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意识”教学法

2012-04-29 22:40:07林庭煌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15期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法

林庭煌

摘要:在我们教学法的历史上,一直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学习某种本领时,提倡直模仿和大量实践。提倡学习者自己揣摩领会这种运用起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讲究方法;一种是很容易把方法定型化、程式化。一个教师在教学时,自觉地,不是混混沌沌地选择某种方法,这种选择取决于他对这门学科教学规律性的认识。教学语文,我们在研究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时,就要首先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教育的规律,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议论文;“应当意识”;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283-02

现代心理学提示,人类心理现象具有两个方面:一是共性“心理过程”。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前者又包涵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三个层次,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后者则是个体爱好、气质、性格等的统称。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既然人类具有共性“心理过程”,那么,我们所研究的“思路”,其实就是思维,更确确地讲它是思维的方向、思维的道路,它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性“心理过程”的综合的、具体的表现,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中最要紧的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态度和思维方法。中国近年来也对这方面研究提出了不少的理论。刘佛年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发展思维能力……在教法上要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去发现概念,去体会科学家的发现过程。”[1]“学生不论学习哪一门课程都必须通过思维;既要思维,就有一个思路问题,即想什么和怎么想或往哪里想的问题……而掌握了一门课程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可以说是‘入了门,会学这门课程了。”[2]

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习惯的形成不但是可行的而且非常重要,它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所要讲的思路包括作者的思路、教师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所谓作者的思路,是指作者的写作动机、写作目的、写作构思以及写作心态等。写作心态是指作者在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一种内驱力,并诉诸文字的心理过程。所谓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指由内部或外部刺激唤起的并能引向某种目标的有机体的内部状态……以食物为例,饥饿是一种内驱力,引起求食行为,而摄取食物使内驱力减弱。赫尔(Hull.C.L)认为,内驱力有原始内驱力和继起内驱力两种……继起内驱力是一种习得的内驱力。”[3]应该说,作者的思路主要是由后者引起的。所谓学生的思路,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体验作者思路的思路。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学习作者思路以便形成继起内驱力,又叫做“做文意识”。那么,什么是教师的思路呢?这个问题将在后面继续论述。

现行中学语文所选择的一些文章都是被公认的较优秀的范文,既然称为范文,就是在思想、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作为典范示范的文章了,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它们具体化;如何使这些文章真正做到示范的作用,教师的思路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要讲的“应当意识”教学的问题了。由此可见,思路与“应当意识”教学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语文教师的思路就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的思路以接近作者的思路。要接近作者的思路就必须假定作者思路,即假定作者在创作时的种种“应当与不应当”意识;那么,什么是“应当意识”呢?莫泊桑说:“不论在一个国王、一个凶手、一个小偷或者一个正直的人身上,在一个娼妓、一个女修士、一个少女或者一个菜市女商人的身上,我们所表现的,终究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得不向自己这样提问题:‘如果我是国王、凶手、小偷、娼妓、女修士、少女或者菜市女商人,我会干些什么,我会想些什么,我会怎样地行动?”[4]任何作者在创作时,无论是对生活的描绘还是对生活的评价都会有意识地加以选择,就是说,作者按照自己的构思,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通过文字以期使读者产生共鸣,作者的这种创作的指导意向,便是作者的“应当意识”。为什么要假定作者的思路呢?因为“艺术家的审美感受与非艺术家的感受相比较,具有十分明显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它是一种设身处地的感受。艺术家在进行审美感受时,都是和“自我”联系在一起的。”[4]有人也许要这样问:“学生与艺术家未免相差太远了!”不错,从学生到艺术家必须经过艰苦努力的过程,也许大部分人终生成不了艺术家,但是,“正规教育的目的就是去创造那些一个人要在一生中费许多精力试图满足的欲望”[5],更何况我们只是引导学生去认识,去体验别人认识过、体验过的东西。假定作者思路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这种情感体验一旦形成习惯,那就是意志过程的实现。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不就是纯粹的模仿吗?干脆叫做“模仿教学法”或“模仿写作”罢了。当然,模仿是有模仿,但并不纯粹。谈到模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照搬;另一种是创造。“照搬”当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要有创造却不那么容易,好比如建一座大厦,首先要懂得画出图纸,然后按照图纸设计,先打好基础,尔后才能建成大厦,要是图纸设计有差错,那造出来的大厦就不合格甚至会出现危险。教学当然不会发生那么严重的事情,不过,请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常常要求学生模仿这个模仿那个而不教他们如何“设计图纸”,如何打好基础,能行吗?我看是不行的,这种模仿只能是局部的照搬,而且效率极低,这个地方他们懂得模仿,可是到了那个地方,往往就不知所措了。以前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干预作用,我们的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往往容易患这样的弊病。“应当意识”教学就是教学生们怎样去“设计图纸”,怎样以不变应万变。这样的说法似乎要求过高了,但是我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应当意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模仿创造之前的准备阶段,从而尽量避免照搬性的模仿。

如果有人想以学生毕竟还是未成年人,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等还不如成年人为借口,来怀疑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能力,从而否定“应当意识”教学的重要性的话,那无异于“杞人忧天”了,许多学生的优秀作文及小发明都证明了我们的中学生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当然我们在运用“应当意识”教学的时候,也不能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这一点我将继续摸索,总结经验),做过深过高的要求,否则将收不到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既不能头脑疆化、死守教条;也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而应该大胆探索,力求改革,坚持不懈。

“应当意识”教学法的探索,就是根据人所具有的共性“心理过程”的特征,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进行培养,这是一项长期的意志过程的训练。

教师的思路是联系作者思路和学生思路的桥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的“思有路”,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指作者在内驱力的推动下形成文字的心理过程,也即是作者的构思及写作中“应当与不应当”意识。“遵路识斯真”这里的“真”应该是指作者的“应当意识”,就是说,按照作者的思路,我们就可以了解,认识和掌握作者的思路意图,即“应当意识”,从而达到我们学习范文的目的。

“那种奇特的人,即创造性作家的素材是从何而来的,他如何设法用这些素材使我们留下如些深刻的印象,在我们心中唤起种种我们自己联想了不可能想象到的感情。”[6]“那种奇特的人”也就是那种善于运用“应当意识”的作者。我们不妨把学生称作准作者,那么,准作者就必须有准作者的思路,如何形成“思有路”,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之一。因为“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何,往往是衡量语文学习得怎样的重要尺度”[7]。换句话说,也是衡量我们教师教学效果怎样的重要尺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这一有组织的认识过程要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它同样也要遵循人类认识的基本路线,在整个认识过程中同样也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但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过程又有它本身的特点,它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怎样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认识能够最有效地转化到新生一代个体的认识过程中去,是研究在有限的学习期间怎样使学生的个体认识能迅速提高到社会所要求的水平上来。”[8]

以上这段话,深刻说明了“应当意识”教学法的教学目的,体现了“应当意识”教学法的本质。因此,“应当意识”教学法就是帮助学生尽快成为准作者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佛年.全面发展和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1980,(5).

[2]江山野.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J].教育研究,1983,(9).

[3]林传鼎.心理学词典[K].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5][美]索里·特尔福尔.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6][澳]齐格蒙德·弗洛伊德.创造性作家与昼梦[J].文艺理论研究,1981,(3).

[7]武汉师院等十二院校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法[M].石家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8]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 魏杰]

猜你喜欢
议论文教学法
议论文阅读专练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学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9:04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8:58
合唱教学法之合唱训练中的“和”与“合”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4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