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绿色革命”问题探析

2012-04-29 22:27:12王俊周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15期
关键词:绿色革命印度农业

王俊周

摘要:独立后,印度政府制定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经过第一次绿色革命,印度农业现代化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印度人口增长过快,耕地面积日益退减,地减人增矛盾使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而第一次绿色革命对农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已有所减弱,更为重要的是农民贫困问题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障碍。

关键词:印度;农业;“绿色革命”

中图分类号:K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248-02

独立以来,印度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是,与印度的整个经济发展相比较,农业部门的潜力和优势还远没有得到发挥。印度农业只能满足国民经济的最低需要,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中,农业部门属于一种滞后因素,还不是一种推动力量。近几年来,推动农业发展再次成为印度各界的热门话题,印度官方和学界著名人士一致认为,要实现“印度崛起”这一宏伟目标,首先必须解决农业增产问题。2004年印度大选期间,瓦杰帕伊总理正式提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口号[1] 。2005年10月16日,被称为绿色革命之父的著名农学家M.S.斯瓦米纳坦在一次研讨会上坦承:“农村的情况真是糟透了,如果我们不改善农业部门,整个国民经济将受到危害。”[2] 他呼吁在农村实行电子化革命,使农产品价格透明化,推广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在农业多样化过程中对所有农产品进行“革命”。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说:“我们需要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其他前沿技术的进步,使印度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3]

一、印度人口增长过快,耕地面积却日益退减,地减人增矛盾使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自推行绿色革命以来,印度农业生产一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粮食产量由5 000多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2.12亿吨,基本实现自给并略有出口。但据印度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2001年3月1日零时,印度总人口达10.27亿,占世界人口的16%,每年净增1 550万人。平均1.7%的粮食增长率已经低于1.9%的人口增长率。到2050年,印度的人口将超过中国达15.3亿,成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到那时,印度每日消耗的粮食将十分惊人,按每人每天500克计算,一天也得消耗15.3亿斤。粮食需求量将由目前的2亿吨增加到3亿吨,而可耕地面积到2020年由现在的1.7亿公顷减少到1亿公顷[4]。印度若干年后很可能从粮食出口国变成粮食进口国。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最早认识并进行控制人口增长的国家。世界银行的人口资料证实,“印度是20世纪50年代(1952年)开始控制人口的唯一国家。”[5] 印度政府也一直认为,“要减少贫困,必须控制人口,否则一切减少贫困的规划都难以兑现。”印度的经济学家在研究农业发展和粮食、人口之间的矛盾时,引用了农业专家对未来粮食问题的担忧:“高产品种,绿色革命,并非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而造成的粮食供不应求问题最好和最后的办法,它只是为世界提供十至十五年的喘息时间来控制人口增长。如果在这段时间内人口过快增长仍未得到有效的应有的控制,那么面对暴涨的人口,要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就连具有丰碑性贡献的绿色革命也会无能为力,束手无策。”[6] 由于人口增加导致对粮食及食物需求扩大,印度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人口方面的压力,印度既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业部门为2/3以上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7] ,因此,保证粮食和食物供给是印度政府的首要任务。

二、印度第一次绿色革命对农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已有所减弱

印度的绿色革命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绿色革命所培养的良种需要高密度种植和高肥水条件下才能获得高产,即需要投入大量的水、肥、农药等物质和能量。除了不强调机械化,其余与石油农业没有什么区别,它带来了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绿色农业这种模式在印度大面积推广遇到一系列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条件来保护再生资源,又缺乏应有的能力获得他国的原料和食物以弥补本国的短缺,印度承受不起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社会的代价。增加耕地、双季种植和推广良种是印度第一次绿色革命的三大法宝[1],印度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就在耕地条件较好的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和北方邦西部等地引进、培育和推广高产粮种,大规模推广使用农机、化肥除草剂和水利灌溉等技术。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长期对土壤和地下水的过度使用,导致耕地的资源承载力不断加大和环境恶化。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等粮食主产区的产量开始停滞不前,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严重,生态问题突出,粮食增产潜力严重消弱。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率和利用先进技术促进其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已成为印度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第一次绿色革命在收入分配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作用。虽然小农和佃农的绝对收入水平在农业产量增加时上升了,但上升的幅度大大低于大地主和大农场主收入上升的幅度,即相对收入水平下降,收入差距拉大。同时也导致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在土壤、气候、温度和地理位置适宜于种植高产良种的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较高,而其他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则很低。印度农村贫富分化严重,据统计,最穷的10%的农户只占农村财富的0.1%,而最富的10%的农户则占有50%以上的财富[8] 。

