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2-04-29 00:44马玉瑛
时代金融 2012年14期
关键词:危机出口经济

马玉瑛

【摘要】作为中国出口的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对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分析了两者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出口

一、欧债危机回顾

欧债危机,是指欧元区欧洲联盟的债务危机。欧盟各国中,既有制造业极为优秀的德国,也有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经济较为薄弱、社会福利水平超过经济表现的国家。“统一货币为欧元”的构想对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的主要吸引力就在于,引入新货币能在欧元区的“保护伞”下获得之前无法获得的政府债券的AAA评级,能有效压低利率,使政府可以实现廉价融资,而又不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缺乏统一财政政策的情况下,统一货币使得意、西、希等国政府搭了经济强国德国的“便车”,政客对国民许以过高的社会福利,而财政赤字部分则通过外部债券市场融资获得。

然而好景不长,2009年12月,南非标准银行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希腊和爱尔兰等国的经济状况不能容忍,揭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希腊被发现曾于2001年才有“货币掉期交易”的方式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其在账面上负荷量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此外,希腊还与投资银行高盛合作,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发行债券和衍生品,来换取现金。采用同样做法的还有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等国。这些作为经济的隐患,当经济向好时不会显示出来,而金融危机过于猛烈的爆发,使得各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衍生品等一下子变成了“有毒资产”,无法转卖,流动性进入了“冰河期”,为了拯救金融机构,各国都采取了政府接管银行的“救市”政策,使得这些国家的财政情况雪上加霜。2010年5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由于希腊债务危机传染效应,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同时出现了信用危机。评级机构穆迪公司于3月2日宣布,将希腊本外币债券评级从“Ca”下调至最低级“C”,以及2012年西班牙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将为5.8%的消息,标志着欧债危机仍在持续。

笔者认为欧债危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欧元区虽有统一的央行与货币政策,但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这种制度架构上的“先天不足”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了种子。当某些成员国遇到外部冲击时(如金融海啸),它们难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等特点,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比如,当希腊遇到问题时,对外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对内不能通过货币扩张来削减政府债务。加之欧元区各成员国多年来对《稳定与增长公约》关于政府财政的规定几乎置若罔闻,致使各国债台高筑,积重难返。

第二,长期以来,欧洲央行一直奉行较为保守的货币政策。这种在危急时刻对物价水平稳定性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欧元区的消费与投资,给经济复苏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近年来,欧洲银行业的信贷扩张事实上也很疯狂,致使其经营风险急剧增加。这特别表现在其杠杆乘数(即总资产与核心资本之比)甚至超过受次贷冲击的美国同行。

第四,欧洲企业竞争力的下降。法国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阿蒂斯认为,高福利、高工资、高税收使得欧洲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已不处于优势地位。一些有着优秀创意和创新产品的中小企业一旦成功就会被大集团收购,中小型企业很难存活。因此出现低端产品大多在人力资本较低的新兴市场生产,高端产品则向以德国为代表的工业制造业发达的国家集中。

目前,普遍的共识认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为各深陷危机的债务国提供了流动性,而欧盟各国签订的一系列契约也阻止了危机继续深入蔓延,可以换取这些国家偿债危机的时间,但只有经济竞争力的改变才会带来真正的复苏。否则,更具灾难性的危机会卷土重来。

二、美国经济复苏

次贷危机之后,布什政府通过了7000亿的救市计划,除了对社会公众的救济,美国政府把拯救金融机构放在了重要地位。此后,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1月通过了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该法案更多地关注失业救助、医疗保障以及失业及贫民粮食救济,以减弱此次经济危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伤害。在减税方面,减税计划的主要救济对象是普通的中产阶级。此后,2010年9月8日,奥巴马宣布了总额约2000亿美元的企业减税计划,美国企业在2011年的新增投资将100%减税。进一步鼓励国内的企业主增加投资、多雇佣工人。2010年12月17日,奥巴马正是签署了8580亿美元的减税法案。减税下的复苏是良性的,是建立在民众消费能力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能力逐渐恢复后的可持续复苏。

