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年前发生的水门事件不但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辞职下台,也让新闻界扬眉吐气,很多美国青年因而决定献身新闻界。
1972年6月17日凌晨,5名穿西装、携带窃听器材的所谓窃贼,在华盛顿水门大厦内遭到逮捕,这件事经过《华盛顿邮报》(下简称邮报)记者伍华德和柏恩斯坦锲而不舍地追查,最后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下台。水门事件不仅是邮报的光荣,也让新闻界扬眉吐气,很多美国青年因而决定献身新闻界。今年是水门案40周年,邮报举办了一系列活动纪念,为这件丑闻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察,但也有人对调查性报道的前景感到忧心。
尼克松比想象的还要坏?
邮报的活动包括发表文章、推出纪录片、演说、座谈及访问相关人员谈当年采访报道的情形。伍华德和柏恩斯坦并再度联手撰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水门40年后,尼克松远比我们想象还要坏》。他们指出,当年尼克松是因为拿钱企图将被捕窃贼封口,经确立妨碍司法而下台,因此有一种历久不衰的印象,就是掩饰犯罪比犯罪本身还要严重,这种想法降低了对尼克松犯罪行为广度和深度的了解。
他们说,40年来众多记录不断浮现,让他们能够追踪出尼克松亲自主导了大规模的政治间谍活动、破坏和其他非法行动,来对付对手或他心目中的对手。因此,水门案是由尼克松亲自主导,对美国民主核心厚颜无耻而肆无忌惮地攻击,包括宪法、美国选举制度和法治。从1969年开始的5年半总统任期内,尼克松发动了5 场战争,对抗反越战运动、新闻媒体、民主党、司法体系,最后企图改变历史为自己脱身。全部反映出独特而充分属于尼克松的心态和行为模式:为了政治优势不惜忽视法律,以及搜集对手的丑事和私密作为他总统职务的组织原则。
最好的例子,就是在1971年6月17日,尼克松、白宫幕僚长侯德曼和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谈到约翰逊总统1968年处理停炸越南的事。侯德曼说,可以用这件事敲诈约翰逊,但据说相关档案放在倾向自由派的布鲁金斯研究所。根据会议录音,尼克松说:“该死的!进去,把那些档案拿来。把保险箱炸掉,拿出档案。”后来,尼克松至少又有3次要侯德曼立刻去办布鲁金斯研究所这件事。不过,显然侯德曼并没有真的去办,原因不明。
真正的突破不是靠“深喉”
过去大家认为,邮报获得水门案内幕,主要是靠“深喉”,也就是当时联邦调查局副局长菲尔德。不过,伍华德和柏恩斯坦在访谈中表示,“深喉”的贡献,是让他们有信心,知道自己所做是对的,免除了很多不必要的可能疑虑。而真正的突破,伍华德指出,还是伯恩斯坦追踪封口费来源,找到了尼克松竞选连任委员会的出纳,他对于钱的进出、谁控制钱,谁用了钱,了如指掌,所以他才是金钱、乃至其他事情的关键消息来源。
当然,一开始是因为“深喉”的指点,才让他们有信心,知道白宫与水门案脱不了干系。伍华德指出,5名窃贼被捕时,两人的记事本上有一个人名是杭特,地址写“W. House”,这有两种可能,W如果是White的缩写,那就代表白宫;如果是Whore的缩写,那就代表妓女户。所以两个人分别打电话,伍华德打到白宫,伯恩斯坦打给妓女户,结果伍华德找到杭特,但名字在记事本上,不见得就跟水门案有关。伍华德求助于“深喉”,菲尔特告诉他,杭特跟这件事的关系已经“深到耳朵”,才让他们放心。
两人除了采访一丝不苟,锲而不舍外,对于“深喉”身份的保密,令人印象深刻。其实除邮报总编辑布莱德利外,已故邮报发行人葛兰姆夫人在回忆录中透露,连她都不知道“深喉”的身份。1997年水门案25周年,伍华德和柏恩斯坦上美国广播公司周末的谈话节目,老记者主持人布尔克利问他们能不能透露,伍华德说不能,因为他曾经承诺,要等菲尔德过世后才公布身份。直到2005年,菲尔德女儿为了筹措子女教育费用,把这个内幕卖给《浮华世界》杂志后,伍华德才写了一本书,谈他跟“深喉”的交往。
总编辑和老板功不可没
邮报敢于挑战白宫,刊登两人有关水门案的报道,要归功于总编辑布莱德利。这次邮报也特别制作了纪录片,谈论他留下的风范和传奇。邮报公司董事长葛兰姆指出,布莱德利是天生完美的邮报总编辑,他将很多权力下放给属下编辑,但是碰到重大问题,是不是要刊登一则重大新闻时,他一定扛起责任。一个关键的决定就是1971 年刊登《五角大楼报告》,这个案子到了最高法院,而布莱德利说,政府不能阻止邮报刊登这份报告。
布莱德利自己谦虚地说,水门案是好新闻,只等人用钥匙打开,而伍华德和柏恩斯坦就是打开钥匙的人。伍华德则说,采访水门这种新闻,成功之钥在于最高编辑,布莱德利让记者有发挥的空间,记者独立自主,去挖、去找,取得信息写出新闻,接下来的事布莱德利一肩承担。伯恩斯坦也指出,布莱德利让你知道他倚重你,所以你会竭尽全力,他要求严格但很合理,更能激励记者,因此大家认真工作想要让他高兴。
当然,葛兰姆夫人也功不可没。刚开始只有邮报独家报道水门新闻,纪录片中有一段她的谈话,她说,通常重大新闻,独家不可能保持太久,因为别人会跳进来,但如果水门案这么重要,怎么没有人跟进?白宫官员反击,甚至放话要找邮报广告商和投资人,带给葛兰姆夫人巨大压力,邮报股价从38美元跌到十六七美元,公司资产跌掉一半。她忍不住找布莱德利和伍华得吃午饭,问伍华德什么时后全部真相才会水落石出?伍华德答说,他和柏恩斯坦认为,这件事遭到如此隐藏,很可能永远不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伍华德描述说,葛兰姆夫人看起来很痛苦的说:“永远不会?不要告诉我永远不会。”不过,葛兰姆夫人了解他们工作的情形,不但支持他们,还要他们全力以赴,不要放弃这条新闻。邮报孤军奋战了好几个月,直到1972年底,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才加入报道。1972年10月底,哥伦比亚主播克朗凯在半个钟头的晚间新闻中,花了15分钟报道水门案,突显邮报的报道,并称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显然史无前例的高层政治破坏和间谍运动”,带给邮报无比的鼓舞。
然而,今天要找葛兰姆夫人这种老板、布莱德利这种总编輯并不容易。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教授兼邮报巡回副总裁唐尼警告说,在美国目前这个数字新闻重整的混乱年代,调查性报道的前景已陷入困境。报纸规模已经缩减,挣扎寻求新生,希望能够存活。因此,须要大量资源的调查性报道,对它们来说负担非常沉重。
他指出,20世纪的最后1/3世纪,是报业在经济上的黄金时代,资助了许多调查性报道。但数字媒体带来的影响、读者和广告财源的大量流失,破坏了报业黄金时代的财务模式。很多财务困难的报纸,仍将调查性报道列为优先,并继续撰写小区需要的负责任新闻,但从事这类报道的人员和资源已大不如前。而电视台要想维持观众和广告,也非常困难,仍然幸存的调查性报道,只剩下能够提高收视率的保护消费者或犯罪新闻。(编辑/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