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
老哥常建世说,到老街走走吧!左中美陪你去。
我说好啊!便在县文联副主席、《核桃源》编辑、彝族作家左中美的陪同下,沐浴着清晨的空气、阳光、微风、清凉和芬芳,踏上了位于县城边上、漾濞江畔的漾濞老街。老哥常建世不能随我前往,县上要拍电影,这个上午临时召开剧本定稿会,作为县文联的专职副主席,老哥必须参加。随同前往的,还有本地文学爱好者姚静,这人我之前并不认识,据说是位教师,颇有文学才华。
较之于新县城的崭新和繁华,老街显得那么地古朴和沧桑。其道路宽不过五米,长不足一公里。道路中间铺有两尺左右宽的青石板,两侧则镶以花色各异的卵石。长满石缝的翠绿小草或苔藓,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舒展着笑颜,焕发着生机。道路的两旁,是一间间具有本地特色和驿站风貌的民房。很难想象,这些早已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房屋,还能挺立多久,还能经受多少的风雨。
偶见勤劳的女人,挥舞着手中的扫把,清扫着路上的垃圾和尘埃;上了年纪的大爷,穿着背心短裤,在道路靠边的地方弯腰伸腿,锻炼身体;身背竹篓的妇女,迈着从容的步伐,从路上走过……一匹栗色马或一辆摩托车的出现,那清脆的铃铛声或突突的发动机声,撞击着老街的清幽和静谧。但清幽不会被打破,静谧不会被撞碎,突如其来的冲击,只会让老街显得更清幽,更静谧。我甚至觉得,漫步在清幽、静谧的老街,当新县城里的熙攘、喧嚣和繁杂被迫隐去、让位,匆忙的时光,也缓慢了下来。一如此刻,我们行走中的心境和姿态。
左中美告诉我,老街在很多正式的文字资料里,被叫作民仁街,而在当地人的口中,老街还是被称为老街,抑或是小街。我由此料想,民仁街之所以被再次命名,以老街或小街的形式,成为当地人惯常的称谓,是因为选择了新县城这个重要参考系——较之于新县城的“新”和“大”,民仁街显露出了它的“老”和“小”。从我的行走、漫游、观察和思考经验来看,作为老街,这是普遍的“出场”方式。左中美随后的解释,使我的推测和估计,得到了证实。
何谓“古老”,又何谓“曾经的繁华”?它来自古西南丝绸之路,来自博南古道,来自在这漾水边上曾经盛极一时的商业文明。作为一条承载商贸往来的古道,老街已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作为一条街镇,老街也已走过了五六百年的悠悠岁月。这是左中美的情怀和声音,左中美作为一个本地作家,关于老街的情怀和声音。但这些“古老”和“曾经的繁华”,没有过多地吸引我。
较之于老街的“前世”,我比较关心的,是它的“来生”。漾濞要发展,新县城要扩张,而且速度在不断加快,我不知道,老街会不会因此受到“骚扰”和“侵犯”。作为云南大地上的一名漫游者和写作者,这些年来,我目睹了太多的各地老街的悲惨遭遇,它们不是被连根拔除,就是被“肢解”,被“整顿”得遍体鳞伤,让人惨不忍睹,痛心疾首。而漾濞老街,又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我担忧着漾濞老街!但我更希望,我的担忧是多余的。
责任编辑 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