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三问

2012-04-29 11:26张丁
收藏界 2012年11期
关键词:孙少平路遥知青

张丁

女儿正上小学五年级,这几天在读《平凡的世界》。

说实话,我和妻子是不鼓励女儿现在读这部小说的。《平凡的世界》反映的是二三十年前城乡社会的变化,主要是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是一部长达百万字的史诗性小说巨著,而女儿是出生在北京,小说中的生活场景离她太远,因此觉得她读不懂,读不下去。

可是她执意要读,自己从书柜中把书翻出来,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没有几天,竟然读完了第一部,很快又读完了第二部,开始读第三部了。

我问她,小小年纪为什么要看这部小说?她回答:“以前老听你说农村的故事,还有农村学生在城里上学很艰苦的故事,我有点不相信,也很好奇。听说《平凡的世界》里就有这方面的事,我就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没想到,一看起来,就放不下了,很想知道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这些人后来怎么样了?”原来,是好奇心吸引她捧起了这部小说。爱读书,是女儿的一个好习惯,既然她想看,就让她看吧。

昨晚在饭桌上,自然又谈起了《平凡的世界》。女儿提出了三个问题,使我们吃了一惊。

第一个问题,田晓霞那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会看上孙少平这样一个农村的小伙子?

田晓霞的父亲当过县委领导、地区行署专员、地委书记、市委书记等,在地方算很大的官了。这么大领导的女儿,自己又在省报当记者,有着令人羡慕的好工作。因此,无论家庭背景,还是个人条件,田晓霞都是当地最为出色的代表,可以说是集“官二代”和“白富美”于一身。相反,孙少平是地道农村出身,虽然在城里上过学,当过民办教师,后进城务工,但充其量就是一个农民工,虽然后来通过招工改变了农民身份,也只是在偏远山区挖煤的工人,应归入“吊丝”一族。

按照常人的观点,这两个社会地位、个人条件悬殊的青年很难摩擦出爱情的火花。难怪女儿很不理解,田晓霞怎么会看上孙少平?

是的,孙少平出身农村,家庭贫困,这是他无法摆脱的身份标签。然而,他还具有一般青年所没有的优点。“像孙少平这样在极端艰难条件下的人生奋斗,时下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作者语)他酷爱读书,有文化,有知识,爱思考,视野开阔,自立,自强,自尊,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在田晓霞眼中,他是一个被困难打不倒的人,是真正的男子汉。从家庭和社会地位来说,他们的距离很大;可是从心灵方面来说,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和她接近。正是这些优点和品质吸引了田晓霞,才使她全心地投入到对孙少平的爱恋中。

按照作者的描述,田晓霞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完美女性,她不遵从传统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而信仰爱情至上。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你有没有决心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平凡的世界》卷六)

与其说这是田晓霞的爱情观,不如说是作者的爱情观。有论者认为,“路遥小说中最基本的一个情感模式就是‘农村才子+城市美女模式,高加林、孙少平、马建强等农村青年以自己的才华和性格征服了美丽而多才的城市女子。“(侯业智《论知青对路遥小说创作的影响》,载《延安大学学报》2011年6月号)《平凡的世界》中,田润叶爱上孙少安也是这种模式。

在路遥的笔下,爱情是一种自然而美好的人生体验,可以超越门第、地位和财富。青年男女抛弃世俗,找寻真正的爱情,反映了人格的自由,代表着社会的一种进步。小说中在青海当兵的金波与一位藏族少女的爱情故事,同样反映了作者对浪漫唯美爱情的向往。路遥一再展现这种动人的爱情故事,说明他欣赏和歌颂这种超越世俗的真正爱情,同时这种爱情模式更能表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以此来增加作品的悲剧气氛。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以悲剧结束,金波与藏族少女的爱情也以悲剧结束,给人留下不尽的叹息和遗憾。这正是作品企望达到的一种境界!

这又何偿不是路遥本人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深刻的内心感受呢?

第二个问题,既然田晓霞那么爱孙少平,为什么不通过关系把他调出大牙湾煤矿呢?

