,使水稻品种选育水平有新的更大突破。参 考 文 献:
[1]周少川,李 宏,黄道强,等 水稻核心种质的育种成效[J]中国水稻科学,2008,1:51-56
[2]曹静明主编吉林稻作[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陈学军主编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刘华招,杜欣谊,吴洪然,等黑龙江省早熟粳稻育成品种亲本选配研究[J]北方水稻,2009,3:4-6
[5]郭桂珍,陈秀英,董云刚,等吉林省优质水稻育种现状及技术策略[J]山东农业科学,2009,10:118-120
[6]郭桂珍,张奎林,杨秀云,等论吉林省水稻品种改良及亲本选配[J]山东农业科学,2011,11:20-22,43 山 东 农 业 科 学 2012,44(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