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豪塞》:中央歌剧院事业的里程碑

2012-04-29 00:44:03景作人
音乐爱好者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中央歌剧院瓦格纳舞美

景作人

在国家大剧院2012歌剧季闭幕演出中,实力强大的中央歌剧院推出了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歌剧《汤豪塞》。6月27、29日,两场演出均取得了很大成功,并在首都音乐界中掀起了不小的震动。

上演瓦格纳的歌剧,是今年国家大剧院歌剧季中的重要内容,4月,国家大剧院推出国际合作的《漂泊的荷兰人》,而在6月的闭幕演出中,中央歌剧院独立担纲,以《汤豪塞》作为整个歌剧季的宏伟收场,其非凡的意义不言自明。

中央歌剧院演出《汤豪塞》始于去年,在2011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中,该剧在天桥剧场连演两场,产生的反响相当强烈。接着,中央歌剧院又于2011年11月南下福州,在第一届全国歌剧节中再度演出该剧,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演出奖、优秀表演奖、优秀指挥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舞台美术奖等多种奖项。包揽众奖,独领风骚,《汤豪塞》在当时掀起了一阵颇为轰动的效应。

众所周知,瓦格纳的歌剧以艰难著称,他的交响性思维贯穿在歌剧的整个创作过程中,笔下诞生的一部部被其称之为“乐剧”的庞大音乐戏剧,是十九世纪世界歌剧艺术中最繁复、最艰难、最恢宏的旷世杰作。因此,能否演出全本瓦格纳的歌剧,是检验一个职业歌剧院专业能力的试金石。中央歌剧院连续演出《汤豪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该院作为国家歌剧院的真正实力,并以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通过了艰难而又近乎“残酷”的艺术检验。

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俞峰针对《汤豪塞》的上演曾经说过:“演出瓦格纳的歌剧是一项庞大的艺术工程,它需要各方面过硬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些先决条件,这项艺术工程是绝不可能完成和实现的。”

俞峰院长所说的先决条件,其内容可简单概括为:一要具有强大的艺术实力,二要具有强大的剧院规模,三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如今,中央歌剧院首开先河,勇创奇迹,终于使瓦格纳的歌剧在中国的国家歌剧院中立足,这样的辉煌成就,就是在这“三个强大”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强大的艺术实力是演出成功的“本钱”

《汤豪塞》是瓦格纳歌剧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的艰难人所共知,无论是声乐部分还是器乐部分都是令人生畏的,而它的戏剧思想与戏剧结构亦是十分独特的。在当今世界,无论哪个剧院想要上演它,都一定要以强大的艺术实力作为基本保障。中央歌剧院上演的《汤豪塞》,从主要演员阵容、交响乐团阵容、合唱团阵容、舞台美术阵容(包括灯光、服装、化妆)等各方面看,都体现出了以完美、完备、强大为特点的综合实力,而指挥和导演更是在艺术上充分展现了难得的才华,为歌剧的成功上演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中央歌剧院此次上演《汤豪塞》,除了饰演汤豪塞的美国男高音歌唱家迈克尔·普奇外,所有角色均由本院演员担任,这本身就很难得。我们知道,演唱瓦格纳的作品是件“费工费力”的事,不仅音符难唱,声音上还要加大负荷,而中央歌剧院的年轻歌唱家们不惧艰难,刻苦钻研,以辛勤的血汗换来了成功的硕果。演出中,这些角色演员不仅用德语出色地完成了音乐唱段,还以入情的表演征服了现场观众。

女高音歌唱家王威饰演伊丽莎白,声音高飘有力,音量宏大,音色清晰,出场时演唱的咏叹调“可爱的大厅”一下便抓住了观众。女高音歌唱家阮余群饰演维纳斯,声音柔润宽泛,富有魅力,表演上亦有充分适度的妩媚之情。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饰演沃尔夫拉姆,声音和形象出众,音色宽厚浓郁,大段的唱段完成得轻松自如。男低音歌唱家关致京饰演赫尔曼,声音低沉挺拔,厚重凝炼,表演上气质十分突出。其他角色如李想饰演的瓦尔特,刘怡然饰演的海因里希,张鹏饰演的比特罗尔夫,冉婷饰演的牧童等,都有着很好的发挥和表现。

中央歌剧院合唱团的表现同样出众,第二幕中庞大的混声合唱完成得质量颇高,声音上显得相当纯正,表演上亦丝丝入扣,毫不懈怠。剧中有几段高难度的男声合唱,近六十位男声歌唱家将这些唱段演唱得精准完美。这些男歌唱家们在舞台上伴着“崎岖的山路”歌唱,其中一段无伴奏合唱有着复杂的和声模进技法,给他们的演唱和表演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然而这些歌唱家们却唱演得十分成功,声音高亢而雄浑,让观众感到相当震撼。

而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更是真正的“英雄”。瓦格纳的歌剧音乐完全是交响化的,由于他极大地扩展了歌剧音乐的交响功能,故而每一个声部都显得十分艰难和晦涩。这样的歌剧音乐,一般水平的歌剧乐团根本不可能演奏,而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却十分精彩地完成了它。演出中,这个以年轻演奏家为主的乐团给人们带来了技术精湛、声音纯正的印象,在俞峰的指挥下,各个声部均达到了上佳的演奏效果,不得不令人对其刮目相看。

《汤豪塞》的舞美效果同样令人赞叹,全剧在这方面给人们带来了“醒目”的感觉。舞美设计马连庆继续了他在《图兰朵》等歌剧舞美设计中的特点,采用写实与写意交替结合的手法,赋予了歌剧舞台以立体化、真实化、虚幻化的鲜明效果。