按照女儿的理解,田晓霞的父亲田福军是地委书记,自己又是省报记者,完全有能力把孙少平调出偏僻的大牙湾煤矿,而她偏偏没有这样做。这与当前为了个人利益而拼爹、拼家的现象完全不同。

很明显,作者在书中把田福军描写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清官。首先,他是一个与时俱进、敢说真话、能办实事的好干部。顶住各种压力,在不长的时间内,有力推动了黄原的改革事业。其次,他也是一个体恤民间疾苦的好干部,“动不动就泥手泥脚和老百姓混在一起”。小说中写道,他在后子头公社检查工作时,自己一个人步行到几个被县、社干部遗忘的村庄去访贫问苦。面对饿得奄奄一息的农户,他命令打开战备粮库,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这与古代的清官大老爷没有两样。

在作者的叙述中,田福军没有凭借自己的权势去为亲友谋利。是那个年代没有以权谋私的官员吗?并不是。书中也描绘了那些在领导岗位上的人千方百计把子女调出煤矿的事实。

但是,田福军没有这样做。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这是路遥的一种良好愿望,他希望地方官都像田福军那样清正廉洁,为民服务。在这方面,路遥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心声。

起初,田晓霞也想过通过关系把孙少平调出大牙湾煤矿,但通过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发现“他对煤矿有了一种不能割舍的感情”。“大牙湾是他生活的恋人,他深沉地爱着这个‘黑皮肤的姑娘。”所以,她尊重孙少平的人生选择。也正因为此,当妹妹兰香的男朋友吴仲平希望通过他父亲的关系帮助孙少平调出大牙湾煤矿时,孙少平没有表示同意;同样,当美丽的大学生金秀向孙少平表白爱情的时候,他也没有接受,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熟悉的大牙湾煤矿。因为,那里才是他人生的战场、情感的港湾。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也许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第三个问题,书中为什么没有写知青?

诚然,《平凡的世界》中并没有直接描写知青的生活,甚至都没有设计具体的知青人物。

我知道,女儿所指的知青是指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青年学生,而不是像高加林、孙少平那样出身于农村的知青。其实,路遥本人就是出身农村的知青,在县城上过中学,当过县革委会副主任,后又返回乡下。因此,此处所讨论的知青特指从北京、西安、延安、延川等大中小城市到农村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从反映当时农村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两位知青人物,描写当时的知青生活,符合常理。可是,路遥并没有在这部长篇巨著中描写知青生活。况且,当时农村尤其陕北农村是有知青的,几乎每个生产队都有知青。知青的下乡,不仅改变了知青的命运,也打破了农村原有的平静,有的还掀起了巨浪,影响深远。小说描写的时代,正值知青返城前后,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事实上,路遥对知青并不陌生。据说,在他的故乡延川县插队落户的北京知青就有1300多人,他的第一任女友就是北京知青,后来的妻子也是北京知青。可以说,知青曾经触动了他的感情,深深介入了他的生活。诗人闻频曾回忆说:“路遥平时话不多,也不爱与人交谈,但他爱和北京知青交往,他在那里获益匪浅。他常向我讲述他和张五爱、陶正、孙立哲等清华附中学生交往中的感知。可以说,是这帮知青打开了这个陕北后生的思路,把他的视野从这片黄土高坡导向了全国,导向了世界,导向了社会的高层次。”(闻频《回忆路遥》,载《路遥纪念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可见,知青对路遥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在情感上,而且在生活上,还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难道高加林、刘巧珍、孙少平、田晓霞、田润叶、郝红梅等人的身上就没有知青的影子?

路遥最喜欢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对于这种生活体验,路遥是最为熟悉的,可是他为什么没写呢?还是故意作了省略?在长达5万余字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他也一点没有提到曾作为知青的女友和妻子。不知这之间是否有着某种联系?我认为,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这种忽略应该是有意的。

那么,他的意图何在呢?我至今无法回答。

女儿在饭桌上随口说出的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却都难以简单地进行回答。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个小学生眼中的《平凡的世界》竟也如此复杂!尽管我当时没有给出较好的答案,但毕竟这三个问题帮我打开了思考的入口,去进一步了解路遥,了解他所描绘的这个平凡的世界。不管怎样,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女儿有兴趣去读一部反映厚重历史的作品,并且还留下了自己的思考,足可告慰,也说明作品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平凡的世界》重点描写的是改革前后的农村生活,至今已经过去了二三十年。二三十年来,诸如居住环境、城乡生活等有形的变化我们有目共睹,同时人们头脑中对事物的看法等无形的变化也在悄悄地进行着。像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金钱,如何对待亲情,如何对待友情,如何对待爱情,等等一系列价值观的认识,别说与二三十年前,就是与十年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关键是,这些无形的价值观正是主宰我们的现在乃至未来的东西,并且正时时刻刻影响着未成年的青少年。我想,这也是女儿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

由此产生的一个新问题是,作为家长和成年人,我们能对这些问题认识多少呢?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呢?

(责编:魏佩)

猜你喜欢
孙少平路遥知青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情感历程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难忘知青岁月
写给远去的路遥
《骆驼祥子》中祥子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比较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