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研究与共享

2012-04-29 00:44金少华
中国广播 2012年11期
关键词:类节目电台听众

金少华

摘要:广播市场环境的新变化,有力地推动着业界的创新活动,各家电台创新活动丰富多彩、目不暇接,同时,电视的创新研究也值得借鉴。广播创新研究与分享的条件已经具备,急需整合创新的动能。

关键词:中国广播广播创新混搭主持购买版权整合创新

新的广播环境需要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当今的广播,进入了自它诞生以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快车道。除了众所周知的新媒体环境,中国广播还面临着全球增长最快的车载收听市场,广播正在形成新的主流听众,与传统意义上的广播听众相比,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全国一线城市的广播市场中,以车载为主的移动收听已经超过了居家收听。比如在浙江杭州,机动车千人拥有率已经高于上海、广州、香港、新加坡等城市,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交通领域、大车载收听市场的广播格局正在快速形成中。面对广播市场的这一深刻变化,如何及时创新思维、创新形态、创新手段,以适应形势的新要求、市场的新需求和听众的新渴求,已经成为广播节目生产一线的急切呼唤!

广播市场环境的新变化,有力地推动着业界的创新活动。去年,浙江广电集团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境内外广播创新的考察与研究,收获很大,所收集的有操作价值的成果在内部得到大量运用。这方面情况在全国性会议和《中国广播》杂志上有过介绍,不再详述。今年下半年,我们再次进行了国内部分电台的考察研究,让我们眼睛发亮、心头发热的创新活动仍然丰富多彩、目不暇接。

譬如在广播紧急救助行动的拓展方面,某省级电台交通频率成功地集纳当地紧急求助资源,把诸如紧急抢救护送、紧急寻人等做成了每月10次左右的常态活动,听众关注、媒体关注,甚至公安厅发文下放报批权限,凡该频率的抢救护送活动一律开辟专用通道,一路绿灯,社会影响很大。紧急救助的题材很适合广播,可这类题材可遇不可求,然而他们创新了几个重要的环节,就把事情做成了。

譬如在节目主持的差异化搭配方面,有的广播频率借鉴戏剧表演形式吸引注意力,将主持人进行个性互补的差异化混搭,取得不错效果。例如,新闻评论类节目中,混搭主持中的一位往往个性比较突出,思想犀利,语言辛辣,听来感到很过瘾,而另一位则往往比较持重老练,中肯平和,把得住导向、守得住底线。前者尖锐,后者中庸,取前者而舍后者,则容易犯规出位,仅取后者而舍前者,则容易枯燥乏味。二者互补混搭,既保证了新闻评论的导向和总体格调,又保证了评论的个性和丰富性。还有服务类节目,将相对成熟的科班主持人和具有某些方面专业知识、技能的嘉宾主持混搭,既保持了节目主持的整体水准,又提高了服务类实用性、有效性,还有助于节目主持人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此外,娱乐类节目的主持混搭,大大提升了这类节目的娱乐性。

譬如在广告播出的创新方面,某汽车音乐频率,在一系列的创新运作之下,一年内把目标对手甩后了好几个名次排位。这里重点要说的是,这个频率的晚高峰节目广告很多,这是一个普遍头疼的问题,有不耐烦的听众甚至质疑:你们到底是节目中插广告,还是广告中插节目。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就从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主持人华少快速念广告中得到了启发,把节目中所有广告用微博发给粉丝群,让粉丝们学习华少、PK华少,发起了一场谁念广告更快的粉丝比赛,这场比赛让听众感觉很新鲜,广告商也很满意。

电视的创新研究与分享值得借鉴。最近,这段时间大家都非常关注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它推出的第一期在全国网是1.6个多点收视率,因为第一期之前铺垫的相对比较少,第二期两个多点,以后三个多点,一直达到四个多点。前段时间相当红火的相亲类节目收视头牌的也只有两个多点。像《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中国达人秀》《非诚勿扰》这类节目,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创新。他们首先认真消化吸收了国外的创新成果,然后加以本土化的创新改造,使他们更加符合国人的欣赏习惯。《中国好声音》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嘉宾老师的椅子在开始时是背对着出场歌手的,只能盲听,听到好的声音了,才能够转过来,所谓只认声音不认人,虽然这不是什么战略研究,但这就是一个有巨大的含金量和收视号召力的重要环节的创新。比如说它很有中国味道的嘉宾抢学员,抢得很有趣味,到最后还要层层PK。种种的玩法,设置的一些重要环节,电视人都经过认真的学习、研究、实验才确定下来。有人问,电视节目播出来为什么那么感人?难道这些人都那么好吗?都那么会表演吗?其实像这一类的节目,早有创新在先。像美国NBA的篮球赛,观众看到的是一场比赛的连续镜头,但现场有20架高清的摄像机全程地捕捉整场比赛,当在现场进行直播的时候,现场导演就在同时呈现的20个画面中进行挑选切换,当最后拿来剪切播出的时候,他们可以从相当于20场转播的素材当中进行剪辑,可以挑选最最动人、最最有震撼力的镜头。电视的综艺节目,就是在业界一种玩法一种玩法的探索、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创新下,得以快速发展的。

电视的创新研究随时关注国外发达国家的电视动态,通过互联网观摩国外创新节目的视频,有的还通过专门的商业渠道,购买、观摩、研究国外的创新手段、创新元素,看中的还要花大钱购买版权。在国内,他们相当重视市场调查,关注收视率和市场份额的变化,对观众反映好的节目及时地研究分析。在这样的氛围下,电视生产一线创新活动的研究工作就比较活跃,创新成果的分享客观上也比较及时。这非常值得广播学习。

广播创新的研究与分享,条件具备。如前所述,广播的环境变化很快,创新的内在需求强烈,而且在广播海量的生产实际中蕴含着最为生动、最为丰富的创新活动。同时,广播又不同于电视,目前国内电台的地域性强,不同地区互不干扰、互不争抢,也不必互立壁垒封锁,有条件开展信息资源和研究成果的共享,有条件开展高效率的广播研发的合作和互助。

但现实情况还不如人意,我们在做创新研究的过程中,感到一个很不足的地方,就是我们对于创新的关注、研究很不及时、很不全面,我们全国有这么多的电台在创新,怎么样才能够把他们的创新智慧、创新的成果及时收集到?所以,我一直在倡导这个事情,来参加这次全国研发论坛,我就是来求助,来寻求合作。希望中央电台《中国广播》杂志,还有广播界创新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能把我们广播研究的资源尽可能快地整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期待在全国广播界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广播探索研究平台,各家电台除了相关领导之外,日常都有部门或者指定的人及时了解、掌握新情况,负责兄弟电台之间的业务交流互动,做到日常动态相互了解,深入互动各取所需,期待我们能从兄弟电台的同行的创新实践受到启发,得到好处,同时,我们也非常愿意在其中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类节目电台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鹿先生的年味电台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