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

2012-04-29 00:44王宝祥
中华家教 2012年12期
关键词:苗苗课外家长

新闻链接:2012年9月5日,本是很有前途的“钢琴才子”——吕某城,不料却因为两次偷窃而被判管制2年,并处罚金3000元。宣判后,吕某城与母亲抱头痛哭,其母更是悔恨:如果时光倒流,不会逼他学琴。

为何一双本该在琴键上舞蹈的手,却蜕变成了“三只手”?或许用吕某城自己的话最能说明问题:我的童年太苦了,父母平时只是一味催着练琴,没有教我去处事做人,出国后一下子没有人管,开始本能地放纵自己。吕某城的“苦童年”之叹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如今孩子的童年状况。

要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是一件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家长们家教素养的提高。

——王宝祥

孩子的童年缺少快乐

看到这个例子,家长们肯定会想:我也特别想让自己的孩子快快乐乐,但实在太难了。幼儿园难进,名额少,考智力,高收费;上好的小学需要“拼爹”或者“拼钱”;上初中、高中,学习不好肯定上不了好学校。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将来有个好前途,家长们不得不给孩子加码报课外班。然而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更苦了,太多的孩子根本没有“快乐童年”可言,有的只是“痛苦难熬的童年”。

我们看一些案例和数字吧:

这是北京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苗苗的课外班课程表:周一:奥数班(18:00—21:00);周二:电脑班(18:0 0—19: 30);周三:作文班(18:00—20:30);周四:艺术班(18:0 0—20:3 0);周五:长号班(18:00—21:00);周六:奥数班(9:00—12:00)、英语班(15:00—18:00);周日:无。这意味着,从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4点半学校放学后,苗苗就得按照课程表迅速赶往培训班上课,几乎每天晚上都是10点回家,而第二天早上6点半起床。即使是双休日,苗苗的课表上也只有一天的空白,但这一天苗苗还得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苗苗还有快乐的时间吗?

据权威心理专家调查,我国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6~32%,有情绪不良的青少年高达61%。某普通中学调查158名学生,“有一点厌学的”60人,占49.2%;“严重厌学的”50人,占41%;“没有厌学情绪的”只有6人,占9.8%。

在重压下,学生的身体状况也令人担忧。最新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呈持续下降趋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季克异处长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状况有喜有忧,喜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青少年身高有所增长,多发病与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忧的是身体素质的一些指标持续下降,突出表现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我曾参加过一个全国妇联等十部委组织的发奖会,前面坐着十六个小学的少先队员,竟然有十个人戴着眼镜,这样的未来 “建设者和接班人”实在令人担忧!

为什么没有“快乐童年”

孩子们没有快乐童年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是社会人才竞争带来的压力,“唯学历论”仍有普遍的市场,许多用人岗位招聘,学历是第一条件,不论是政府机构、事业单位、还是各种公司的招聘,很少不讲学历的。事实上,高学历不一定有高就业率。江苏省2010年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数据显示,博士生:80.96%;硕士生:8 4 . 4 6 %;本科生:88.00%;专科生:92.10% ;双专科生:94.65%。由于专业不对口,加之有学历者能力欠缺或期望值过高,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长时间“蜗居”着。在北京就有这样的“蚁族村”。

孩子不快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教育系统中的“负担过重现象”,教育部多次发文件强调“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温总理在两会上呼吁:“要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然而,教育系统“惯性”的、不科学的“题海战术”,以及校外教育机构名不副实、虚假忽悠、高额收费的“补习班”,都成了压在家长特别是孩子身上的“大山”,孩子们“玩乐”的时间被剥夺了。一位著名作家看到孙女儿的负担太重,感慨地说:“没有放松,哪来发展?”真是一语中的。

孩子负担过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规律不了解,不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如鲁迅所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现在的家庭教育,“跟风”现象非常严重,给孩子报各种班,唯恐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家庭教育是有规律的,家长以盲目的“自居心理”瞎指挥,只会带来恶果。

让孩子“快乐学习”

要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是一件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家长们家教素养的提高。各种指导家庭教育的机构,特别是幼儿园、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必须下大力气、坚持不懈地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让家长们的文化素养、人格修养、家庭教育科学素养不断提高。

引导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要“备课”,提前阅读孩子的教材,弄懂内容,试着按要求做练习题。这样,指导孩子时就能具体化、不盲目。孩子有问题,不应直接告诉答案,要给思路,启发孩子独立思考,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避免形成学习依赖。引导孩子逐步由“他律”为主,过渡到“自律”为主。如果家长总做“监督员”、“指挥员”,孩子的主动性就不能发挥出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每一次的学习时间都不能超过承受限度。小学低年级15分钟左右,中年级20分钟左右,高年级25分钟左右,初中更长些30~40分钟。

给孩子安排玩的时间。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每天放学后,先玩儿30~40分钟,然后安排学习。孩子既开心,又释放了身体能量。晚饭后可以再学习一会儿。有的家长,坚决不让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未必是好办法,那样,孩子会缺少与伙伴沟通的共同语言,仍然不愉快。关键是有效控制时间,30分钟左右,不能随便迁就。有的家长周一至周五不让孩子看电视,玩电脑,周六、周日可以疯玩几个小时。这也不是好办法,容易形成不良习惯,伤害身体。

不要盲目给孩子报课外班。

许多课外班是以“挣钱”为主的,很难保证质量。凡是要报课外班,注意三点:一要看孩子的意愿,孩子不愿意的,先不要报,家长不能一厢情愿。二要调查该班的教学质量,凡是声誉不好的,坚决不要报。三不要贪多,不能超过两个班。孩子上初中以后,报课外班、请辅导教师更需慎重。

(王宝祥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顾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国家级师资培训专家)

责编:陈金华

猜你喜欢
苗苗课外家长
《重拾》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帮忙的蜡烛
My Dream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