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人民日报》
十八大是读懂当代中国的新契机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各个章节的“引言”,更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里程碑。读懂当代中国,须从读懂中国共产党开始。聚焦中国共产党,就是聚焦中国道路,聚焦中国的创造力。只有更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认真观察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应对发展进程中巨大挑战的清晰思路,更加真切地感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对中国共产党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让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更加丰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善于理论创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为民造福;开明开放,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承载新希望,书写新篇章。
2012年10月15日 《南方日报》
收入分配改革需大胆突破原有利益格局
我们的收入分配改革不能基于“患不均”,因为公平的分配不是平均的分配,而是必须打破某些机构和行业的特权与垄断,严控政府规模,压缩“三公消费”,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调节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推进教育、卫生、医疗、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实现公共投入与财政税收同步增长。同时,改革要以“患寡”为重要动力,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创新促进居民收入增加。因此,应实施富民战略,为民营经济和中小、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消除各种行政障碍,有效推行结构性减税,激发社会创业热情;应通过发展民营企业和中小、小微企业扩大就业,进而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应建立起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居民收入与社会财富的同步增长机制;应推动“公共财政”和“民生财政”的建立,从根本上变革不合理税种与税率,降低工薪阶层纳税比重,实现藏富于民。
2012年10月18日 《文汇报》
“破窗”理论与社会管理
所谓“破窗”理论,由美国学者威尔逊和凯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公共行为失范乃至犯罪,与无序的环境有某种联系。在社会转型中,公共道德的培养既是一个教化的课题,也是一个管理的课题。现代社会管理要以法治为基础。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公民个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偏好固然有独立性、差异性、选择性,但在公共生活層面,却必须有基本原则或底线来规范公民的个体行为,这就是法治。法治不单是指法律法规条文,更重要的是有效执法。现在不少法规如公共场所控烟法规、垃圾分类法规、环境保护法规、食品安全法规等都难有效执行,不仅法律尊严受损,更严重的是生成了法治的“破窗”环境——倘若社会治理的底线被屡屡突破,公共领域的安全性缺失,公共空间被无序状态挤压,社会发展进程就会受到阻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