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植保专业昆虫学教学改革实践①

2012-04-29 01:33金大勇吕龙石范丽清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3期
关键词:昆虫学昆虫害虫

金大勇 吕龙石 范丽清

摘 要:从改革昆虫学传统教学模式入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途径,在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非植保专业昆虫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a)-0195-02

昆虫学在农林院校是一门涉及专业广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地域性[1]。2003年之前,我们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昆虫学教学,不仅内容陈旧、方法也相对落后。教材一直沿用全国统编教材,不仅内容多,篇幅大,而且缺少地方特色,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学时一再被缩减,从80年代的64学时,现已减为32学时。同时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性的多,探索性的少;教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教学实习从过去的一周变为现在的2天,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由于上述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要进行全面的改革。

1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1 选用优秀教材

高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2]。优秀的教材是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的基础。针对昆虫学课程的特点,在农业昆虫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和森林昆虫学课程教学中,我们选用了图文并茂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方本)。这些最新版本的教材,为教好和学好昆虫学课程奠定了物质基础。

1.2 增加地域性和新出现的害虫

针对吉林省的地域和学生的生源及就业去向,我们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东北三省的重要害虫,删掉一些非本地区的次要害虫。这样,学生重点掌握本地害虫发生情况,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同时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各种新的害虫会不断出现。如稻水象甲、截形叶螨、针叶小爪螨等都是近年来新发生的害虫;而杨干象等检疫性害虫的扩散蔓延也是林业生产上的新情况。及时将这些新资料搜集与整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对学生掌握新知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突出重点,精简教学内容

农业害虫的种类繁多,每年发生的害虫也不少,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难以讲好。因此,针对目前农林业生产中发生为害严重、有代表性的害虫,作为典型详细讲述,如:水稻上的稻小潜叶蝇和水稻负泥虫;旱粮作物上的黏虫和玉米螟;经济作物上的大豆食心虫和大豆蚜等,使学生们全面掌握其发生危害规律和综合治理技术,并注意提示学生将所学知识的前因后果,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对于那些次要的其它害虫,进行简要的比较式的讲解而已。

1.4 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农业产业化的变革,必然导致作物布局的变化,作物种类的改变,病虫害种类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3],加上我国加入WTO以后,提倡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许多农药是低毒农药或生物农药,而且有些农药品种2~4年就可能更新换代。因此,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查看有关农业害虫及其防治的最新科研论文,把握害虫防治的国内外动向和水平,快速更新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前沿知识。

2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1 启发式和引导式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对重点、难点的讲解运用了启发式。通过逐层剥析,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其特点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积极配合。而辅导学生阅读专业书籍及学术期刊时,采用了引导式,即学生通过阅读的文献资料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并帮助学生做读书笔记和报告等。其特点是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积极引导,使学生的自学和综合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2 提倡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上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首先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风趣的语言去提高与学生的亲和力,创造与学生交流的和谐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提供的交流氛围中适当插话、提问或自由回答问题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单纯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接受式学习改变为发现式和探究式学习,促使学生在心理状态上进入主动学习的角色,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实行开放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已定型的成熟知识,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目前的国内外研究水平、前景及展望,甚至是学术争论问题,给学生展现一个广阔的知识境界,让学生吸收大量的相关信息,迅速接近学科的前沿。同时,在国内外昆虫学方面的专家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或讲授之际,动员相关专业的学生去认真听讲。这样使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积累了一定的应用及创新能力。

2.4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昆虫学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设备和资料,如电视显微镜、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VCD影像和各类昆虫照片,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实时、高效、有效地收集、处理信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将昆虫的形态特征、危害方式及特点,用真实的图片或动画进行演示,将“静”和“死”的昆虫,让它“动”和“活”起来,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3.1 建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近年来,结合延边大学“211工程”的立项,在原有植物保护学实验室的基础上,还筹建了昆虫分类室、昆虫生态室和养虫室,为学生提供观察、分类和饲养昆虫的条件。用学生自己采集的194种蝴蝶和200多种观赏昆虫建成了长白山蝴蝶展览馆,供学生学习和赏识。同时在校园内实验室前的空地上开出600m2的试验地,为学生观察田间害虫的实际危害情况提供便利条件,还为实验课提供活生生的昆虫实物,也为学生课题组活动提供了试验场所。

3.2 适度增加田间教学内容

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之后,可以节省约4个教学时数。利用农学院周边有水田、旱田、菜园、果园及林地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利用节省的教学时数进行昆虫学田间教学。由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有助于理论课和验证性实验课内容的学习和巩固,而且有利于掌握害虫在田间自然发生的状况以及危害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制定最佳的防治措施等,有力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3 加强教学实习,提高动手能力

在教学实习时改变以往学生只会采集标本,不会整理和制作标本的作法,采取了实习前教师简要讲述采集标本的工具和方法,整理和制作标本的技术要领。实习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完成采集、整理、制作标本和部分昆虫的分类鉴定等一系列过程。教师根据采集标本的种类、数量、完整度,以及最后标本制作的质量给学生综合打分。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多认识昆虫的目的,也补充了实验室的昆虫标本数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明显提高了教学实习的效果。

3.4 开展课题组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本课程组积极开展课题组活动,已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成了培养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平台。具体做法是:对于3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年初课程组根据研究项目或前期研究的需要提出研究题目,学生按题目自愿报名参加为期一年半的课题组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试验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最后分别完成毕业论的文写作与答辩。学生通过参加课题组活动,学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总结的全过程,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与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运兵,王进海,高扬帆,等.农业昆虫学的课程特点及改革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6):82~83.

[2] 施菊华.新形势下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高教探索,2006(3):69~70.

[3] 李涛,张立.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20):178.

[4] 贾静.改善多媒体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0(21):63~64.

猜你喜欢
昆虫学昆虫害虫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森林昆虫学经典学术著作再版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借昆虫上课
法布尔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