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刚
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成栋梁材。旧时乡村,木匠是很风光的,木匠师傅被尊称为“老司”,“老”含尊敬之意,“司”是专业工匠。在乡村行走,我们随处可见木匠老司的杰作,依山傍水高低错落的木结构房屋,农民耕作时用的犁耙水车,屋内橱柜桌椅床榻之类的家具,都体现着木匠的智慧,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木匠是鲁班的徒子徒孙,也叫做甲乙生,源自于五行之中的东方甲乙木,《周礼·考工记》中管木匠叫梓人。唐代柳宗元《梓人传》描述梓人说,如果没有他,大家就不能建造房屋。只见那人让一群手下或执斧斤,或执刀锯,围绕站立在他左右,他“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发号施令,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斥之”。房屋建成,他在栋梁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建”,柳宗元很是钦佩。我想此人大概算是当代包工头的鼻祖了吧。
历史上最出名的木匠当属明代皇宫里的熹宗皇帝朱由校了。他自小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儿中,做了皇帝后,他不理朝政,而是将精力都放在木器加工上,废寝忘食,乐此不疲。“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传说朱由校做过一张折叠床,非常轻便。在这位皇帝看来,做木匠比做皇帝要自在潇洒快活许多。
现代乡村已经很少有木匠出现了,木匠们大都进了城,基本改行了,要么包沙发,要不就搞装修。用陈于扬师傅的话来说,装修是木工的延伸,木匠也是与时俱进的。陈师傅以前在乡镇木器厂工作,在杭州周边干了十五年装修,四十多年的木匠工龄,他说如果当年不学木匠,后来就吃不了装修这碗饭了;让一个不会推刨子拿斧头的人搞装修包沙发,没门。
大木老司造房屋
陈于扬师傅说,过去乡村里的木匠老司又分大木老司、中木老司、细木老司和圆木老司。木匠的起源应该是有巢氏,构木为巢,遮挡风雨。有巢氏从阴暗潮湿的洞穴里走出来,白天采集打猎,晚上爬到树上的巢居休息。有巢氏生活在南方一带,南方潮湿,不比北方干燥,建造木结构房屋,必须凉爽透气。后来感觉到巢居不便,房屋就要搬到地面上,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与湘西的吊脚楼和云南傣族的竹楼,一脉相承。
建造房屋的木匠,叫大木老司。建房时大家以他为中心,一切工作围绕他转。江南乡间多四合院(全居屋),有“三退九明堂”“千柱屋”等,大多坐北朝南选址于依山傍水之风水宝地。建房前主人先择日子,平整屋基,再择日子请大木老司。木匠老司来了,先不动斧头锯凿,而是拿着八尺杆、量间和柱白(量柱子的尺)围着地基转几圈,称为踏八卦。然后站在地基中心,用八尺杆顿地,念念有词:鲁班造房三根尺,百无禁忌,三尺定乾坤!之后丈量各个房间的尺寸,准备香烛祭品,带领所有工匠拜鲁班,方能开工。造寺建庙,讲究更多,都要按照大木老司的规矩来。
