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妙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很快,但仍存在着服务形式化严重,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医疗保健和护理设施不健全,精神文化生活、社交娱乐不够丰富等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政府立法规范、引导和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管理、人才和服务的专业化,完善社区服务内容等多方面措施进一步健全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以此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更舒适的社区服务。
[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D30[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1-0079-04
1881年法国学者首先提出“社区”一词,并定义为“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出入相有,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1992年联合国第47次大会通过的《全球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的奋斗目标》八项目标中的第三项即为支持以社区为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照顾,并组织由老年人参加的活动。[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把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的社区服务作为发展目标。[2]
一、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加快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不断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支持环境。同时,积极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为老龄社会服务需求,初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
(一)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创新
全国老龄办、民政部等10部委联合出台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政策文件,各地也积极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推动居家为老服务发展。大力推动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着力构建居家为老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2009年底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把发展养老服务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国家发改委重视加强地方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财政部安排10.8亿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支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人员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一步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全国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达到3461万人,比2007年底增加325万人,占企业退休总人数的73.2%。卫生部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立和完善,努力改善老年人医疗卫生条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将老年护理院建设标准纳入编制项目计划。团中央、全国老龄办联合开展的“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为老年人提供了超过7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各地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宁波在推进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城乡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不断完善
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过程中,许多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区别不同老年人,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和服务需求,实施不同的养老服务补贴及服务内容,有力推动了老年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全面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对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的民办福利机构给予5万元的启动经费;而对已入住民办福利机构的救济孤老,每月除给予500元的托养费和143元的基本医疗救助外,还按每人每月483元的标准对机构给予住房补贴资助。近年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共拨付经费350万元,为1300多位老人购买了服务。重庆市渝中区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和补贴的标准,规定:凡7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无子女的困难老人,每户每月享受200元的养老服务补助,60—69岁符合以上条件的,每户每月享受100元的养老服务补助,补助不以现金形式发放,而是折算成服务时间由社区护理员为老人提供服务;对现金折算服务的标准也作了具体规定,如陪同散步、聊天等日常陪护为每小时2元,代购物品、代交水电费为每小时3元,做饭、做清洁等家政服务为每小时5元等。
二、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政府重视并加大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但调查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社区养老服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配套设施不齐全,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所交费用与享受到的服务不成比例等,影响了老年人的热情和生活质量。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亟待解决。
(一)老年服务形式化严重
