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宜
11月5日晴
静水深流,不显不露。静,以外观默默无闻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量、深刻的思想。一个“静”字,竟是如此让人不平静,如此富有禅意,富有魅力。学习需要静,生活也需要静,“静”有时给人方向,给人动力。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功夫——坐禅,就要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尘埃尽闭于心门之外;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学习中的反思,课堂中的反思,生活中的反思,反思的前提就是身静。身如静水,不显不露,方能让思想纵横千里。作为学生的要身静,作为老师的要身静,作为都市里的每个人也要学着身静。
“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身静的同时,更要心静。不去想那人间的纷杂,只将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静的冰凉怡人,放松精神。而到了更高层的境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旧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奇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苏东坡被贬黄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为他从不变的静中,悟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大境界。面对高i年级的测试多、评价多,成绩此伏彼起,心中的目标已定,就要学着心静。
“悟静”,智者在静中修身悟道,在静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测的力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那份静,或许是习惯已成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破了沉默,你才惊讶他们的智慧与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无法进入学术机构,只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找到一份做审查员的临时工作,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他们往日的静正反衬出有朝一日力量爆发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静,那不是单纯的沉默,而是为了蓄积之后的爆发!
“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于是不难理解现在的富二代、官二代的前呼后拥,大讲排场的神态自若。圣贤的静,岂容俗世的嘈杂来打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千年前的智者从深邃的静水中悟出了禅意。这禅意并非不可言传,只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感悟呢?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