造屋要先树屋架,再在四周以砖石垒砌墙或泥土版筑墙。屋架中的柱、桁、栋、梁、椽、檩,长度计算要非常准确,长了浪费材料,短了搭不起屋架。栋柱最好用本色柏木、杉木,横梁最好用松木,中堂四柱名四经,以东栂、西柏、南樟、北柘最好。柱下先安放石磉子,树屋架需缚索牵吊立柱。堂房和厅房栋柱立好之后,再祭一次鲁班,将桃木做的八角榔头挂在堂房中间的桁条上,有避邪镇宅之意。然后加桁,柱梁桁处以榫卯衔接,并配有羊角销和雨伞销(楔子)固定。斗拱是皇宫和庙宇用的,乡村民居绝对不许,但有精雕细刻的雀替(牛腿),同样精美。
木结构房屋遇到地震,只不过屋架倾斜,瓦片掉落,墙往外倒,不会像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毁灭性的垮塌。许多地方的老房子,墙倒了瓦片没了,屋架依然矗立。
木工造屋,要唱各种仪式歌,以图吉利。上梁先缚索,唱缚索歌,“昨日来到金銮殿下缚狮子,今日来到金銮殿下缚栋梁,日辰已到,夹脚(帮工)来齐。快快上梁,大吉大昌。”梁上贴红纸,并绑上米筛、剪刀、镜子,梁上写“紫微高照”四字,注意,“照”字下面要写成三点(水),而不是四点(火)。梁被吊在柱上架好后,木匠赞梁:“日出东方暖洋洋,太阳照我好住场,前日起基定磉黄道日,今日竖柱大吉昌。”再以盘盛糖果分撒大众:“五色果子撒过东,东边竖起好长春,永固千秋万万代,荣华富贵真威风,五色果子撒过南,新造木屋多团圆……”然后将雄鸡冠上的血涂在梁上,一边洒酒一边唱:“一杯酒,祭梁首,代代忠良朝堂走;二杯酒,祭梁腰,东君运来步步高;三杯酒,祭梁圆,儿孙中举点状元。”在梁上抛馒头,令房主用红被单接:馒头落四方,中个状元郎,馒头落地,状元及第。封梁后,用蚂蟥钉钉牢,然后在屋顶上钉椽,盖瓦。
江南屋顶坡度弧度大,便于雨水在屋檐抛出。主屋建好后,再建造其他的配屋,如畜棚柴草房。木匠尽管在盖房时出力最大,但在宴席上排行老三。席位尊卑排序,先是砖瓦匠,然后是泥水匠,因为砖瓦用在屋顶上,比屋架的地位要高。
中木细木农家具
传说清代江南才子齐召南,五岁时父亲用木匠的工具出联:木马两头三只脚。齐召南用木匠所做器物对了上去:水车百骨一条肠。陈于扬师傅说,做水车等农具的叫中木老司,农具包括犁耙、风车、水(踏)碓、纺车、手拉车、麻车(榨麻油的工具)之类。农具不讲究精致,但需经久耐用,所以许多以硬木为材料,如栎树、青h、槐木、柞木,用锯子截断,用斧头砍削,用凿子凿孔,都是力气活。就拿犁耙来说,要把一段笨重结实的木料砍削成用来拴牵引绳的犁鼻子,得花不少时间。牛轭要取天然弯成五六十度的质地坚硬的木料,如果用一般的木头来削,一套上去就拉断了,不中用;弯木犁的犁辕(犁冲),要用天然弯曲质地坚韧的树木,太弯了太直了都不行,似乎比较难找,但林子大了,什么树都有,乡村谚语说,犁冲未断,曲树先出,歪脖子树真的有用场。
陈师傅生活过的乡村,做箱子凳子桌子椅子柜子和床之类家具的木匠,叫细木老司,细木老司的家伙(工具)包括斧头锯凿锤等加起来,有一百二十多斤重,全靠小老司挑着。
大锯锯木板,锯梁锯条有一米长,两个人对锯,一拉一送,配合默契。断木用小锯,开槽有开槽锯。锯木时要按照墨斗的弹线锯,要直不能歪,不能跑线(偏线出线)。用斧头要按照墨斗线砍,把木料削成方的直的。斧头单面开刃的便于砍削,下手要准,角度要对,不能砍飘砍深,力度要恰到好处。
粗木料砍好后要用刨子刨光。民间谜语“窸窸窣窣,屎屙背脊出”说的是刨子。粗刨,槽钩刨,长刨,短刨,大木刨等,用硬木做刨身,耐磨。刨刀的角度要合适,保证刨花不能碎不能断,要像云朵形翻卷的最好。推刨力要稳要沉,与拉锯一样,是基本功。
墨斗一端是墨筒和墨线,墨斗线一端穿过小孔,连着装着钉子的羚羊角线锤,此为替母线,另一端与收线轮相连。传说墨斗是鲁班发明的,墨斗线弹过,连鬼神都不敢来。
细木老司用的尺子,有曲尺,角尺,鲁班尺,鲁班尺上刻有八个字:财、病、离、义、官、劫、害、吉。量门的尺寸,合乎“财、义、官、吉”的尺寸是吉利的,其他的则为凶。一鲁班尺等于0.8市尺。
