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有效交互 闪现生命光彩

2012-04-29 00:44姚红霞
黑河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燕子荷花课外

姚红霞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是相互依存、不可偏废的。叶圣陶老先生也认为,阅读可看作是吸收,写作则可视为是倾吐,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促进写作。而纵观现今的语文教学现状,为解读而解读,为写作而写作,读写相对隔阂的情况并不鲜见。部分学生虽然日常学习中十分注意“吸收”,但是到了需要“倾吐”的时候却仍然“结结巴巴”,这就是缺乏表达能力。原因是日常教学中教师对读写的交互联系梳理不够,以至于学生虽然“吸收”颇丰却难以“倾吐”。如此看来,语文教师要致力于指导学生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时所汲取的养分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同时,在写作中得到的感悟,也能反过来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长此以往,定能呈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读写良性交互的局面。经过长期探索、研究、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来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读写交互的困境:

一、课堂为基点,立读写交互之根

1.以品赏优美的词句为切入点,内化写作技巧

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很多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不但可以从文学上鉴赏,更可以体现出丰富的写作技巧。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一篇篇名作中吸取和积累,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之美,领悟意境之美,同时,更要使学生内化吸收作者遣词、造句、行文的技巧,了解并学会用语言文字展现内心对美的描绘,收获文字表达的愉悦。郭沫若先生就有过“多借鉴优美文段,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后求其化”的论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让学生在系统积累优美词句的同时又能在写作技巧上有所斩获,教师就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推敲这些词句的精妙之处。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的“冒出来”一词用得十分精当。课堂上,我就引导学生运用换词法来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以加深学生对此处课文的理解。于是提问:“冒出来”怎么理解?可以换上其他词语吗?比如可以用“生出来”或者“长出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陷入思考或讨论中。此时我再次提醒:“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加以体会,将‘生出来或者‘长出来带到原句中读读再比一比,哪个更有意境?”通过思考、讨论和比较学生就明显发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池里的荷花以及荷叶的多而满,体现出当时荷花池的整体状况,荷花好像是在花和叶拥挤下很费力地探出头来的,既给了荷花拟人化的动态表现,又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整个荷花池的生意盎然,用词十分准确。

2.以品读经典的段落为突破口,感知文段结构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时,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燕子的特点,用词精当,让人印象深刻。几个动词“加上”“凑成”更是生动地体现出了燕子外形上的特点,活泼可爱的感觉也跃然纸上。笔者以此为突破,引导学生细读体会,并提问:燕子身上还有其他的器官,如眼睛、嘴巴等等,作者都没有写,为什么呢?经过思考和进一步点拨,学生明白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最具特点的,抓住这些来重点写更能突出燕子的外形。之后再问:“加上”“凑成”两个动词给人什么样的感受?以此帮助学生在品读中感知到,运用这样的动词会让人觉得燕子所有的特点都是自然天成的,而且这样动态的描述也更能突出燕子的活泼可爱,给燕子赋予了拟人化的动感。

3.以品味隽永的篇章为契机,掌握谋篇布局

对教材中一些课文的解读,一般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把整篇文章结构弄清晰,理清文章脉络,说白了就是分清段落和层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总体结构进行剖析,以使他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表达的顺序。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读课文时帮助学生展开文章框架,学生积极思考后就能通过自然段归纳、画课文条例示意图等方式来了然文章的粗线条,进而在头脑中形成文章的枝蔓图。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定能提升自身作文的谋篇布局能力。

二、课外为延伸,固读写交互之源

学生读写交互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内的积累是难以为继的,语文教学必须向课外延伸。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为课堂内外架起联通的桥梁,用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思考、课外训练来巩固学生读写交互能力提高的能量之源。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教师可以课堂内容为基点,拓展性地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文章、书目向学生做阅读推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推而广之,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广泛涉猎,只要符合自己的阅读兴趣,只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应,只要“符合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字读物都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所谓“采的百花成蜜后”方能以读带写,并形成读写交互、共进的良好局面。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好阅读笔记,引导学生养成善发现、勤思考、多感悟的习惯,在社会生活中多加积累。长此以往,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增加学生的读写厚度,实实在在地增长学生读写交互的能力。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教师要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读写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比如以家乡变化为主题组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习作训练,用文字表达内心对家乡的热爱。通过类似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见识,更能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对于事物的甄别能力。由此,读写实践活动的“方塘”一开,“阅读”与“写作”也就能实时交互、互促互进地“共徘徊”了。

阅读可比作蜂舞花间忙采摘,写作就好像“采得百花”方“成蜜”。读和写是相依而存的,犹如飞鸟两翼一样不可或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将读与写充分交互,尽可能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读写契合点,以多种课外语文读写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增强学生文字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闪现出个性与生命的光彩。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燕子荷花课外
燕子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燕子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燕子一家
夏天的荷花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