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3月20日,整个保险业高层连续“地震”,前所未有的“巧合”发生了??
我国最大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中国人寿”)悄然更换掌门人,新主杨明生之前任保监会副主席;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保险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中国太平”)也宣布成立新一届领导班子,交通银行副行长王滨接任董事长;我国最大财险企业——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保”)宣布原董事长、总裁吴焰专任董事长,总裁一职暂时空缺。
至此,除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外,四大险企中,三个已经完成不寻常的高层大调整。这种“异常”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回归金融“副部中心区”
3月17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发布微博称:“中国四大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正式升格为副部级单位。”这条微博是“第一信息源”,早于所有的媒体报道。
郝演苏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此消息是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3月16日下午的会议上正式宣布的。
但当记者向四大险企和保监会求证这一信息时,各方都选择了回避。对此,有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说,四大险企的人事权已经移交至中组部企业干部局,今后,中组部将负责四大险企的高层任命,保监会仅负责行业和业务监管。郝演苏指出,“五大行也没有说过自己是副部级,这种级别都是不公开的,但大家心知肚明。”
其实,若追根溯源,中国早就有副部级的保险企业。
建国后直至1996年,我国仅有一家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即“老人保”。
“十年前,‘老人保就是副部级单位。”郝演苏指出,“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保险,现在银行有5个副部级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既然承认保险是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和银行应该地位平衡。然而目前,保险行业下面的机构却没有一个和银行平衡。这种地位对于保险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这也是项俊波(保监会主席)极力促成的结果。”上述业内人士介绍说,项俊波入主保监会后,“一直在提倡保险业‘做起来、沉下去,‘做起来就是四大险企升格,‘沉下去就是行业资源整合。”
“此前,保险业在整个金融领域的占比非常小,所以一直被边缘化,很不受重视,直到最近几年,我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郝演苏分析说,“升格是水到渠成的事。”
扭转危局
另一种猜想是,大调整的主角们实际上是临危受命。“几大寿险公司最近任命的董事长有从‘官到‘企的角色转变,也有行业跨界的,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丰富的银行管理经验。”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指出,“丰富的银行资源和政府人脉关系,将有助于改变保险公司面临的业绩下滑、净利润负增长的现状,并且亦可提高保险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杨明生曾在中国农业银行工作多年,并曾任职党委书记、行长等高层职务,这与项俊波的“农行系”履历出奇的一致。在外界看来,杨明生优势明显,“熟知银行领域,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又了解保险市场,具有保险监管经验。”一位业内人士解读说,中国人寿正在面临“转型期阵痛”,“利润大幅下滑,保费结构不均衡,险种偏老,新生产品不足,中国人寿的发展已经面临瓶颈制约。”
上述人士认为,任职保监会近5年的杨明生曾分管保险资金运用、投资渠道开拓和保险稽查工作,“他能帮助中国人寿加快进入银行、基金、证券和信托等相关领域,扭转中国人寿的命运。”
同样,中国太平的新任掌门人王滨曾在人民银行办公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交通银行担任重要职务,有着丰富的银行资源。而据中国太平发布的2011年业绩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太平总收入为531.69亿港元,同比增长3.19%,但归属于公司股东权益仅为4.95亿港元,同比下降77.94%,若剔除2010年出售民安中国的特殊收益,跌幅为53.4%,大大逊于市场预期。除了这个棘手的问题,王滨上任后还面临着行政和财务资源整合的难题。
但郝演苏认为,说四大险企高层调整都是“临危授命”是“不恰当的”,“中国人寿业绩的下滑是因为市场的正常调整,中国太平和中国人保的状态没有问题。”
金融国资委隐现?
猜想还有第三个版本——“升格”是设立金融国资委前奏。
早在2006年,财政部就提出设立金融国资委。但时至今日,金融国资委仍未诞生。“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一直由财政部负责,但财政部并没有足够的机构设置和专业人员来处理,所以行政变革就很迫切。”上述业内人士解读道。
“将四大险企的组织关系和人事权提升至组织部,也许是在扫清建立金融国资委的行政障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设立金融国资委有利于区分监管者与出资人,形成统一的金融监管。而且,“国务院直接管辖下的金融国资委能够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资源整合,有利于整个金融行业集体实力的提升。”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金融机构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我国大型国有金融机构需要统一管理,不妨直接在国务院下设相关机构。财政部是政府的大管家,其职能是如何使用好公共财政收入,不宜成为国有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但郝演苏对此抱有不同意见,他认为,“由上述举动推出是为金融国资委做铺垫,这是不准确的。”与其说是为了整合国有金融资产,“倒不如说是为了获得国际金融话语权。”
四大险企的组合透露出明显指向,“这显然是一种战略考虑。”郝演苏认为,“‘十八大后,我国经济将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和变化,其中,如何将我国提升为金融大国,增强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是重中之重。”
四大险企发展历程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即“老人保”)成立,受中国人民银行领导,财务管理归财政部;
1951年,上海15家私营保险公司合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参股,组成中国太平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股份在1956年全部转移给“老人保”;
1984年,“老人保”脱离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国务院直属局级机构。
1992年,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港澳地区附属公司的控股公司,称“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设立中保(集团)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集团)再保险有限公司三大分公司;
1998年10月,中央金融工委和保监会成立,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撤销,分拆为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和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它们的组织关系均在金融工委;
2001年12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组织关系归中央金融工委;
2002年8月,金融工委撤销,各国有保险公司的组织关系均调至保监会;
2003年,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重组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重组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重组成为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
2009年6月,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