三、印度农民贫困问题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障碍

消灭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平等,是现代化事业的应有之义。几十年来,印度政府为了改善落后地区的状况,缓解农村贫困,曾先后实施了旨在帮助落后地区解困的乡村综合开发计划[9] 。此计划始于1978—1979年。最初选择了2 300个社区,到1980年10月,又扩展为5 011个社区。此计划的实施对象均属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即按1979—1980年价格计算,5口之家年收入低于3 500卢比,后来贫困线又提高为6 400卢比[10] 。据印度社会学家阿卢瓦利亚的估计,农村贫困人口的比重1970—1971年为47.5%,十年扶贫,到1983—1984年度还有33.3%,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为1.38亿。印度计划委员会也做了估计,认为印度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78—1979年的51.2%,降至1983—1984年度的40.4%,1983年贫困人口的实际数量为2.22亿[11] 。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确定每人每天生活费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低于1美元为贫困,在1989—1994年,印度有5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的统计,1996年印度贫困人口占43%,人均蛋白质摄取量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大约有25%~40%的人口营养不良[12] 。另据中国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考察团1997年对印度考察的结果,印度人均每天摄取的热量为2 400大卡,农民还是以粗粮为主,其摄取的热量大大低于平均值,贫困现象相当普遍[13] 。印度农民的年收入不到城市居民的1/5,且八成以上要用于家庭开支。农民缺乏医疗和社会保险,至今仍有500多万家庭饮用河水和池塘水,喝不上卫生的饮用水。政府先后搞了名目繁多的扶贫济困计划,农村就业计划等项目,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农民贫困。农民购买力低下和消费不振,已成为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障碍。为消除农村贫困和促进就业,印度还实施各种“以工代赈”等就业计划,建设农村道路,小型灌溉设施、校舍等,规定了农机、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低价或免费向农民提供最新的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致富。有的地方政府还向贫困农民提供贷款,用于购买缝纫机、人力三轮车等生产资料,鼓励其自谋生计。

印度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核心是全力引进农业现代化的生物技术和其他前沿技术,并投入大量资金重振印度的农业研究体系,加强农业科学的研究与推广。对重点的农业研究院所及大学集中投入资金,进行具有印度特色的新课题研究,如生物遗传工程、高效无毒的农药、新品种的引进与改良等。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及管理技术,与国外的农业科学机构合作,加快生物技术和其他前沿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在全印度进行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的改造和修建,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实施河流周边地区和荒地的开发计划,目的是快速提高粮食产量。健全农业商品市场销售机制,打通市场运行中的各种渠道。以公平有利的价格结清农民应得的款项,使农民在农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得到最高的回报率,并在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时对农民提供足够的进口保护,继续制定和执行有利于农业和农业贸易的条款。妥善安排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保证农民的合法所得。扶持农畜产品加工业,以便就地消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力扶持农业器具、农村住房、农村电气化等产业。加强对计划生育的宣传,实行更为有效的计划生育措施,加强科学的人口控制,使印度人口的增长、计划生育与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可见,印度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是一个系统的农业综合发展战略,它注重农业生产、流通和市场等各个环节,更注重整个农村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最终要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Saby Ganguly,From the Bengal Famine to the Green Revolution, http://www.indisonestop.com/Green- revolution.htm.

[2]孙培均.绿色革命推动下的印度农业[J].中国金融, 2006,(9).

[3]对曼莫汗·辛格的专访[N].华尔街日报,2004-09-22.

[4]印度总统卡拉姆呼吁进行第二次绿色革命[N].新华社:新德里,2004-01-08.

[5]世界银行.1984年世界发展报告[Z].

[6]J.S.乌帕尔.印度经济问题[M],1982:58.

[7]殷永林.独立以来的印度经济[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40.

[8]马加力.关注印度——崛起中的大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18.

[9]王晓丹.印度贫困农民的状况及政府的努力[J].当代亚太,2001,(4).

[10]谭晶荣.困惑大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剖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8).

[11]林承节.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19.

[12]孙士海,葛维均.列国志:印度[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80.

[13]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考察团.印度农业调控与保障政策对于中国的启示[J].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7,(7).

[责任编辑 王玉妹]

猜你喜欢
绿色革命印度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幼儿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庄稼的绿色革命
印度式拆迁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
自行车的“绿色革命”
中国纤检(2015年1期)2015-01-21 18:26:45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太空探索(2014年1期)2014-07-10 13: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