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边际效用”理论对幼儿教育指导和运用

2012-04-29 04:35江琴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五角星边际效用

江琴

“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的理论,其中,“效用”就是指满意感,不同的效用水平则代表不同的满意程度。而“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就是指人们从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意感,随该物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当消费量增加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效用就会降低为零直至负数。

其实,“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教育中的一些困惑也能以此理论消弭:幼儿为什么对五角星不感兴趣了?区域活动怎样才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幼儿参与的兴趣?为什么不断在提出某个幼儿的缺点时,他却越来越不在乎,反而同一个错误犯了一次又一次?当我们运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来指导实际教育工作时,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和教师育人智慧的成功体验。

1 从“量”的积累,反思表扬与批评

新课程的实施以来,现在的课堂中老师对幼儿的赞美越来越多了。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在孩子回答出某个问题或做了某件好事后老师给予大声地赞扬:“你真聪明!”“你真棒!”这种“流行的激励”,既可以看出教师试图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心轨迹和尚未达成真正融通的外部痕迹,又觉得慷慨地给予真诚而公开的认可和激励是将学生往正确的方向上推,但却忽略了人的需要,即成就感、归属感、认可感、自尊感。久而久之,人们发现,频繁的表扬却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会引发负面效果。同样,批评也是如此。当一个孩子犯错时,老师的第一次批评通常最能引起当事人的反应,如果这个孩子以后反复犯同样的错误,批评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弱,甚至会有腻烦或逆反的心理产生。

由此可见,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铄的,也不是内发的,人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量”的把握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能否达到最佳“效用”的关键之一。一个教师之所以专业,就在于她既深知教育的活力来自充满火热生命气息的生活世界,但同时又善于改造生活原生态为我所用,使生活情景具备清晰而丰富的教育意义!

2 从“零界点”的把握,反思方法与方式

“边际效用”规律告诉我们:当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效用值就会越来越小,由原来的正数慢慢降为零,最后甚至出现负数,这个“零”就是一个“界点”。那么,多少的“量”才是最合适的呢?

受西方家庭教育方式的启发,我们在教育子女中,对“五角星”奖励不感兴趣的现象进行实验。我园三位教师尝试着用这样的教育方法:在家准备一张表现记录纸,小朋友表现好,就奖励一颗五角星,可时间一长孩子会不会“麻木”?于是,这三位教师在奖励五角星的基础上增加新规则,即“累计满多少颗就奖励一样大的东西。”随着孩子在自己的努力,家长兑现了最初和孩子的约定:“满20颗星星就买一个想要的玩具”。孩子在用自己“挣”到的20颗星星换到礼物的时候,那种快乐是溢于言表的。五角星“清零”后,又是一轮新的开始。

从表面上看,这三位教师的方法没有什么特别,但事实上,她们对孩子在这件事情上的“零界点”把握得非常好。这就是边际效用的“零界点”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这也是我们老师应该要反思和借鉴的:在我们的工作中,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只会使教育效果越来越差,我们要有及时捕捉孩子信息的能力,在“边际效用”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及时改变“应战”策略,从而在新一轮的“战斗”中再次取得好的效果!

我们将这种实验再推广运用到“分区活动”中,效果也十分明显!当孩子对这个游戏材料或内容失去原有的兴趣和耐心时,老师就应该考虑用合适的方式指导他们玩出新花样,或者是更换材料或内容,以重新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科学区内,我们曾有一个探索内容,名为“唱歌的报纸”,这个活动是让幼儿相出各种办法,让报纸尽可能发出声音。起初,每个孩子都兴趣很浓,抢着参与这个活动,他们有的用拍、有的用抖、有的用先折后甩的方法……幼儿与幼儿共同探索、相互比较,得出了很多让报纸发出声音的方法。可是一段时间后,幼儿的兴趣由高涨开始明显滑落,来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少。为了重新激起他们探索的热情,我们将活动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鼓励幼儿想办法,自由更换玩法。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开始积极动脑发明各种各样的玩法:有的把报纸当成折纸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将报纸卷起来,尝试一根手指是否能把它托起来;有的几个幼儿一起合作,用报纸来建构造型;有的把报纸团在一起当球玩。别小看了用报纸做成的球,幼儿想出来的玩法可多了:比赛扔远、比赛扔高,最后,还用垃圾桶来做道具,比赛“投篮”。

一张普通的报纸,就这样玩出了越来越多的花样,科学区因为不断有新鲜的玩法产生而始终吸引着幼儿的积极参与,激发了他们不断探索和尝试的欲望。在这过程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适时把握住了幼儿兴趣的“零界点”,让幼儿不断有新的动力。

3 从“满意感”的获得,反思授鱼与授渔

在大班游戏《认清安全标记》的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各种标志卡片,给幼儿创设了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幼儿在观察、交流、讨论中,初步理解认识标志。然后根据图片内容选择标志,深刻的理解认识标志。在标志归类的环节,引导幼儿发现,哪些是禁止性标志,哪些是警示性标志,哪些是提示性标志。让幼儿按类摆放,并逐一说出每个标志的意思。最后环节通过设计标志活动,让幼儿尝试将掌握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中,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这也暗合了一句古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申到我们的教育中,就是:要教孩子知识,更要教孩子学知识的方法。这样,他们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及基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当然,“效用”是会遞减的,老师标记安全标识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所以我们老师应该不断地授孩子以“渔”,从而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不断获得新的“满意感”。将安全标识情境化,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不仅了解图解中各种符号和标记,而且掌握很多安全知识和技能,他们的“满意感”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得以维持,而我们的教育也就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

“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在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如果老师能领悟“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发现并把握好“零界点”,就能巧妙地将一次次“危机”化为一个个“时机”。同时,我们还能举一反三,将这样一个规律灵活地应用到各领域,使其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五角星边际效用
随身新配饰
拼五角星
巧摆五角星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好玩”的五角星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