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方法研究

2012-04-29 20:11徐青英
甘肃教育 2012年13期
关键词:名著古诗识字

徐青英

〔关键词〕 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

材;文学作品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56—0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华民族在古代形成的传统精神和中华民族在近代形成的革命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让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于我国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细谋语文教材,盘活传统文化的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教科书的各个角落。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教材,精心策划课程,呈现民族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领悟、吸收。

1.在识字教学中细谋

(1)亲近汉字的造字美。汉字是表意文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了系统的“六书”汉字造字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些造字特点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体会汉字的创造之美,感受汉字的演变之美。如,我在教学“山、水、田、雨”这几个字时,将表示“山、水、田、雨”的四幅图与四个字的象形字组成一幅完整的风景,让学生从中找出四个汉字,从而在学生享受美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2)亲悟汉字的“形体美”。汉字的笔画形态来自于图画,又美如图画。古人说,汉字之“横”如“列阵排云”,有庄重之美;“点”如“高峰坠石”,有飞驰之美;“竖”则如“万岁枯藤”,有苍劲之美。书法艺术同著名的乐曲、优秀的雕塑或传世名画一样,逐渐成为人类文化结构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汉字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亲悟汉字的“形体美”,可以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促使学生乐于识字和写字。

2.在“日积月累”中细谋

“日积月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日积月累”的教学扎实、鲜活起来。

(1)词语积累。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读读、说说、辩辩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佳句及经典古诗积累。教师可对部分难点进行点拨、疏通,但不必要求学生每处都透彻理解。汉语文字有一种模糊的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阅读感悟中的不同情感体验。

二、美读文学作品,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短的几个字中所代表的不是简单、具象的东西,很多都幻化成了意境。要想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就要在课外让学生广泛地读。

1.诵读古诗。古诗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古诗为基点,联系生活开发丰富的古诗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

(1)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古诗富有音乐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

(2)品味古诗的意境美。不少古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营造出深邃的意境。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走进经典名著。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人类世代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给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从小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区分真善美、假恶丑,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感悟世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名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检验阅读效果,教师要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在交流中,让学生通过讲述和交流获得更大收获。

编辑:刘立英

猜你喜欢
名著古诗识字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识字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识字儿歌
国内外名刊名著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