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岳琳
大型赛事后,如何让风光一时的比赛场馆不要沦为蚊子馆,是每个抢办比赛的国家、城市,共同的烦恼。
为了让奥运公园和场馆,在奥运结束后持续营运,并落实都市更新,伦敦在2009年5月就成立了非营利机构奥运公园资产公司(Olympic Park Legacy Company)。赛事一结束,就由奥运公园资产公司接手场馆的营运与管理。 为了让营运、财务更透明,今年4月,奥运公园资产公司转型成伦敦资产发展公司(London Legac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清除、联结、完成
“我们直属伦敦市长办公室。”场馆总监杜铎(Peter Tudor)解释,这是非营利的官方组织,但要自负场馆盈亏,也显示与伦敦都市发展的未来,紧密相连。“我们的三阶段目标,是清除、联结、完成(clean, connect, and complete),”杜铎指出。奥运之后,公园会暂时关闭整理。560英亩的土地(约2.5平方公里)一年后再以不同面貌陆续开放。
清除,就是拆除场馆。伦敦奥运一开始就确立,整个奥运公园的规划设计,是以“只留下需要的场馆规格”为原则。 赛后,绝大部分的场馆,将部分甚至全部拆除,以符合小区的运动、生活需求。
联结,是与当地小区发展相联结。与当地民众沟通,是伦敦资产发展公司的重要工作。
“许多人以为,奥运之后,公园就是大家的了,期望很高,”杜铎说,但实际上,不可能按照每个人期待的时间与想象,“我要让大家了解情况,有务实的期待。”除了与小区沟通,过去3年来,伦敦资产发展公司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研究小区需求,搜集资料、研究比较。如此才能设计对小区有益、也负担得起的运动环境,提升当地生活质量。
“我们将会持续比较东伦敦、西伦敦与全英国的数字,包括平均寿命、薪资水平、就业率、物价水平等,”杜铎解释,要实际了解奥运都市更新是不是真的改善了东伦敦人的生活,“这才是奥运资产的最大意义。”
女王光环vs.飞利浦灯光秀
东伦敦居民较不富裕,作为居民运动之用的场馆,门票价格一定不能高。虽然政府会下拨部分经费,但为了让场馆营运能损益平衡、永续经营,伦敦资产发展公司还要积极开发资源。
奥运之后,奥运公园将改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公园(Queen Elizabeth Olympic Park),“很高兴女王愿意让我们用她的名字,”杜铎笑着说,“应该可以吸引更多游客。”
杜铎更努力邀请资源丰沛的企业进驻部分大楼,以及赞助小区。
园区内114..5米高的红色轨道塔(ArcelorMittal Orbit),虽然造型评价两极,但也是英国最高的雕塑公共艺术,设有观景台,预计一天能吸引3000名游客。夜间还有3种效果的灯光秀,“是飞利浦赞助的!”杜铎得意地说。
杜铎曾任伦敦温布利球场(Wembley Arena)总经理,既会办活动,也是卖票高手。“现在很不一样,”杜铎说,“这次的重点,在make differences(创造不同)。”
留给下一代不同的机会,是杜铎与伦敦共同的目标。
(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