当前许多社区都存在老年设施与服务短缺的问题。虽然也建立了一些老年人设施,在社区空出一个地方作为老年人的活动中心,而且挂了一块类似“老年人社区娱乐中心”的牌子,但由于设施过于简单,服务内容过于单一,致使许多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流于形式。更离谱的是有些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成为了“年轻人活动场所”,有的成了歌舞厅、游戏室,也有的成了商场、门市房。[3]因此,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针对性的老年人服务体系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
(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专业培训
近年来创办起来的养老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缺乏专业标准,普遍雇用的是一些文化素质偏低的合同工或临时工,或是出于照顾,吸纳一些下岗女工,在观念上认为这类工作本身就无多少学问或技能,更谈不上专业培训了。其实老年人较婴幼儿和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讲,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更需要专业护理,更渴望体贴入微的温情,照料老年人决不仅仅是个住宿、衣食问题,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理问题,只有专业护理人员才能更好的胜任工作,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三)医疗保健和护理设施不健全,服务不专业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患病率上升,器官功能退化,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老年人口对医疗保健、家庭护理和生活照料的需求大大增加。然而现在的很多社区在这方面的设施很简陋,只有简单的医务室,没有老年医学方面的专家坐诊,更没有相关的科室设置,不具备医疗急救和提供专业护理的能力。
(四)精神文化生活、社交娱乐不够丰富
老年人在离退职以后,生活时间结构起了转折性的变化,需要以合理的消闲来调节及弥合他们因离、退职以后带来的身心、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不适应。对多数老年人而言,除了要有较好的物质条件之外,更需要有较高层次的文化与精神生活,追求的是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养老享老,并且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还呈现个性化的趋势。可在这些方面绝大多数老年社区服务内容比较缺乏,除了一些诸如麻将、牌类等简单游戏之外,高品位的文化服务比较少,例如人文艺术、花鸟虫鱼、学习交流等。以至于许多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普遍存在感情寂寞和无助的心理,不利于老年健康。
三、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研究
(一)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和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政府需要立法规范老年服务行业,使社区养老服务从营业资格、从业人员素质、服务内容和质量、服务收费以及免税等优惠扶持在政策上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做到有法可依。在政策的制定上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鼓励采用灵活的服务方式和经营方式,重视对低收入者的关怀,给予政策倾斜,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居民的经济负担。同时政府需要从直接的社区福利职能中退出,改变管理责权和手段,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引导和鼓励民间机构参与,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推动老年社区服务的发展。[4]政府只需要建立专业的社区福利监督办公室,定时对其账目和服务等进行监督和评估,使社区照顾真正能给老人带来实惠。
(二)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管理、人才和服务的专业化
在民政部门的协助和监管下,各个社区都需要组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对社区内老年人的所有事务负责,在常规物业管理、日常社区服务?穴如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雪以及社区文化服务等方面统一协调管理,着重打造一个专业化的队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严格要求从业人员,应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专职助老工作人员,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专职培训与正规教育,这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专业人员,相当于高级管理、咨询人员,可以为老人提供心理、生理、医疗等方面的咨询,尤其是主治医师必须经过良好的培训,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认证:护理人员也必须受过专业护理训练;另一种是经过中等职业学校培训的具体工作人员,他们负责护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对于社区内原有的非专业劳动力,也需经过培训方可上岗。只有经过这类专职培训,取得相应证书才能进入社区服务老年人。同时,要处理好志愿者与专业工作人员的关系。志愿者虽然是一支不可忽视和让人尊重的力量,但是,大部分志愿者毕竟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宜让他们担当护理工作,最适合他们做的是与老年人精神陪护,给老年人的生活注入活力。对老年人服务的内容应在营造家庭气氛与手足温情上下工夫,多给参与者一些宽松自在、心舒气爽的切身感受。
(三)完善社区服务内容
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服务,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的便利需求、补偿需求、情感需求、精神需求,社区应从以下方面逐步建立、完善其服务策略。
1.提供便利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年人大多体弱多病,活动不便,便利需求是老年人第一需求,社区服务首先应提供各种便利设施。
建立老年购物中心。老年购物中心应该明显区别于一般的购物中心,要根据老年人需求特点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使老年人能够方便地买到各类生活用品。比如在饮食上老年人比较注重保健,讲究食物的营养搭配和饮食禁忌;在服饰上老年人追求与自己年龄相符的服饰,轻便、保暖、透气和适用;同时老年人体力差、眼神差,因此应增加现场销售服务人员,向老年人耐心介绍产品,帮助老年人运送产品等。
建立老年人医疗保健机构。老年人往往会存在身体不适,老年群体医疗保健需求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就医难的问题,挂不上号、排大队等现象处处可见。对行动不便、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看病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因此,在社区内开设老年门诊、老年康复保健站等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就可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健康保健日常化。同时对于一些大病重病,医疗保健机构能提供到社区外就医的各种服务。对于有条件的社区,政府应该提供各项支持和优惠条件,鼓励就近建立专业的老年医院,为社区及周边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社区医疗保健机构需要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服务,重视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老年期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老年人中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努力提高健康寿命。建立社区老年人口健康档案,针对老年人健康问题开展老年人体质监测指导工作。
