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建雄
想去水目山游玩的念头由来已久,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今年八月的一个周末,在朋友的邀约下,终于有幸前往。
在祥云县城稍做停留后,我们一行四人便驱车奔向据说安放着佛门圣物舍利子的水目山。以前曾经间或翻阅过一些关于水目山史料,徐霞客过访、林则徐专谒、担当和尚受戒、吴三桂问卜、大理国时曾有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等记载,都充分说明着水目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从祥云县城向东南方向行20公里左右,就来到了水目山山脚下。沿着山间弯曲的山间公路再行五六公里,水目山景区便出现在了眼前。
也许是我的期望太高,远远看水目山景区时,内心竟隐隐生出一丝失望的情绪来。比起曾经游过的宾川鸡足山,水目山实在是秀气。
下了车,沿着九龙壁旁登上百余级石阶,便进入了“水目胜景”。本来晴好的天气,这时却稀稀疏疏下起了雨。妻子随口说:“这鬼天气,怎么又下雨了?”这话刚好被一位卖香的老者听到了,他笑笑说:“年轻人,怎么能这么说呢?你们是有福之人啊,你看,你们是带风带雨啊!”也许是心理的作用吧,听了老者的话,心情很快就从些许的失望情绪中走了出来。
雨丝丝缕缕。再往前,就是常住寺,寺院里古柏参天,千年古塔静静地立在院中,仿佛在轻轻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史书上记载说,水目寺曾“兴至三千和尚八百尼姑”,而如今,寺院里已经看不到和尚尼姑了,负责香火的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者。有一位老者告诉我说,他小的时候,寺院的规模比现在大得多,山上的树木也远远比现在繁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浩劫,使水目山衰至人空寺毁、景物全非。还好噩梦过去不久,水目山很快又被保护了起来,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如今的水目山,虽然不是大气恢弘,但寺塔群落又掩映于莽莽林海之中了。鸟的鸣唱、花的芬芳,使得寺院内非常清幽宁静。雨还在丝丝缕缕地飘,“花雨禅心俱寂,松风莲萝同清”,院中一副楹联,把此情、此景描绘得十分入神。不觉间,我悄然融入到这情境中了。
我不信佛。我也不拜佛。但我在常住寺里停留的时间很长,是因为院里那些楹联吸引了我。“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读罢此联,内心一阵震颤。“知因识果得吉祥,心有慈悲添福寿。”表面上乍一看,“佛味”很浓,但细细想来,它其实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我一一详细抄录下来。等妻子返回来叫我时,我还正在乐此不疲地抄录着。这已是我外出游玩时必不能改的“毛病”了。
离开常住寺,路上有“风洞购物”、“枯井取木”等小的景点,那大概是源自关于“济公”的传奇故事。走了近五十米,有一片较开阔的地,两棵高大的树并肩站立在一起,枝叶缠缠绵绵,地下的根,想必更是不能再分你我。旁边的石头上刻着“鸳鸯树”三字。树也许是无意间生长在了一起,人却把自己的美好情感赋予了它们。树无言,但情深意长它们一起经历风霜雨雪,从不分离。鸳鸯树旁还有一棵果满枝头的山里红(山楂),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果实还未成熟。雨时停时下、时大时小。我们沿着石阶小路,在树林中穿行。路边上,有木头凿成的水槽,细小而清幽的泉水在不急不慢地流淌。因为被雨洗过,此时,林中小鸟的鸣唱都格外清脆悦耳。
来到普贤寺时,我们的头发都被淋湿了。管理香火的老大妈远远就叫“快进来避避雨吧!”等我们擦去头上脸上的雨水,老大妈不无关切地说:“年轻人啊,怎么不带雨伞呢?淋了雨容易生病,病了可不好啊,身体受罪,现在的医药费也贵得没谱。回去要及时吃一点预防感冒的药。”一席话,说得我们心里很是温暖。我心里想,要说真的有佛,也只在人的心里。我们离开寺院时,老大妈一直送我们到了门口,末了还说“要是下雨就避一避,别老是淋着。”
水目山的寺院真的很少,很快我们就到了第三座也是最后一座寺院——宝华寺。我抄录了几副楹联,妻子和两位朋友各自抽了签,不久便离开了。
到北岗塔林时,雨又唰唰下了起来。十多个游客挤在管理处的小屋里避雨。透过窗玻璃,我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佛塔默默地立在雨中。据说这里是西南最大的塔林。看看那么多的佛塔,就不难想象出水目山曾经的鼎盛。“一见结禅缘,一拜保平安”的佛门圣物舍利子就安放在佛塔下面的地宫里。在雨中,我们离开了水目山。再次回望时,我想起了一副楹联——“十里松杉围古寺,百重灵泉绕青山。”从景区的大小上来说,水目山是秀气的,但它不缺乏灵气,更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责任编辑 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