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把钥匙,为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让人看到人世的一切。“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温家宝总理对于阅读意义的评价。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另外,还特别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新课标也特别提出了每个学段的阅读量。1~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但是,事实是怎样的呢?有人说,小学生阅读的惰性越来越强,阅读质量的低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对此,有人说,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当前的语文教学。
小学生阅读量为何不足?调查发现,约30%小学生认为是找不到要看的书,或家长、老师不让看;39%的学生认为没时间看书;34%认为没有课外读书的氛围。
那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到底如何呢?本刊特别推出深度调查:是什么抑制了小学生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