从两场演出的总体效果来看,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指挥家俞峰称得上是一位瓦格纳的专家,他对于作曲家的音乐思维、戏剧思维乃至哲学思维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演出中,他以非凡的驾驭力控制着百人交响乐团和百人合唱团,将台上的演员与乐池中的乐团融为一体,共同创造出了一种强大的氛围,使观众在瞬间便被瓦格纳庞大而又深刻的艺术构思牢牢吸引。

强大的剧院规模是演出成功的基础

《汤豪塞》的演出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靠一时“心血来潮”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扎实的基础和构成这种基础的平台。近年来,为了取得今天的成功,中央歌剧院一直努力在基础建设方面大做文章。在过去的两年中,剧院着重进行了业务整合,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核,极大地促进了演员、演奏员、舞美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使全院演职人员真正具备了作为优秀歌剧艺术家的良好素质。

自2009年开始,剧院开始了对歌剧团(独唱演员)及合唱团的改革与扩编,两年间,一大批毕业于全国各个艺术院校的优秀青年歌手被招聘进入剧院,使剧院的声乐演员队伍得到了很大的充实。尤其是合唱团,通过多次严格的考核招聘,目前已经达到了百人以上的编制。中央歌剧院对合唱团的建设,体现出了剧院的整体改革方向。剧院坚持从长远考虑,以科学的招聘扩编方式一步到位,使合唱团真正达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规模与水平。就是这个改革后的百人合唱团,为此次《汤豪塞》演出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人们看到,舞台上的合唱团声音整齐,站位充实,他们的演唱无论抒情委婉还是雄壮高亢,都有着深层的厚度和清晰的穿透力。

随着歌剧团与合唱团改革扩编的成功,2010年,剧院又着手对交响乐团及舞美工作团队进行了同样的改革扩编。以交响乐团为例,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各类招聘手段,乐团由原来的七八十人增加到一百余人,还特招了一些实力不凡的“外籍”演奏家。全团通过严格的考核招聘上岗,并按照科学的编排调换了座位,使乐团在年龄结构上达到了年轻化,技术结构上达到了精良化,这一切都显著地提高了乐团的演奏质量。新招聘的乐手朝气蓬勃,他们的加入大大增强了乐团各声部的实力。此次《汤豪塞》的演出,交响乐团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印象,弦乐各声部的演奏质量明显提高,铜木管声部亦频频出彩。

与此同时,剧院舞美工作团队亦采用同样的办法广纳人才,在较短的时间内,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等一系列专业都招聘了新人,还正在建立剧院专属的舞美工厂,这一切都为舞美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中央歌剧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这个有着六十年历史的老剧院焕发了青春。发展和扩大后的新剧院,拥有更多的优秀艺术家、更丰富的多方面人才和更强大的院团规模,正因如此,《汤豪塞》的上演才从理想变成了现实。

强大的经济后盾是演出成功的保障

歌剧演出的先期投入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做支撑,像《汤豪塞》这样的歌剧是根本不可能上演的。

中央歌剧院此次成功上演《汤豪塞》,经济方面并未捉襟见肘,其原因是,近年来,剧院坚持改革理念,加大市场运作,合理安排各类商演,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而演职员们则不辞辛苦,除歌剧演出外,每年还要演出大量各种形式的综合音乐会。就这样,依靠自身的积极运作和积极行动,剧院仅2011年一年就获取了三千三百万元的演出收入,2012年则更多。这些收入的一部分,最终成为了歌剧《汤豪塞》上演的基本资金。由此看来,中央歌剧院在歌剧事业的发展运作上是有准备、有措施、有远见的。俞峰院长依靠鲜明的改革意识和灵活的思想方法,使以往耗费巨资的歌剧演出轻松地得到了经济保障,顺利地将其纳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中,达到了“高低搭配”,以商演养歌剧的双赢目的,此次《汤豪塞》的成功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2011年,中央歌剧院在繁忙的工作中,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汤豪塞》全剧,今年的复排时间则更短,前后仅半月有余。然而,人们在演出过程中感觉到的却是精致而细腻的效果,这一切都证明,中央歌剧院是一个实力与经验并存的过硬团体,作为国家歌剧院,它有能力担负起各种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歌剧演出。

《汤豪塞》的上演成功,是中央歌剧院近年来歌剧演出的一个亮点,也是剧院歌剧事业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象征着中央歌剧院在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上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明年是瓦格纳年,届时,中央歌剧院还将推出瓦格纳的其他歌剧作品。

猜你喜欢
中央歌剧院瓦格纳舞美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瓦格纳及其超越
中国音乐学(2021年2期)2021-10-14 08:08:44
弦歌入夜夜未央
音乐世界(2021年3期)2021-09-10 07:22:44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黄梅戏艺术(2021年1期)2021-03-29 06:08:06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西部论丛(2020年15期)2020-12-23 04:53:54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环球时报(2020-08-26)2020-08-26 20:42:00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戏曲研究(2019年2期)2019-11-25 07:38:16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戏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1 03:23:28
“天空之城”的喧嚣与寂静——中央歌剧院新版《波希米亚人》的舞台叙事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25
名人相册 歌剧巨匠:瓦格纳
启蒙(3-7岁)(2016年3期)2016-11-24 12:43:43
中央歌剧院授予郑小瑛“终身荣誉指挥”称号
小演奏家(2014年8期)2014-11-03 0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