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实训课程建设的研究

2012-04-29 03:39张振宇
现代教育技术 2012年12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高校

张振宇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技能是教育技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技术技能实训课程建设是当前师范类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实训课程的需求分析,内容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实训成果如何有效地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融合四个方面阐述了教育技术技能实训课程建设的路径问题,以期能为教育技能实训课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技术技能;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2-0119-03

教师职业技能包括课堂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口头表达技能、书写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等。其中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2004年12月15日,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标准”中对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依据此标准,学生在教育实训过程中必须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运用教育技术能力与道德。作为地方性高等师范类院校,学校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基本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教育综合技能是目前师范类院校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目前许多高校逐渐用“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来取代原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课,其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

当前,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普遍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技术技能实训课程建设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实训课程开设前做好需求分析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教育技能实训课程的理解并不相同,对于实训课程在以后学习工作中的影响也并不十分清晰,同时,有一些学生对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职业理想不明确,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后期学生对实训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实训课程开设前首先需要做好课程的需求分析。

完整的需求分析包括组织者分析、实训任务分析和实训学生分析三个方面,其中实训学生分析是关键。首先,学习目标的确立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训的源动力,只有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增强,才能主动地将知识内容与技能向教育能力转变,帮助自己提高教育能力和改善本身的信息素养。其次,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其实际需求是推动实训内容被接受的直接动力,如果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实训课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实训效果也会大大降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更是无所谈起。

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训而言,以提高实训有效性为直接导向的需求分析,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如图1所示。

第一,分析参加实训学生的内在特征。由于教育技术技能实训课针对师范类所有专业开展,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不同,每个专业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专业教师等方式,尽最大可能地了解和分析每个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需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实训课的教学效果。

第二,分析参加实训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希望在实训中获得哪些知识,实训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的职业需求是什么。在实训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因为每个学科对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职业期待,才能在实训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最大化的帮助学生实现由“实训”向工作实践中实际教学能力转换。

第三,分析参加实训学生期望的学习方式。90后的大学生对于集体式听授式的学习反应冷淡,对于教育教学技能理论的学习也缺少兴趣。所以在有限的技能实训课时中,如何以学生期望的学习方式进行实训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充分利用课下时间与受训I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实训效果;其次,利用新媒体交流的平台,在网上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亲其师,信其道”,同时,利用往届学生的作品展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实训的效果。

二、做好实训内容设计

1、提高实训内容的针对性

接受教育实训课程的学生全部为师范类学生,在课程中所学知识都是为以后学习和工作解决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设置,所以实训课程中内容的实用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最终效果,对于教师而言,也应该更多关注学生以后的教学实际需求是什么,而不是自己能够为学生讲什么。以教育部教师司[2005]25号《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等为指导,根据学校学生就业定位及教学条件,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选择适当的实训内容,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日后职业技能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支撑。教师在实训内容的设计上要多调研,充分考虑到学生以后的工作环境,对于该地区的教育状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增加实训模拟内容,实现学校教育与毕业工作后的环境的有效对接。

2、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训模式

教师教育技术技能实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训练过程,如果仅仅依靠有限的教学时间是无法实现很好的实训效果。当前高校学生普遍都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实训教师的实训内容的设计。在实训过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学生模拟教学、演示性实验教学、操作性实训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竞赛,使教学从普通的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延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实训课程不应该仅仅维持在课程教学的单一周期内。教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基础训练开始,在学生完成教育见习、实习等教学环节后,学生对教育技术技能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实训教师继续布置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实用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教育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三、整合资源,加强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训课程有效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教育技术技能实训课的任课教师一般包括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和各教学系教法教师。教育技术专业教师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深厚,在信息技术与应用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教育技术专业教师长期工作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很少有机会实地接触到中小学课堂,中小学教学实际教学经验欠缺,容易导致实训内容与现实教学环境相脱节。各专业系内的教法教师长期从事中小学或相关学科的教育研究,并经常带学生见习、实习,对中小学教育特点理解非常深刻,但由于本身专业所限,在教育技术技能方面水平不高,无法在技术上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侧重传统的教法实训。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实训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必须“走下去”。通过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平台,定期组织教育技术专业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进入班级进行考察、调研,了解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以此作为实训内容设计的依据。

其次,提高各专业系内的教法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高校内部各系部组织各种理论学习和相关培训以及加大学术交流的力度,尽最大可能创造机会帮助教法教师提升个人的教育技术方面专业素质。建立教师工作团队,通过其成员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而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从而使教法教师的业务素质得以有效的提高。

最后,合理利用并整合教育技术专业教师与传统教法教师之间的优势。增加教师之间学术交流,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以讨论学术和实践中的问题为乐趣,增长创新意识。有条件的院校可由专业教法教师与教育技术教师共同完成教育技术技能实训课的教学,取长补短,达到实训课的教学效果最优化。

四、实现由单一的教育技术能力训练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综合能力转换

1、增加模拟训练和情境练习

在校大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最缺少的就是实际的教学经验,在实训过程中实际操练的机会比较少。一般高校实训课程安排的学时有限,由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内容,教育技术理论、媒体设计方法等教学内容的讲解不可避免的挤占学生实训时间,而模拟训练、媒体应用又是实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该环节学时不足无法达到实训效果,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用已有学习经验来解决。因此,实训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增加开放式模拟训练与情境练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引导和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独立训练,在学校能够完全开放实训室、微格教室等模拟环境使用的前提下,学习者可以得到更多模拟练习的机会,从而更快更牢的掌握知识和技术的要点。同时,作为学生本身,应把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关联到一起,在有机会的任何训练环境下,将教育技术实训成果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为毕业之后能够快速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换打下基础。

2、在微格教学,教育实习中整合教师教育技术技能,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微格教学是教育技能训练中的重要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微格教学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新技术逐渐融入到微格教学中,微格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将教育技术技能实训课程与微格教学进行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微格教学可以作为教育技术技能实训的一个重要载体,一方面可以弥补实训课程本身的学时限制,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教学实习是师范生学习过程最接近实际工作环境的一次演习,教学实习是对前期学习成果的重要检阅,也是检验学生教育技能的一个“练兵场”。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技能培养,全部都是处于模拟环境的状态下来完成的,在教学实习与实践中,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快速适应真实的教学环境,不断地发现问题,反思,总结。同时教育实习也是实训课教师的一个重要实践机会,通过在实习基地工作,及时地发现教师在教育技能培养方面的问题,调整思路,更好地加强课堂教学。

3、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实现共同进步

高等院校师范生与其他学习者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遇到问题时,会首先思考利用工具书等来解决问题,而实训类的课程往往没有现成的参考书可以参考,这样就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在学生实际教学经验都比较缺失的情况下,学生之间的交流借鉴成为促进学习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更愿意的从别人的教学过程中汲取经验,而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关注教师或者专家讲授的单一的理论消化后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与过程。因此,在实训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反馈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技术技能形成上往往能够起到比实训课程中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高校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