建立家政服务体系。对于行动有困难、存在较严重病症的老年人,家政服务必不可少。服务老年群体,对家政服务人员也有特殊要求。家政人员不但要掌握一般的家政服务技能,同时要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还要掌握常见老年病的医疗护理方法。
引入智能化设计。在社区引入智能化设计,为老年人提供更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的同时,通过信息化的通讯传输、高效率的管理服务,提高老年人与社会的共生性,加强老年人与社会的交流,彻底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5]
以老年人家庭为单位,在住宅内部采用先进的家庭网络路线,将所有的家电?穴电视、空调、家政安全系统等?雪相连,以无线或有线方式组网,完成对室内诸如盗窃、火情、有毒气体等的监测,同时控制各种电器、门窗等。室内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穴紧急病人、入室盗窃、失火、煤气泄漏等?雪,各报警器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将警情发送到主机,主机判断警情类型后,自动拨号通知相关的部门或小区接警中心,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老年人特定身体条件,自动选择调整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线强度以及无障碍程度等室内环境,从而适应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另外还可以通过太网技术局域组网,实现网络与手机相连,老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出门在外,遇到事情,随时随地都可以直接与呼叫中心联系,寻求帮助,使社区呼叫系统成为老年人名副其实的贴身“电子保姆”。
2.提供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实现老有所乐。在保障老年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采取措施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过去,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不强,老年期的神经症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又有增高的趋势。要具有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从心理学意义上来理解,必须调动老年人的内在心理潜力,保持老年人的智力,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中心要根据老年人特点提供合适的文化娱乐项目。中心提供的不仅是设施、场所,更重要的提供的是活动的氛围、伙伴。
开办社区老年学校。开办社区老年学校,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函授等多种方式,也可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开办老年书画班、音乐班、舞蹈班、电脑班等,以满足老年人求知需求,同时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娱乐技能。
3.提供平台,实现老有所为。设立老年人才市场。在我国,退休年龄一般是女性55岁、男性60岁,现在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中老年人不论是体力还是精力,还具备一定的工作实力,他们同时具备相当丰富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以及高度的责任心。老年群体是一个蕴含着极大开发价值的人力资源群体,尤其是杰出的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然而很多老年人苦于面子问题或信息渠道问题无法找到继续发挥才能的机遇。社区设立老年人才市场,使各类人才找到发挥余热的场所,以各自的优势实现再就业,这样既为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又满足了老年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既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另外,针对我国贫困老年人比较多的现实,可以组织老年人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活动,极大程度地实现老年人的事情老年人办。这一方面能满足老年人老有所为的需求,同时能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收入。既消除了寂寞,又减轻了养老负担。
4.健全社区组织机构,实现老有所属。退休及空巢给老年人造成归属感的丧失,同时伴随生理机能衰退,老年人心理会趋于消极、被动,容易封闭自己,生活天地会逐步缩小,孤独感增强,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的推动得以实现。这一推动力就应该来自社区组织力。
设立老年沙龙、协会等各类组织。如建立旅游协会、登山协会、老年互助协会等,通过会员资格的认可使老年人获得归属感,激发老年人的参与热情,增加老年人的社会联系,扩大社交范围,陶冶思想情操,满足老年人归宿与爱的需要。
设立老年婚介所。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人较年轻人来说更需要有人陪伴。伴随家庭日益小型化及婚姻观念的变化,独居老人日益增多,老年人求偶需求会明显增加。设立社区老年婚姻介绍所,推动鳏寡、孤独、离异的老人求得生活伴侣,互相照顾、互相关心、安度晚年,也应是社区不可缺少的服务内容。
(四)保证社区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收费
社区的各项工作都要置于民政部门的监管之下,包括社区服务。建立好民政部门与社区服务中心以及老人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情况,保证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社区服务。各地政府在给予各社区服务中心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的同时需要对社区服务收费出台一个标准,提供价格指导,让老人根据各自的情况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各项社区服务。
参考文献:
[1]夏学妾.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钱宁.社区照顾与中国福利制度的改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6).
[3]翁醉.老人住宅亟须发展更新[J].中国房地产报,2002,(10).
[4]史柏年.老人社区照顾的发展与策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1).
[5]李健.大力发展智能化的老年住宅[J].住宅科技,2001,(5).
责任编辑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