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烦琐的分析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被教师牵着走,这种以大量训练为基础的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解决方法就是放开手让学生去多读,一遍又一遍地读,这种不明确目标,要求不具体、方法也不灵活的教学,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腻,就会烦,甚至对阅读失去兴趣,从而感到上语文课枯燥无味。这是违背新理念下阅读教学要求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所以,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新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学习,在读中感悟、疑中议、写中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阅读为本,在读中感悟
以阅读为本,并不是像那种私塾式的教学,让学生整节课捧着书,摇头晃脑地背诵课文,这样有口无心的读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我们要思考的是教师如何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逐步地去理解文章。我以为,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自觉地将“读”贯穿到教学全程。所以,阅读教学一定要坚持从读入手,以读为主。只有学生在读中自己去发现、吸收和品味,才能真正领悟文章里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勇于质疑,开拓思维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只有遇到了困难,觉得自己有问题要解决,才能积极去思考。所以,课前教师要下工夫,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恰当的问题,使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并能够使他们积极思考,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去的,这是阅读质量提高的保证。这就如古人所说的:“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只有有了问题,才能去思考问题,然后有所创造,有所发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注重学生质疑水平的培养,从而开展问题教学,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阅读而能提出问题,不仅是学生在认识上的突破,也是学生思维的开拓,能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巨大的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学生一旦深入到情境中,就会调动原有的经验参与阅读活动,解决自己可以读懂的,整理出尚未读懂的问题,形成一种积极的阅读状态。既可让学生们集中质疑,也可随机提出;可先分组进行,然后集中交流。让学生踊跃提出问题,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由理解性向创造性阅读迈进,也可以使学生由“读会”迈向“会读”这最关键的一步。
三、交流讨论,论中释疑
讨论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质疑的升华。“引议释疑”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取长补短,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关键性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不要着急给出答案去“堵塞”学生的思考,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把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感的体验交流出来,引导他们注意文章里的人物,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乐于交流讨论,展示个性化的阅读。这样,学生在畅所欲言地发表意见时,就可能突破思维定式,有所创见。如讲《落花生》这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本文为什么重点是“议花生”而不是“种花生的过程”呢?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他们就体会不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只有让学生通过熟读、思考、讨论、点拨这样的过程,他们才能体会作者写作重点,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学生们经过交流后,问题解决了,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只有突破“为教而说”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说”才会更加多样化;只有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说就说,他们的说才体现出个性化;只有讨论形式多样化(同桌式、小组式、集体式等),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才会落实全员;只有多多练习,学生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教师不能怕学生说错、啰唆、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等,要知道这些都是学生进步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是很正常的。让学生充分地讨论,能凸现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自己阅读、自己提问、自由讨论,能使学生拥有阅读的整个过程。
四、以阅读促进写作,写中运用
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能力是阅读的最终目标,写作能够表达出人的思想,是学生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训练、思考训练、语言训练密切配合,为学生们写作铺垫。其次,在阅读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积累知识,引导他们在阅读中进行积累与运用,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积累和应用的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积累和应用的习惯。这样,就能使学生自如地运用积累来表达生活、情感,做到“言之有物”,解决他们无话可写、无事要写、无感可发、无情可抒的问题。所以,我让学生们都要准备一个“采集本”,把平时读到、看到和想到的优美词语、句子、段落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积累许多的好词、好句、好段。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迁移,可以安排学生去模仿好的文章,这样就有利于把别人的语言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还有助于提高他们在阅读中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最后,要提倡广泛阅读。教师在抓好学生课内阅读的同时,还要注重他们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能丰富词汇,开拓视野,提高读写能力。我曾听过一次有关作文的报告,记得当时专家就现在学生们的写作现状,提出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一定要让学生开展大量阅读。反过来,经常写作对于阅读水平的提高也会有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要遵照阅读教学的规律,去启发、引导、点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不会到逐渐学会阅读。一节好的阅读课,教师应该把学生阅读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他们,使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给学生质疑的权利,为学生搭建讨论的平台,使学生积累写作知识,让他们通过读、问、议、写等过程,真正提高阅读水平。
(卢龙县潘庄镇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