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婷
摘要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开展情况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大学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指出未来的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应关注以研讨式和案例式为主的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学与双导师制培养以及课内实验的广泛开展,激发学生的创业意图,提升创业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创业教育是目前国家发展创新型人才战略,提升国家人才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解决高校大学生择业、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机制,即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方法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目前,创业教育在教育理论界和管理实业界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图、帮助学生整合創业资源、获取创业孵化的支持等成为目前创业课程的主要关注问题。
1 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与问题
1.1 国内外创业课程开展的情况
目前,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得到普遍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国家也形成了许多专业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管理学院,将创业管理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基础学科,同时依托于该学科发展创业管理的相关科研项目,提升任教职员的科研水平。比如,在创业管理研究中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百森商学院(Babson College)就专门针对创业理论与实践开设课程与研究项目,从教学、实践与科研几个方面共同打造创业管理研究的优秀品牌。我国许多高校也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逐步引入了专门的创业课程,并形成了创业方面的专业学科。例如,南开大学商学院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的课程,并与百森学院联手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为国内创业教育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指引。南开大学商学院目前也每年开设创业管理与创业教育的教学研讨会议,通过建设公共平台来提升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能力。另外一些高校则以专业学院制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与教学。例如,中山大学2009年成立了创业学院,通过整合校企双方面的资源系统化的培养创业人才。其他高校则更多的通过开设创业研究中心来培养创业管理的相关人才,通过产学研结合来使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得到创业知识的提升,如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过,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面向MBA等在职学习人员,而本科层次的学生在此方面的系统化教学还有待深入。
1.2 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问题
目前,各大高校的创业课程开设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模式为主。理论教学方面,一些学校的课程开展比较系统,课程分类细致,涵盖了诸如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估、商业计划书撰写、创业环境分析、项目调研等系列课程,其余大部分高校则主要开设《创业管理》单一课程,从概述和综合的角度传授创业知识。实践教学则主要以教师带领学生走访项目为主。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精品化程度有待加强。除了极个别的高校已将创业管理课程有意识的打造为省级、国家级精品课,多数高校仅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在职类学生的辅修选修课程。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尚未能建立起理论、实践、过程相联系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应用创业知识的能力,难以真实还原创业情境;最后,则是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形成可孵化的创业项目,进入孵化中心,而是以教师带着走为主要讲授形式。这些为将来的创业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创业教育模式及创业教学课程的改革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问题,结合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和创业管理课程的认知,提出以下几点创业教学课程的改革建议。
2.1 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创业理论的运用能力
创业作为一种实践性活动,学习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成功的创业者有其天然禀赋存在,但后天的教育、学习和经验是影响创业者效能的重要因素。这说明创业活动是一种情境嵌入性很强的行动,即创业活动要随着创业者所处行业、环境、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而动态发展,这意味着创业是一项在一般性理论指导下注重亲历体验的行为。那么,创业教育的课程也应该牢牢把握此特点。
(1)小班型授课与研讨式教学应成为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为了保证研讨式教学的互动质量与形成性考核控制,在研讨式教学课堂规模上,采用小班型授课的方式更能够达到上述效果。小班型授课可以满足多种灵活的教学考核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适合实践类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在开展创业课程的研讨时,教师要注意通过提问、模拟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研讨中形成可行性方案,再借助孵化平台进行孵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产学研相结合的过程中对知识点掌握得更为清晰。
(2)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提高创业案例采编的质量。创业管理需要很多“问题解决式”的知识,而案例分析正是可以提高分析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案例库的建设正在发展之中,许多高校仍然主要采用国外高校如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库,采用此类案例的一大问题是,国外的创业案例可能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国内的创业现实和制度环境,因此不能真实的还原创业的关键问题。因此,目前创业课程亟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发展案例。教师一方面可以依托纵向项目发展案例研究方法,鼓励学生采编优秀案例进行研究作为学位论文,对优秀的学位论文,可以再将研究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纳入案例库分享。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横向项目中直接发展愿意提供创业经验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共同发展教学案例。
2.2 发展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1)引入校企合作的竞赛制度。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们的创业意识和整合创业资源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虚拟团队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业敏感性和创业机会识别的警觉性,是在学习创业理论知识之外的重要补充。目前,已有一些机构和单位通过组织创业大赛,引入竞赛制度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竞赛中,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项目试验,由企业提供产品、平台、服务和资金支持,这样双方能够达到共赢的效果。企业可以借助大赛扩大影响力、提高声誉、获得低成本的专业知识意见;学生则可以借助企业平台实践自己的想法,检验知识的有效性。
(2)发展“双导师制”教学。无论是创业理论的教育和创业经验的实践,创业课堂和课下都可以通过双导师制来达成知识互补的目的。校内导师可以作为理论专家,负责日常教学和项目时间的总指挥工作。而企业导师则可以作为实践专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经验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双重引导下提升学生创业学习的能力。
2.3 课内实验课的广泛开展
尽管通过校外项目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情景,并使其更快的融入到创业管理的过程中去,但对于程序性教学课程来讲,课外实践的安排、时间设置、费用预算等都要受制于学校整体课程设计的结构,因此,创业管理课程的日常教学可以选择在课内设计实验环节,通过建设情景模拟试验中心等,为创业教育课内实验提供良好的配套条件。虚拟创业项目可以通过软件自行设计来完成,或者购买第三方的成品软件。一些软件可以真实再现创业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与步骤,从项目选定、商业计划书撰写、寻求合作伙伴、融资、人力资本整合等过程都可以在线完成。同时,学生可以在模拟实验中选择自己的角色,在人机互动中完成项目目标。
总之,创业课程未来的教学模式应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广泛整合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资源,通过知识共享、知识外溢机制,为学生提供理论、实践和程序三个方面的有益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永强,白璇,毛雨等.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8(2).
[2]Bradley, D. E., Roberts, J.A., Self-Employ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Depression, and Seniority.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