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贴近、自然的建构课堂教学

2012-04-29 22:09王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倾斜角斜率直线

王民

在我县举行的高中课堂教学大比武中,作为评委之一,听了几位参评老师上的同一节内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第一课时,感受颇深.其中有两位老师的课,因其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不一的课堂互动方式等,引起了下面听课评委褒贬不同的评价.下面,我就这两位教师上课的过程大致作一概述,并就个人听两位教师的课后反思整理于此,希望与广大同行商榷.

陈老师,男,有18年教龄(从初中调入高中,高中教龄6年).在复习一次函数y=kx+b图像作法的基础上,判断两点是否在此图像上,引入直线方程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过点P旋转,不论转多少周,它对x轴的相对位置有几种情形?在学生简短回答的基础上,用投影给出倾斜角的定义,然后释义确定倾斜角的三个关键条件,并配有一练习题.在讲直线的斜率时,先让学生作图: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过原点且倾斜角分别是45°,135°,60°的直线,并试着写出它们的直线方程.然后观察思考:直线的倾斜角在直线方程中是如何体现的?在引导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投影给出斜率的定义,并设置了一个概念辨析题,又给出表格,让学生填写倾斜角α和斜率k之间的关系,总结两者之间的规律.还没来得及讲解例题,下课钟声已响.满脸遗憾.

张老师,女,有16年高中教龄.她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入第一个概念,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作业纸上作出函数y=2x+1的图像l,并判断点A(1,3)和B(3,1)是否在图像l上,并请学生讨论概括:①什么样的点都在该函数的图像上?②该函数的图像上的点都满足什么条件?让学生很容易接受所学的新知识.而倾斜角定义的引入是由一个动手操作问题引入,怎样连一张正方形纸片的对角线(用课前准备好的一大一小两张纸片)?一张小纸片,用三角尺连接对角线两端点就可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但一张大纸片,三角尺因长度小于对角线的长度,学生无法用前面的方法连接,问题自然而然在实践中产生.学生就转而想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很容易得到,可由一点和一个角来确定一条直线.倾斜角定义的形式水到渠成.在引入斜率的概念时,用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过原点且倾斜角分别是45°,60°,135°的直线,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方程,然后观察思考:直线的倾斜角在直线方程中是如何体现的?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到倾斜角不同,方程中x的系数不同,但这个系数正是倾斜角的正切值!然后总结练习.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点处形成联结,不仅理解了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更是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所学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更巩固,更深刻,也更能灵活运用.

两节课各有千秋,亮点纷呈.评完课后,上课教师和评委真心面对面,相互交流探讨,提出了许多改进完善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对本节课进行二次教学设计,真正起到比赛是手段,提高是目的的作用.对我更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促使我听课后反思,反观自己的教学,以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下面是我听课后的几点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贴近课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抽象性概念和严密的推理,由于我们长期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忽视了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清晰地理解基本概念发生、发展过程,不能正确地把握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不能采用硬性嵌入抽象概念的方式进行,良好的数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设计应以新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新理念,创设问题情境,贴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贴近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采用问题牵引,探索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和感受一个个概念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了解三个概念:直线的方程、直线的倾斜角、直线的斜率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那么相应的三个引入情境创设,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点也正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试金石.这三个引入既是对教材的挖掘,也是体现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思考“教什么(What)”和“怎样教(How)”,更要思考“为什么这样教(Why)”.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建构知识结构,渗透思想方法,同时也彰显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学生的能力在实践探索中得到了发展,真正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发展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的时代要求.但有时有些老师为了赶急图快,或为了所谓的知识容量最大化,课堂上显得很直白、很快,像倒豆子似地一吐为快,忽略了真正的过程中蕴含的思维容量,没有真正地“授人以渔”.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数学情境设计的理想辅助工具,能在教学中展示出前所未有的魅力.尤其在展示课上是教师采用的必备教学手段.它以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生动地描述各种复杂抽象的数学对象关系,并配以色彩鲜艳的动画演示,形象逼真地模拟各种轨迹的形成过程,解决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感性认识的不足,不能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等问题.其作用不仅是直观、高效、增加容量、帮助学生理解,尤其在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形”的动态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涵义,能起到言语不能表达的作用.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但有时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多媒体投影仅仅起到了一块小黑板的作用.另外利用几何画板中的字体、颜色、背景、位置以及呈现的先后顺序,等等,都有些滥,或者播放速度过快,像放电影似地让学生眼花缭乱.再者操作熟练程度不高,出现一些小问题时一筹莫展.这些都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这方面的充电学习.另外,像平常用的直尺、教条等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倾斜角斜率直线
以“倾斜角与斜角”为例谈概念教学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画直线
基于飞参Щp-4配电板的倾斜角故障研究
开缝圆柱缝隙倾斜角对脱落涡的影响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基于子孔径斜率离散采样的波前重构
MMC-MTDC输电系统新型直流电压斜率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