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模式的设计

2012-04-29 01:15:43朱云峰
成才之路 2012年12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法语文

朱云峰

自新教改实行以来,在语文教学的领地里,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教学,文言文教学仍然是一派荒凉寂寞的景象。文言文教学已经形成刻板的模式——灌输式或串讲式。这样的教学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领悟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违背了新课程理念。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曾经说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那么在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语文教师如何使文言文教学更有成效呢?本文试从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入手,探求教材的构建,端正教学观念,以期能对艰难前行的文言文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激趣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激趣型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运用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不足,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抓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帮助学生进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不二选择。

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探究理解文言作品中某些事物的强烈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情境。下面本人就以新课的导入为例,谈谈课堂趣味性的提升。比如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从票房大片《赤壁》说起,引导学生谈论诸葛亮、周瑜等人的三国故事,课堂气氛立马能一扫死气。其次,教师要善于进行科学地引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下面本人就以《种树郭橐驼传》为例,谈谈自主学习的过程。《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小人物的传记,课文的讲析,可以以人物专访的形式,让学生对种树模范老郭进行采访,以老郭其人、其事、其言、其理的形式展开。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诵读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诵读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以尊重创作者熔铸在文章中的真情实意为前提,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行的有效朗读,甚至是背诵。新课程也强调了“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把诵读确定为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方法,同时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力倡导“学文言非诵读不可”的张必琨先生也认为“这里说的诵读是熟读和背诵的合称”。

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段、篇,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韵味的全面感知,是前人从学习文言文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可鼓励学生多读。一读,自由默念通读,适用于预读、自我感知阶段。要求学生自查字典解决生字词,运用注释自解文句大意,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二读,个别或全体大声朗读,选择在学生课前已默念通读的基础上,依照对字词的理解,连贯地读出文章。教师就此正音,帮助学生断句,品读出抑扬顿挫之感。三读,结合课文注释边读边译,是精读阶段。这三读,可帮助学生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诵读的过程可以是逐步深入的,诵读的方式也可以是区别对待的。针对故事性强的史传文学,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鸿门宴》就是不错的选择;针对蕴意深刻的抒情散文,可让学生反复朗读,如《陈情表》等;针对古典诗词,可让学生配乐朗读,如《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总之,优美的诵读,是要在读准字音、节奏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抑扬顿挫之感,读出韵味,读出意思,进而读出文言文的美感。

三、训练型教学法——巩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训练型教学法,是要求以适当、高效的训练,使学生所学的文言知识得到及时地巩固。文言文的教学,“只讲不练”是没有实效的,但“题海战术”也是徒劳无功的。

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是知识的储备阶段,练习才是知识的实践阶段。在实行训练型教学法时,练习的选择,应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训练型教学法可分课内、课外进行。课内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举办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如组织指导学生把情节性强的文言篇目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娱乐中学习文言文。课外教师可有计划地选择一些符合学生阅读心理、与课文互为参照的文言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聊斋志异》《古文观止》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课内训练延伸到课外,可帮助学生在“大语文”的框架下学好文言文。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领悟之源广开,能熟之功弥深。”

四、运用型教学法——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运用型教学法,是指导学生将所学文言文知识迁移、运用到日常学习、实际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非“学而无用”“学用脱节”。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贵在揭示规律,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迁移,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成为会学会用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迁移;课文学完后,要重视学生的课后实践。比如《鸿门宴》中“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其中“从”的用法是使动,义为“使……跟从”。那么做到训练题《李将军列传》中的“广从数骑出”之“从”的意解时,就可考查出学生的迁移能力。

文言文虽然是前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也并不影响教材和生活靠拢。朱自清先生就曾指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这样的认识至今都是富有远见的。如《陈情表》中大谈“孝”,真情真性,感人至深。教师就可以此深发,让学生写一篇“孝”的话题作文。要求学生结合社会现实,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做“孝”的文章。学生从“孝”的角度加以思考,无疑就是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

五、差异型教学法——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惰性

差异型教学法,是要求教师正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上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摆正教学策略,尽力消除学生的厌学惯性。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长期经受着文言文学习的枯燥,从而学习消极被动,兴趣索然,甚至丧失信心,自我放弃。长此以往,形成了文言文学习的恶性循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并对这种厌学惯性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提供难易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制定合理的考查目标。对于优秀的学生要多肯定,中等的学生要多表扬,差等的学生要多鼓励。在学生遇到文言文学习困难的时候,要及时地给予帮助和鼓励,使他们每个人能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体验文言文学习的快乐,获取文言文学习的信心。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预想学生的差异,预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根据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特点确定基本的教学目标,又要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特点确定提高性的目标和发展性的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引导最有才华的学生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那么集体的智力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样,从而影响到最差的学生也不甘落后。”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以自己的课堂教学智慧,使“不同的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新技术教学法——整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手段

新技术教学法,是指以录音、电教、幻灯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文言文教学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

文言文教学,朗读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学生要做到准确朗读,有三点要注意: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清句读,三是读出气势。要做到这三点,正确规范的示范是少不了的。但教师因方言或个人表达习惯的影响,往往不能做到最好,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录音磁带来辅助教学。如《归去来兮辞并序》《离骚》等文章,播放录音,更能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言作品大多涉及一些古代常识、习俗,这是现代的学生不太熟知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利用电教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就显得很有必要。如《琵琶行》一文中,学到关于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段落时,就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一段琵琶女独奏,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来观察“轻拢慢捻抹复挑”的指法,感受“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的琴声。

文言文作为中国语文的客观存在,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文言文,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是应该也必须学习文言文的。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管采取何种具体有效的教法,都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主观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才能使文言文教学在新课改的旗帜下,迎来属于它的春天。

(绍兴县安昌中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法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2:00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