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静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的一个过程和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必需的环节,更是教师须具有的教学技能.一个好的有效的导入不仅可以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还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一定的基础.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且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所谓的直接导入法,就是指教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向学生说明该堂课的学习目的、要求和内容等,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程序向学生交代,并点明本堂课的课题和重点.运用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地导入,学习的重点突出,主题也比较鲜明,还能节省时间,不仅能够快速地将学生的思维定向,还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地进入教学.
案例 “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
师:之前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你们还记得是怎样定义的吗?
生:是用两条线段的比值来定义三角函数的数值的.
师:是的,但是用两条线段的比值来定义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如果我们只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就显得方便多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直接导入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但明确了该堂课的主题,还说明了该堂课的学习背景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来延伸的.
二、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就是指所谓的“温故而知新”,通过挖掘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导入新课,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让学生能快速地将新的知识点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当中,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点的认知难度.复习导入法的思路是通过对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的复习来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从该联系和新课内容的主题来进行导入设计,学生去思考,再由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案例 “反函数”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础知识,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呢?那么还记得吗?
生:记得,主要有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
师:对,但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这样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函数呢?若存在这样两个函数f(x)=2x-1,f′(x)=0.5x+0.5,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作图看看(如图),由图可见,这两个函数是关于直线y=x对称的,像这样的两个函数我们就说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那么判断一个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前面学习过的函数的基础知识来总结.
生:(讨论、总结)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一一映射的,且与反函数在相应的区间单调性是一致的.
师:(补充并开始新课的学习)
三、发现导入法
发现导入法就是通过教师的启发让学生在某些现象中发现规律,进而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导入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的喜悦,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 “勾股定理”
师: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两个三角板、量角器和直尺拿出来,知道今天我要你们做什么吗?生:不知道.
师:现在用你们手中的直尺测量两个三角板的三条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生:(测量并记录)
师:三角板的三条边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讨论)
师:现在拿出你们的量角器测量两个三角板的每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如果存在这样一个Rt△ABC,∠C为直角,BC=6,AC=8,那么AB边的长度是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尝试计算一下,看看能不能计算出来.生:(计算)
师:(观察学生计算)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再根据这个比例来算出AB边的长度,算出来了吗?生:AB边的长度是10.
师:为什么呢?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不知道.
师:要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就要学习今天的新课:勾股定理.通过今天新课内容的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能够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四、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从生活情境方面入手,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的分析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运用情境导入法来进行新课的教学导入,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产生比较强烈的求知欲,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案例 “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师:(播放动画)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动画,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工人在砌墙,将一根一端拴着铅锤的绳子从屋顶放下来,看绳和墙面是否一致,工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议论)保证墙和地面相垂直.
师:但是,这种方法可行吗?真的能够保证墙和地面垂直吗?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怎样判定两个平面是相互垂直的.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各种导入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也不是完全单一存在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类型等选择合适且自然的导入方法,才能使得教学更加和谐、自然,才能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