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阳
一、养成良好的自能阅读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养成与他的行为动机、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自能读书习惯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学生消极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现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然理解、自觉品悟,养成良好的自能读书习惯。此外,要建立阅读教学常规,规范学生阅读行为。建立阅读教学常规就是要制约学生的阅读行为,使正确的阅读行为得到重复练习、得以强化、趋于稳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因而教师应长期坚持这些阅读教学常规,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实践。
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结构
教师在课堂设置中心提问,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有效、适当的问题,可以构建教学的高潮,同时激起活跃的学习气氛,使课堂教学节奏起伏有致、生机勃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设置中心提问,必须考虑到教学对象和教学材料的特点,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实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现状,以及他们的思维水平,他们思考和分析所能达到的最大极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注意所教课文与一般文章写作常规不同之处或所教课文的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以作为突破口把握作者的立意构思和写作技巧。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和提炼问题,注意抓住课文中的题眼、中心句和关键句。
三、掌握阅读学习的技巧
1. 粗读:即浏览感知要旨的阅读
这种阅读不需要教师的过多介入,只需学生自己快速浏览阅读材料,获得对大意的知晓。教师可通过两个途径来指导学生进行初读:一是课内指导。以阅读篇目、自读材料和报纸、杂志等,来培养学生快速浏览阅读的能力。二是课外指导,让学生平时在课外留心报纸、电视、网络等传媒,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使学生养成快速浏览阅读的习惯,形成一览而得其要旨的能力。
2. 细读:即具体感知内容的阅读
这种阅读更需要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它要求阅读者通过阅读,感知材料的要旨和主干知识。在指导学生细读的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四个步骤,一是揭示目标,教师向学生揭示富有兴趣、启迪思维、难易适度的细读目标,让学生读有方向。二是独立和合作相结合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或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探究,这要看学习材料的难易。三是大组交流,就是集体交流学习和探究的收获。四是点拨,就是教师对交流中的疑难进行解析,但绝不是订正答案,而是解析学生的疑难,使学生“茅塞顿开”。
3. 精读:即体验和感悟内涵的阅读
这种阅读是学生对作品内容内化后的体验感悟和反省反应,重点是实现两个对接:一是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的对接,从知识积累上升为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二是学生把对作品的感受和生活实践对接,使学生在体验中产生实践和创造欲望。
(唐河县马振抚乡第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