此外,美国通过“QE”“QE2”货币刺激计划,成功的将危机部分转嫁给他国。造成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

尽管经济有所复苏,但保证美国消费的三大要素:收入、家庭负债率以及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都难以支持个人消费的强劲增长。当前美国失业率依旧较高,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家庭资产负债表依旧在去杠杆过程中;上一轮周期中影响消费的最大因素——地产市场依旧表现低迷。

消费是增长的动力,信心是消费的源泉,而信心则来自于美国库存重建带来的经济的真实增长,更来自于一系列财政支出计划的持续刺激。相比于欧元区,美国的经济弹性更高,这在于其相对于欧洲较低的福利支出,以及更强大的债务转移和政府融资能力(这个在金融危机中最重要)。通过剥离家庭和企业机构的债务转移至政府,刺激家庭的消费和企业的生产,并依靠强大的财政能力释放出一揽子的经济刺激政策,增强市场的信心。而自己完善的评级体系和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则保证政府即使有较欧洲更多的债务,融资能力也是最强的。因此,即使无就业,美国经济仍给了消费者乐观的前景预期。

美国在正确的救市措施之下,经济逐步走向复苏。2008~2010年,美国GDP分别为14.370、14.113、14.602万亿美元,在小幅萧条之后逐渐复苏。2011年第四季GDP第三次预估值确认GDP环比增率为3%,2011年第三季为1.8%。这些数据使得2011年美国GDP同比增1.7%,仍在小幅上升途中。

三、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进出口贸易影响

欧盟和美国分别是我国的第一、二大贸易伙伴。其中,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分别对美国和欧洲造成了重创。对于长期依赖这两个市场的我国出口部门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1.出口贸易量减少。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美国家采取紧缩政策,削减公共支出,欧元货币贬值,欧美经济增长速度减少,购买力削弱,导致抑制进口,欧元区经济数据普遍疲软,欧洲国家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降,经济形势谨慎和悲观,市场需求急剧减少,出口量的增幅已经明显下降。

2.出口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但经济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会减少,当经济发展减弱时,贸易摩擦将加剧。欧债危机下整个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会卷土重来,我国频繁遭遇更多的反倾销、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的限制以及形形色色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国内幸存外贸企业生存环境更加恶劣,蒙受更大损失。

3.出口贸易利润下降。

4.出口贸易订单长单变短单。

5.劳动密集型出口贸易剧减。

6.出口贸易货款回收风险变大。

反观美国,2011年1~4月,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1337.2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其中,中国对美出口91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4%;自美进口420.4亿美元,同比增长30.5%。由于美国的经济复苏较为确定,美国对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将是较为正面的。但是,在国内就业下,美国仍有很大可能限制我国企业的对美出口。

(二)汇率影响

在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迅速采取“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为国内经济平稳奠定了基础,但也延误了汇率调整的时机,为欧美发达国家留下了口实。在之后的诸多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高峰论坛上,例如G8和G20峰会,欧美各国都呼吁中国停止“操纵汇率”,压迫人民币升值。

经典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处于危机中的国家倾向于货币贬值来增加出口,欧洲正是如此。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欧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20%,因此这一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事实上,自希腊爆发危机至今,人民币兑欧元已累计升值16.7%。研究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这一汇率因素就会使对欧出口减少约10%。为了拯救危机,相信欧盟会进一步使欧元贬值,将危机转嫁给我国等经济率先复苏的国家。而美元自2011年开始,由于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以及阿拉伯国家的战乱,一直在逐渐走强。也在某种程度上迫使我国不得不紧跟美元,被动升值。

展望未来,人民币仍走在缓慢升值的路上,这对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是一个较为严峻的挑战。