学细木工活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取材、锯切、斧劈、凿孔、刨光、铲削,还要划墨、取线、制榫、制卯。制榫、制卯需要的凿子有方凿和圆凿几种,可以凿孔。无论凿孔和做榫卯,力度要扣得住,一不小心把孔敲豁了,榫卯凿裂了,木料就废了。细木老司做家具。要精巧光滑,榫卯结合牢固。乡村的一些花格门窗,用榫卯结合,拼构出各种图案,千工床,万工轿,功夫出在榫卯的雕刻上,过去很多木匠精于雕刻,乡村雕花的门窗和雀替都是他们的作品。
旧时乡村女孩子成长到一定的年龄时,父母会置办樟木材料,风干,请细木老司做成白樟木箱。确定女孩子出嫁时间后,就将箱子打磨上漆,焕然一新。苦楝树是不能做床什么的。橱柜、桌凳、箱子,都是闺女的嫁妆,十里红妆抬过村庄田野,引得人们观看,这是细木老司扬名的好机会。
圆木老司箍木桶
在乡村女子的嫁妆中,还有一些木桶,被人抬着,同样惹眼。这些桶类器物是圆木老司的制作。他们也用锯和墨斗锤子,但刨子与细木老司的大有区别。圆木老司用的是圆刨、板凳刨。刨桶的外边用圆刨,板凳刨的刨刀装在中间,两条腿放在地上,一头抵住老司的胸前,用来刨桶板的两个小面;圆木匠还有一些工具,如铁圆规、老虎钳子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圆木老司箍桶,要经过削板、钻孔、拼接、套箍等几十道工序。将许多块木板拼接成圆圆的桶壁,每块木板要根据所需的大小形状,确定好弧度画好线,一次性开料,只能放不能缩,否则就成废料。每块桶板先粗刨,各块板之间接合的地方,要刨得精光,并钻孔,以竹销钉紧,涂胶,组合成桶圈,阴干。用圆规量好大小,在已经拼合的木板上锯出桶底,将其敲进桶圈事先留好的凹槽内,然后进行套箍。最好的桶箍是铜丝绕的,其次是铁丝绕的,一般是竹篾绕的。从小头往大头套,用长木头抵着慢慢敲,越敲越紧,板缝结合得更紧密。一般木桶上下套两个箍,盛上水后点滴不漏,相比起来,做盆子,尤其是盘子,比做桶难度更大。木桶老是装东西,容易掉底,农村常有箍桶老司吆喝着换桶底。
圆木老司当然要做粪桶、马桶、肥勺之类的,难免受人小觑。浙江越剧传统戏《九斤姑娘》,又名《箍桶记》,演的是箍桶匠张天保在石二店王家干活,石二店王出难题,要箍稀奇古怪的十只桶。张师傅难倒了,九斤姑娘解决了:天亮要箍天亮桶也就是洗面桶;晏昼午时桶要箍阿爹侬只老饭桶;日落西山黄昏桶,是田板回来洗脚桶;半夜三更要紧桶,是阿囡格房间的马桶;有盖无底是锅盖;有底无盖豆腐桶;一只直笼桶,两只耳翘耸耸,是蒸桶;一对恩恩爱爱夫妻桶是挑水桶;第九只外国金丝桶,一道城墙不通风,无盖无底两头空,城里屋里齐又整,家家户户开窗孔,千军万马扎满城,一个皇帝坐当中,三街六市多拥挤,十字街头闹哄哄,原来这是个大蜂桶;第十只是奇怪桶,一根尾巴通天空,一根横档上当中,上头一记松,下头扑弄通,拎拎起来满桶桶,原来这就是吊水桶……这剧本根据绍兴民间故事改编,以地道乡村土语演出,为越剧初创时期的经典剧目,至今盛演不衰。
木匠老司慢工出细活,精工细作,物件方能经久耐用。木材不同,却各有各的禀赋和灵性,与人的品质精神一样。陈于扬师傅说,好木匠用好家伙好材料,是最欢愉的,物我两化,天人合一。陈师傅有空就去乡村转转,经常会发现一些被废弃的好木材,有香樟、红木、黄花梨、紫檀等,都是拆除老房子时留下的,它们质地坚硬,表里如一,屡经风雨侵蚀却不改本色,依然深沉、凝重,经过木匠打理翻新,便又起死回生,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