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问题研究

2012-04-29 19:33尹哲君刘晨
时代金融 2012年14期
关键词:国际化商业银行经营

尹哲君 刘晨

【摘要】最近这几十年来,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成员国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我国科技发展与和谐发展,是现代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起步较晚,远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的大型国有控股银行面临的国际银行巨头的挑战和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是摆在国有商业银行面前的头等大事。金融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得以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但是全球化也有对我们不利的一面,从发达国家来看历史来看,九二年的西欧金融风暴致使英国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看,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对当地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的金融海啸。我国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来也在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何开拓思路,整合优势,规避风险,获得更大的发展,成为了关键。

【关键词】国际化发展控股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一、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必要性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和规则,通过在国外开设的分支机构或建立代理关系,形成全球性的经营网络,在国际范围内从事相关的金融服务,进行银行业务的跨国经营。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动因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要求

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是因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高效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在境外投资,兼并,收购的等项目逐渐增多,保障我国境外经济利益安全,增强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就成了为中资金融机构所必将要承担的重要任务。

(二)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是增强自身实力的重要途径

从国内的形式看,各大商业银行对境内市场划分已基本形成定局,利润分化较为严重,未来的发展和盈利空间已经变得相对有限,传统市场已经遭遇到利润增长的瓶颈,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有实施经营转型,“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减少对单一经济体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在更大更广的市场范围内利用和配置资源,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自身实力和竞争能力。

从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自身成长方面,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也随之高速发展。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95.3万亿元,税后利润达到8991亿元,资产质量,盈利水平也均有大幅度的提高。五大国有银行在资产总值和获利能力方面,均排名全球前列,英国银行家杂志(The Banker)公布的2010年全球银行排名冠军显示,中国工商银行以245亿美元的荣登全球银行业获利榜首。目前中国有84家银行业者跻身全球前1,000大榜单,高于一年前的52家。其资本总额占前1,000家大银行的9%,但获利比重却高达25%。按2008年税前利润计,农行位列《银行家》杂志“世界银行1000强”第8位。为了满足自身资本扩张和利润增加的需求,发展海外业务,抢占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尤其2006年12月11日之后,我国如期履行加入WTO时的承诺,对金融业实施全面开放,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激烈的银行争夺战正在展开,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出去”,更是必然的选择。

二、我国国有控股银行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遭遇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以境内外外汇业务为主要经营内容,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由于国际化历程较短,国际化运作经验不足等多种原因,仍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海外机构人员数量少,地域覆盖范围小,海外资产比重低,当地化程度浅,服务品种单一等问题。造成现状的原因表现为:一是战略定位不清晰。国际化经营转型的力度不够,准备不足,并未以国际化大行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没有明晰的战略思维,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是以应对国内市场的固有模式去发展海外市场,国际化发展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配套机制,缺乏对国际化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二是目标市场选择没有针对性。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应该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资本充足但管理经验,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使得国内商业银行海外市场拓展能力不强,经营观念陈旧,产品和服务落后,多数海外机构在当地实力弱小,没有进入当地主流社会,只是为国内企业,中资机构和海外华人提供初级的金融服务。三是国际化经营水平有限。国内多数商业银行还停留在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的阶段,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有限,境外机构业务发展滞后,使得海外市场份额和利润贡献较低,海外市场占用的资本与其产生的投资回报不成正比,使得“走出去”成为了很多银行的鸡肋。此外,国内商业银行对海外市场的风险把控能力较差,尚未建立起全球化的风险监管体系。

三、国内控股商业银行加速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明确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银行国际化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的特征,按照银行的跨国程度、区域分布、机构形式、主营业务和客户构成等特征,银行国际化进程通常可以分为部分国际化、走向国际化、实现国际化和实现全球化四个阶段。银行在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时要正确定位,根据总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结合自身优势和劣势,确定区域重点,业务重点,发展先后次序以及组织管理架构的发展战略。花旗,汇丰等银行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化发展上取得成功,与这些银行战略制定的明确程度和其相应的组织管理架构有密切的关系。

(二)确定海外发展的重点地区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必须寻找有利的市场环境。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法水平和政府政策法规的保护或限制不同,原则上应选取是目标市场有潜力,并未饱和,并且当地政府政策宽松,并未加诸更多的限制的市场。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保护措施较少的金融市场往往能吸引众多的银行进入。在目标市场选择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荷兰银行的经验,虽然荷兰银行实力雄厚,但是在欧洲大陆市场面对强大的英资,法资甚至是美资银行的竞争,难以保证理想的成本及效益回报,于是近年来,荷兰银行将其发展的方向进行了重大调整,转向远东地区及其他新兴市场,从而获益匪浅。国内银行可以三点齐动,以亚太地区为发展重点,利用亚太地区与中国经济极高的关联度和我国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亚洲地区业务,努力成为区域内领先的外资银行;同时扩大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机构布局,在成熟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设立分行,办事处等,一方面扩大海外影响,一方面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以迅速提高管理水平和金融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拓展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利用我国企业在这些地区的贸易和工程承包,追随客户。

(三)选择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方式

从国际银行业得发展情况来看,银行国际化经营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新建投资是指一国银行在另一国设立形式各异,规模不一的海外分支机构,如代表处、分行等机构组织形式。这一方式适合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优势和国际经验的银行,其发展模式类似于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全球的扩展方式,利用自身标准化的服务和国际化管理经验,迅速在东道国打开市场,同时积累当地的管理经验和地域特征,对经营方式和产品结构再进行略微的调整。跨国并购是跨国收购和扩过兼并的总称,是一国银行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购入另一国的银行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事经营控制权的股份。借鉴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国际大型银行并购重组的成功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有计划的采取对国外银行机构的重组、并购、联合经营的方式,低成本的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等,通过充分的考察调研,选择若干中小银行以协议收购,参股经营,业务合作等联合经营方式,进行并购,并以此为重要平台,有计划的拓展国际化布局。

(四)建立适应国际化人才队伍

人才国际化是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当今世界,成功开展跨国经营的银行,无不拥有一大批精通外语、国际贸易、法律、营销、信息技术并能按照国际惯例行事,善于经营惯例的复合型、专家型人才。比如汇丰银行独具特色的“国际事务官”制度,汇丰银行拥有一支400人的国际事务官团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这个团队却成为汇丰高级惯例人才的摇篮,这支队伍成员的机动性和适应性都很强,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汇丰的战略才得以顺利的有效的执行。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商业银行要积极改进海外机构职位、聘任、薪酬、绩效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程小兰,罗林.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情2009(27).

[2]周昆平.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五大策略[J].银行家,2007(4).

猜你喜欢
国际化商业银行经营
聚焦港口国际化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