(三)国内物价水平影响

周其仁教授认为,央行在中国外汇市场大手用人民币购买外汇,靠的是以下诸种手段:增加货币发行、动用商业银行存于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以及发出“央票”即央行对金融机构的短期债券。这些外汇作为“基础货币”,经由商业银行系统的贷款发放,变为实际经济运作的货币,即M2。这种制度造成了人民币的被动超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央行的独立性。

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资本迅速自欧洲外逃,主要流向欧元区内部的德国,以及外部的美国和新兴市场国家。而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各国政府对人民币升值的施压,外汇市场的投资者普遍看好人民币升值,于是热钱大肆涌入我国,导致我国原本就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宽松,将房地产泡沫从一线城市蔓延至二三线城市,而股市也于2010年中实现了从金融危机后最低的1664点升至最高的3100多点。而物价更是节节攀升,“蒜你狠”、“豆你玩”等民间俗语反映出通货膨胀的深重——已经蔓延至生活必需品。在央行多次调整准备金率及加息之后,我国终于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遏制住了物价上涨的狂潮。

但是,美国经济仍未完全复苏,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施行“QE3”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大,如果QE3真的成行,相信又将会重新推高中国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而这又将迫使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现在的紧缩货币政策,延误为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的时机,导致更多的中小企业破产。

(四)产业影响

由于欧债危机的爆发,2010年和2011年,我国出口部门外部需求萎缩,订单大幅减少。另外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导致国家间的贸易摩擦迅速增多。

随着欧元贬值,一方面抬升了我国企业出口门槛,据统计分析,由于欧元贬值影响,我国出口欧盟纺织类产品平均价格上升73%,化工原料类上涨4%左右,其他出口大类平均价格也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扬;另一方面导致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近乎于无利可图。据针对东部沿海地区出口企业的压力测试显示,人民币对欧元在短期内升值3%,则相关企业利润下降最多可达50%。对于内地以出口导向的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对平均利润只有3%~5%的传统纺织产品出口企业来说,长期低利润或零利润运行无疑会加剧生存危机。

欧债危机主要影响的是大量中国内地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传统消费品生产企业(如鞋类,小电器类,低级汽车配件类生产企业),此外,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也受到了较深的影响。而且此类危机属于长期性危机,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善。而美国深深面临“无就业复苏”的窘况。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无以为继,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品牌均不愿在美国设立工厂,而是将制造产品的工作外包。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美国政府倾向于采用反倾销、国内立法保护“美国制造”、征收高额关税来抑制对华进口,增加国内的就业情况。这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仍然是挑战大于机遇。

而在服务业方面,美国面临更大的挑战,即金融服务的外包,这会导致美国国内更多就业机会的流失。张桥云(2010)指出,欧美国家金融机构30多年的实践表明,金融服务外包是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提高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减员增效、凸显行业核心竞争力和优势的必然选择。相信在未来的几年,服务业外包所带来的贸易摩擦将会更多的困扰我国和欧美发达国家。

四、结论

欧债危机的蔓延仍将继续,而美国经济也走在复苏的路上。笔者从进出口贸易、汇率、国内物价水平、产业四个方面对这两者的影响进行了总结,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挑战大于机遇。我国的出口部门必须意识到,欧美的危机仍将持续,复苏也将较为缓慢,在这两个市场再次取得2007年时的较高贸易额将会是一件苦难的事情,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开拓新市场,将增长点放在新兴市场国家。而央行等宏观调控仍需对汇率报以极高的关注,防范QE3带来的热钱再次来袭。

参考文献

[1]时寒冰.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7.

[2]郑熙春.欧债危机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企业应对对策[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2).

[3]冯永华.欧债危机的演化及应对策略[J].未来与发展, 2012,(01).

[4]张晓晶,李成.欧债危机的成因、演进路径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开放导报,2010,(04) .

[5]王林曦.欧债危机引发的欧元贬值对我国的挑战和有效应对[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01).

[6]李桓.消费增长 美国经济暂回正轨[J].证券导刊,2010,(17).

猜你喜欢
危机出口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停电“危机”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危机”中的自信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数据— 出口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