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泽锋
随着今年整个宏观经济的走弱,微观层面的企业效益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一方面,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和要素成本上升,现金流日益趋紧,大部分产业的技术瓶颈短期内难以突破。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仍然不确定,欧债危机尚未结束,美国经济低谷徘徊,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减速,外部需求严重不足。
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自救”?如何在经济调整期实现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国有企业又该如何改革?《英才》记者就此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赵昌文进行了专访。
国企效益下降更厉害
《英才》:9月的宏观数据显示,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开始增长,PMI指数也有所回升。对企业来说是不是好日子要来了?
赵昌文:中国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有非常强的联动性。当宏观经济不好的时候,微观经济也不太好,这就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经济。也就是说,经济增长速度一旦下来后,效益也就下来了。速度更多是指宏观,效益更多是指微观。
我们对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调研,发现国内企业呈现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企业的整体效益在下行,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其效益到8月之前一直处于下行,环比和同比均下行。今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2%,比1-7月下滑0.4个百分点。
二是其中下滑比较厉害的是国有企业。其实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的下降已经止住,开始往上走了,但是国有企业还在继续。
但我认为第四季度,企业的效益肯定会有所回升,其下滑的速度基本上到了相对的底部。因为很多政策的效力有一个滞后期,就是说很多增长的政策,不可能完全同步。
《英才》:为什么国有企业效益会下降得更厉害?
赵昌文:国有企业的速度效益型特征比一般的企业更显著,因为政府主导的很多投资项目,国有企业执行的更多一些。所以,其经济周期表现要更显著,国有企业和政策的联动性要更强一些,这是一个原因。
同时,很多国有企业处在一些垄断性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周期性原本没那么强,但是受制于整个经济速度下降的影响,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另外,有一些国有企业本身就处在竞争性产业领域,如建材、房地产等,这些产业领域也有很强的周期性。
《英才》:你认为宏观经济基本上在9月见底,为什么?
赵昌文:首先是各种经济指标包括PMI、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开始回升。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8月回升0.3个百分点。另外,从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来看,出口的情况9月以后开始往上走,增长9.9%,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出口对年度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
第二,投资一直在稳定增长。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5%,1-9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长25.7%。“稳增长”措施里面包括了两块,一块是政府的投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另一块是国内民间投资,“新36条”的出台希望通过打破传统领域特别是一些垄断领域的准入限制,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去投资。
第三,消费也在小幅回升。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2%,实际增长13.2%,均比上月回升1个百分点。
国企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英才》:你认为国企改革的思路应该是怎样的?
赵昌文:其实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益结构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组织结构调整的过程。国有企业的改革,过去的成绩还是很大的。
但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任务并没有完成,下一步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是战略布局。其实,这个问题原本应该属于政府层面改革的问题即国有资本的配置问题。战略布局问题的关键就是实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优化结构。
第二个层面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分类管理,至少可以把现有的国有企业分成两类,一类是具有很强政策性功能和目标的,一类是完全市场化、商业化、竞争性的。对第一类国有企业的评价体系和考核目标,不能完全按照利润最大化,而应该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完成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第二类则完全按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管理,这类企业与私有企业的唯一区别在于所有权结构,它应该与其他各种类型的企业一样在公平的商业环境中竞争与发展。对于第二类的国有企业,可以逐步降低国家持股比例,但既不必要也不可能简单地在短时间全部卖完,而是让它充分地参与市场竞争,竞争的过程中如果变强大了,那就让它强大,如果被淘汰了,那就让它淘汰。
第三个层面就是国有企业本身的改革问题,包括内部治理结构、管理模式、经理人选聘等很多方面,这方面的空间还很大。
五大转型
《英才》:有人认为,中国面临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赵昌文:过去相当多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低成本优势,实际上整个国家都靠低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收益。但是,现在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速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而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创新、技术进步并没有相应地同步。
现在企业的各类成本都在上升,我们把它叫综合成本,包括七大成本:一是劳动力;二是原材料;三是土地成本;四是物流成本;五是人民币升值;六是融资成本,今年上半年,国内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了30%—50%。七是税费。
上述七大成本都是趋势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变化。这意味着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来增大利润空间,否则,很难摆脱效益下降甚至亏损的局面。
企业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根本的出路在于五大转型。
一是市场转型。过去很多出口企业,出口目的地实际上很单一,现在基本都开始多元化。
二是价值转型。就是企业向微笑曲线两边发展,微笑曲线上游是研发设计,下游是市场营销。很多企业开始注重研发,注重创新。根据我们的调研,不少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了3%左右甚至更高。当然,创新不见得都是技术创新,还有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三是产业转型。新的技术可能会给产业带来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到一定程度、技术相对稳定以后,这个产业就进入平台期,此后,该技术又被新的技术所替代,原先的产业就衰落了,很多行业都是这样的。所以,很难说哪个产业永远是夕阳产业。比如纺织业,我们今年调研时发现,很多纺织业公司的利润比其他制造业的公司高很多,甚至高于高新技术产业。所以,企业不要丢弃自己的优势去追求一时的热门产业。
四是管理转型。管理转型关键是要注重品牌,要创造品牌。品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收益。我们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品牌产品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达到了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60%—90%。所以,一个好的品牌往往拥有着好的未来。
五是绿色转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财务绩效是能够统一、协调起来的。我们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二者是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