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梅
摘要游戏水平是幼儿园游戏评价的重要指标。然而,当今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合理、游戏材料不符合幼儿发展水平、游戏区域过多、教师不会有效选择观察量表等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改善,将会妨碍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笔者从问题出发,探索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对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游戏水平策略社会性游戏水平
1 设计能诱发幼儿自主提高游戏水平的空间布局
帕顿(Parten)从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角度,把游戏分为六种。小班幼儿大部分处于前三种类型,即偶然的行为、旁观、独自游戏。但这只是专家学者们观察到的常态,而非绝对状态。伍德、布鲁纳和罗斯等学者在运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过程中提出了鹰架教学,他们认为“成人不要等待儿童自然地发展到下一阶段,而要通过鹰架教学促进儿童的发展,如果有能力的个体为新手在最近发展区内提供一个鹰架,就能使新手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行为” 。因此,对于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如果能设计出适宜的空间布局,就能发挥鹰架的作用,帮助幼儿的游戏水平进入更高阶段。
案例一:在一次小班的结构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是集操作材料和游戏场地于一体的操作台。操作台的高度稍稍超过了幼儿的身高,两个操作台背靠背立在一起。当幼儿进入该操作区游戏时,操作台的高度成了幼儿彼此之间进行目光交流的人为障碍,因此该区域的幼儿表现出来的都是独自游戏行为,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该现象在交流过程中被提了出来,经过讨论大家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第一,让各个操作台背面依墙而立,幼儿进入该操作区时,由于视野能触及到两旁的同伴,因此可以促成他们进行目光或言语的交流;第二,将操作台面对面摆放,幼儿进入该区域时背靠着背游戏,偶尔转头即可与同伴进行交流。方案提出后,该班教师立即对空间布局进行了调整。效果最后也如大家预料的那样产生了:幼儿已经开始与同伴进行语言交流,甚至合作……
2 提供符合幼儿游戏发展水平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工具,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已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但在提供材料时还存在着盲目性,比如忽视幼儿年龄特点,使投放的材料与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
案例二:在一次大班的角色游戏中,娃娃家的一个小女孩在脖子上戴了一个婴儿围兜。她一直哇哇大叫,不说话,用手指来指去。后来她换了一个角色,是当妹妹,和姐姐一起上幼儿园。但是到了“幼儿园”她仍旧咿咿呀呀,时而大哭,不配合 “老师”的安排……
该现象在交流过程中被提了出来,问题竟出自游戏材料的提供:教师在娃娃家提供的婴儿围兜对小女孩产生了强烈的暗示作用,使其完全沉浸在婴儿的角色中。因此当进入另一游戏后该女孩仍觉得自己是婴儿,于是出现了今天教室中的一幕:自我中心、大吵大闹。由上述现象可知,游戏材料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有强烈的暗示作用。
另一个问题把此次讨论推向了高潮:为何已经是大班的孩子,娃娃家在游戏中还占很大比重?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第一阶段(2~4岁),象征性游戏大量出现,并达到发展的高峰期”,“随着幼儿认知的发展,同化和顺应逐渐能够协同活动而使幼儿表征活动的‘自我中心的倾向逐渐减弱。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第二阶段(4~7岁),象征性游戏开始进入‘下降期”。
因此,教师不妨在幼儿角色游戏的高峰期(托班或小班)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角色游戏材料,帮助幼儿“锻炼刚刚出现的、但还不成熟的表征活动技能” ;到了中大班尤其是大班的下学期,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逐步减少角色游戏材料,适当增加规则游戏、结构游戏材料,使幼儿逐步去自我中心,理解社会规则的意义,同时“使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3 安排适量的游戏区域
案例三:某幼儿教师出于对幼儿兴趣的尊重,为幼儿在教室内外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区域供其选择。一眼望去,几乎每个幼儿都在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游戏,没有人无所事事。但仔细观察,教师发现了问题:平均到每个区域的幼儿数量很少,大多数幼儿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独自游戏;有些原本需要多人合作的区域由于人手不够,处于该区域的幼儿只能进行低水平的游戏。过多的游戏区域限制了幼儿合作行为的产生,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停留在较低水平不能得到及时的发展。因此,游戏区域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而应适量。
4 选择适宜的游戏观察评价量表
“游戏观察评价量表是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良好工具”。用何种量表取决于教师的观察目的。
案例四:以案例二中的“围兜小女孩”为例。首先,帕顿/皮亚杰量表可以帮助教师获取该幼儿游戏发展状况的大致信息。该量表从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两个维度考察幼儿的游戏水平,其中认知水平包括基础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规则游戏四个层次,社会性水平包括孤独游戏、平行游戏、集体游戏三个层次。当教师利用该量表进行观察时,先根据该幼儿进行的是角色游戏来确定其在认知维度上属于角色游戏类型,再根据她是和别的幼儿一起游戏来确定其在社会性发展维度上属于集体游戏。两者结合可将其归入集体—角色游戏一类。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继续使用另一种量表——豪威斯同伴游戏量表去获取有关该幼儿的社会性游戏水平的详细信息。该量表主要从两个尺度考察儿童游戏水平,一是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社会交往的复杂性,二是观察他们活动组织和综合的程度。该教师已经发现在社会性水平维度上属于集体游戏类型,但具体信息并不清晰。所以当教师利用豪威斯同伴游戏量表对其游戏的社会性水平进行进一步的测量时,可以发现该幼儿社会性水平处于较低阶段:在幼儿园的情境中,她扮演的妹妹不顾他人的存在、不顾规则的约束大吵大闹,非常自我中心,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可以归入水平(3)——简单社会性游戏一类。
借助于以上两种量表,教师会发现该幼儿的社会性游戏水平发展相对滞后(大班幼儿应该处于水平5——互补互惠的社会性游戏)。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即可以进入下一步——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问题。长此以往,该班幼儿的游戏水平一定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水平是衡量幼儿游戏的重要指标,当老师们都关注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致力于改善目前幼儿游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时,笔者相信幼儿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