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已成为银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城市商业银行如何提高竞争力成为各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在分析城商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城商行自身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遇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商行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事关金融改革的成败,“十二五”规划指出了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我国利率市场化将驶入快车道。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决定,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以及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形成以市场价格机制为基础的利率机制,离不开宏观调控。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回顾
从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标志,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水平的调控主要有直接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指引市场利率走势,间接影响利率体系。随着人民银行调控方式逐步从直接型调控向间接型调控、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利率调控方式将面临重大的变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也日趋成熟。一方面,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体系逐渐完善,利率市场引导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经过大规模的金融机构改革,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得以明显改善,定价能力不断提高,为实现利率市场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世界有关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经验
国外利率市场化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美国利率市场化是典型的发达金融市场逐渐向政府管制“倒逼”的案例,遵循从大额到小额规律,完成利率市场化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迅速提升,成为代替传统存贷利差收入的最大收入来源,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储贷危机。与美国一样,日本采取的是渐进的改革方式,从国债利率市场化逐渐推进到银行间和存贷款市场,历时17年,在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助长了其泡沫经济。英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并没有经历复杂漫长的渐进过程,完成速度较快,利率自由化与金融改革同时进行,改变了利率管制带来的金融体制僵化和效率低下局面。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有步骤、渐进式改革,但由于时机不成熟,韩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从放开到重新管制又到再放开的曲折过程。在实行激进改革的拉美国家,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国金融体制的完善程度和经济承受能力,没有扎实的市场基础,加上银行改制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利率上升幅度很大,波动剧烈,出现了利率“超调”现象,其激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多以失败告终。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改革既与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汇率制度、金融监管、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也与利率市场化的措施、步骤有关。
三、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的主要挑战及应对措施
利率市场化在提高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市场拓展灵活性,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将对商业银行如何进行利率定价提出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可能会对中小金融机构如城商行的经营带来一定短期困难。利率市场化不单纯是利率问题,而是整个金融产品和服务价格体系市场化同步推进的市场工程,其最根本的挑战在于银行要成为以支付结算为基础、能够经营管理风险的金融企业。作为近几年银行金融市场的一只“新军”,城商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一是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提高决策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健全内控体系的前提,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商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内部治理结构上的问题,如果城商行的管理人员同时拥有决策、执行、内部监督权力,必将大大削弱内控效果和效力。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保证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系统的相互分离和制约。通过股份制改革,走上市之路,是尽快完善城商行内部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
二是突出特色化、差异化竞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获得比较竞争优势。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内部的竞争势必加剧,城商行由于资金薄弱,生存环境将更加严峻,城商行必须加强业务创新,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不断规避经营风险。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给城商行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中小商业银行要制定好发展战略,不应盲目追求规模大小、速度和排名,要有取有舍,走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发展道路,追求稳健的资本和资产回报率,提升客户满意度……”。要不断提高业务创新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进一步开拓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尤其是增加高附加值的投资银行业务,这就要求城商行大力发展无需占用或者较少占用经营资本,推动财富管理,增加手续费、理财顾问费、资产托管费和银行管理费用等中间业务收入,不断优化盈利结构,扩展利润源,提高增值服务水平。如改变贷款持有到期的传统模式,发展“组织贷款”,管理金融产品的组织、定价、风险控制,即发放贷款并将贷款转让给意愿持有到期的客户,在此过程中,城商行是连接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的桥梁,收取其中风险识别和咨询管理等费用。
三是大力发展风险定价能力,实现集约化经营。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是城商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城商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一方面,城商行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增强风险定价能力,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加强资金的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期限长短、市场风险以及资金成本和运营资本来总金额考虑金融产品的定价,不断完善风险评价和控制体系。另一方面,城商行应着力于建立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业务处理的专业化、流程化、集中化、简洁化管理。真正实现管理与经营紧密结合,使银行的决策管理部门能与市场融合,对市场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四、小结
金融机构是最终的定价主体,尽快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和贷款定价制度是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的必由之路。商业银行要以利率风险管理为核心,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的有关规定,建立高效的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机制;要结合实际,按照市场化、效益化、差别化、规范化的原则,建立综合反映市场营销、成本控制、效益核算、风险补偿等方面要求的存贷款定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分级授权体制和内控制度,适当下放贷款定价、发放的审批权,使县域金融机构可根据辖区市场经济发展、信贷资金需求状况灵活确定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以促进贷款营销,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毋庸置言,利率市场化必将加速城商行的分化,在同质化竞争有所减弱的同时,将出现一批零售高端客户银行、民营企业银行、小微企业银行、中小企业银行、资金交易银行、社区银行等特色银行,也将出现一批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村镇银行。城商行只有抓住机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走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发展之路,才能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抢得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张学民(1971-),男,山东青岛人,就职于齐商银行,英国利兹大学商学院MBA(金融方向),研究方向:银行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