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分析

2012-04-29 22:32杨洋
科教导刊 2012年14期
关键词:城镇群太原城市化

杨洋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城市数量由1949年的1个地级市增长到今天的11个地级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山西在享有城市化带来便利时同时也面临着区域差异问题。本文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对山西省的11个地级市进行区域差异分类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山西省区域差异

1 山西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分析

1.1 第一类城市:城市化水平最高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现在太原已发展为一个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工业为主体,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太原第二三产业较为发达,第三产业比重为55.59%。太原市的工业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和环境发展在山西省遥遥领先,其城市化水平最高。

1.2 第二类城市:城市化水平较高

从指标可以看出,非农业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大同124.51万人,说明其城市人口规模较大,其他三个城市明显低于大同。从经济指标可以看出,晋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57.69%和6836.78万元具有明显优势。环境指标中,每万人拥有的绿地面积也是晋城最高,为52.29公顷。在社会发展指标中,由于晋城非农业人口较其他城市少,在人均住房面积上比其他城市高。人均住房面积、人均用水量和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在主成分因子中载荷很大,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社会城市化水平。

1.3 第三类城市:城市化水平中等

在第三类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指标中,明显看到晋中市、临汾市、朔州市的各项指标所反映的水平比第二类城市相应水平低。这三个城市各项指标相差不大,城市化发展水平偏中等。

1.4 第四类城市:城市化水平偏低

运城、忻州和吕梁是山西省城市化水平最低的三个城市。从人口指标看,它们的非农业人口分别为:23.61万人、19.94万人、15.74万人。可见,其农业人口规模比城市人口规模大,其城市化率很低。

2 推进山西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建议

2.1 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根据山西省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大带小的原则,紧扣提速、提质主题,按照“一核一圈三群”布局,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增强省会城市的带动力,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群辐射带动作用。把除省会太原外的10个地级市发展成为综合承载能力高的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建设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城镇群,以临汾、侯马、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城镇群。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区域差异。

2.2 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调整经济结构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山西城市间煤炭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使区域协调发展,就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服务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加快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我省文化底蕴深厚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区域联系起来,形成共同发展的一体,同时要在各区域建设一流的景点景区,培育旅游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商贸、餐饮等其他服务业。

2.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省级统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条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人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猜你喜欢
城镇群太原城市化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流域水网影响下的古代汉水中下游地区城镇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十三五”应大力推进城镇群协调发展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推进东北地区城镇群建设和信息化一体化发展
太原女房管局长在京沪有36套房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城镇群规划的策略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