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指数” 打造中国“硅谷指数”

2012-04-29 00:44沙磊
经济 2012年11期
关键词:硅谷中关村成果

沙磊

在“硅谷指数”发布的第15个年头,中关村终于也有了自己真正意义的“中关村指数”。

“硅谷指数”自发布以来,紧密追踪硅谷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历程,不仅成为反映硅谷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也成为全美乃至全球科技发展的风向标。“中关村要做中国的硅谷,怎么能没有一套自己的指数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强调。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第一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总量占到了全国88个国家级高新区的1/7强,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赵弘眼里,“中关村指数”要能够通过一套相对全面的指标体系,来刻画中关村的发展状况,监测中关村的最新运行情况,把握中关村的发展趋势,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关村对其他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关村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提高中关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指标如何搭建

编制“中关村指数”一度成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火线”任务。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在翔实的数据基础上,构建了由创新创业企业、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环境、国际化、中关村TOP300和上市营收百强(ZGC100)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以及12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中关村指数”框架体系。

在创新创业企业方面,中关村的发展主体是企业,企业的数量、质量和创业企业不断产生的活力是描述中关村的最核心要素。记者了解到,该指数重点关注瞪羚企业、收入倍增企业等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群体,以及新增上市企业数、上市企业市值等指标。

产业发展水平是中关村发展成效与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中关村指数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效益和产业辐射带动4个方面展示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其中,重点关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辐射带动、产业效益等最能体现中关村产业特点的指标。

创新是中关村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也是国家赋予中关村的历史任务。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协作三个角度,测度中关村创新能力。其中重点关注了专利、标准、技术交易、重大科技成果、商标等指标。

环境是企业成长、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创新创业环境”主要包括人才环境、科技金融环境、创新创业服务环境、社会环境4个二级指标。关注社会,关注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的人的需求,也是以人为本的要求。“硅谷指数”编制很重视社会环境,在编制中也特别突出了社会环境问题。

国际化是对中关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要求,也是中关村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体现。“国际化”指标从资源引入和国际拓展两方面反映中关村“引进来”和“走出去”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情况。重点关注技术或服务出口、欧美日专利数、对外直接投资额等指标。

领军企业是中关村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记者了解到,该指数重点关注三类领军企业群体,包括中关村收入300强、中关村税费300强,以及中关村上市企业营收100强。

弥补与硅谷差距

中关村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劲的区域,但我们也看到,中关村距离硅谷、距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赵弘认为,未来中关村应该着重在下面四个方面加大力度,做出努力。

第一,努力孕育一批能够在行业内引起重大变革的创新成果。在全球层面上来看,中关村还没有产生足够多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的、标志性的创新成果。

总体上来讲,赵弘认为,中关村的科技创新更多是处于追赶、追随性的成果,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少,这些成果大多是渐进性的创新成果,能够打破行业原有格局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少。

从发明专利来看,2011年中关村企业及高校院所获得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967件,硅谷2010年的专利授权量约为1.3万件,总量上差别不大。但从国际专利(PCT)看,2010年硅谷有“惠普”和“应用材料”两家企业入选全球PCT申请量前50强,“惠普”PCT申请564件,“应用材料”为313件,二者之和约相当于北京市PCT申请量的70%;中关村企业中,大唐移动的PCT申请最多,为97件,约为惠普的1/6。

第二,努力培育一批对市场有控制力、话语权的品牌企业。硅谷每3-5年就会新产生一家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比如“英特尔”主宰全球芯片市场,所占份额超过80%。

目前中关村有“联想”、“百度”、“京东方”等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企业,但无论是从企业规模还是从市场份额看,距离全球性行业领军企业还有较大差距。比如“百度”在我国搜索引擎市场的份额接近80%,但在全球的份额不到4%,而Google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的份额高达85%。

第三,打造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目前中关村形成了“一区十园多基地”的格局,但离“产业集群化”、“园区集约化”的要求还有差距。2011年中关村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为22.1万元(约3.5万美元),不到硅谷地区(15万美元)的1/4。

未来中关村应加强空间资源整合,统筹“一区十园多基地”的功能与产业定位,建设一批差异化定位、集群特征明显、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园区或基地,避免区县之间、各园区之间的无序竞争。

第四,进一步提升中关村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由于体制机制短板的制约,目前中关村对全国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以技术交易为例,这是中关村辐射带动全国的一种主要的途径,2011年中关村技术交易规模达到1320.6亿元,其中流向外埠的占33%,技术出口占44.2%。科技成果通过技术交易输出,有两个现实情况:一方面,技术交易享受许多税收优惠政策,给中关村和北京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小。中关村每年的技术交易额虽然大,但实际上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贡献作用相对较小。另一方面,简单的技术成果交易,技术转让方获取的是一次性收益,得不到转化后的持续收益;同时技术受让方不能获取技术成果的持续服务,技术转化中风险也很难通过稳定的机制进行有效降低。因而,如何构建中关村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区域的共赢机制,还需要进行积极探索。

猜你喜欢
硅谷中关村成果
工大成果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从银川跳到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