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建波
【摘要】报纸与电视、广播、手机、网络等媒体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如何借鉴其他媒体的优势,消除报纸的劣势,甚至变劣势为优势,是新时期报纸从业人员需要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强化深度和权威、增强互动和服务,报纸对其他媒体优势的借鉴,本身也是报纸变革创新的过程。
【关键词】报纸;借鉴;优势;新闻创新
每天,手机报、汽车广播、网络都会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事件传播给大众。有人把当今时代称作信息爆炸的时代,从以前的报纸、电视、广播到现在的网络新闻、手机报等,无处不在的新闻媒体给大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信息时代的特征就是,只要受众愿意,随时随地都能得到国际的、国内的,绝对新鲜的、海量的信息。就新闻传播而言,除了报纸,传统的媒体有电视、广播,新锐的媒体有手机、网络等。后者的传播效果均较报纸灵活、快捷、互动性强。其中,新锐媒体还有“全民传播”的特性,因此可以说,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报纸“慢半拍”,孰优孰劣
网络、手机的快捷使新闻的传播速度与新闻事实的发生时间距离越来越近。有了更快捷的宣传工具,当许多读者看到报纸时,主要的新闻已经知道了。在这种情况下,报纸如果不能及时改革,仍一味地追求信息量和新闻事件的简单描述,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的读者群。那么,报纸如何才能避重就轻、另辟蹊径,抓住读者的兴趣,固定并壮大读者队伍呢?
每个新闻媒体都有自身的特点,比如,网络常以“相关链接”深度解读新闻背景,并会以各种形式与网民互动;电视则以其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给观众带来强烈的现场感;电台除了及时播发新闻外,还常常在交通高峰期及时播报各路段的交通情况,美食、购物等服务性节目也引人入胜;手机报则以信息传播时效性强、与用户的即时互动性、个性化定制服务、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吸引着受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报纸从业者,只有潜心研究其他媒体的长处,扬长避短,才能让报纸的读者群保持下来并逐步壮大。
受出版诸环节的限制,报纸总是在某一时间段面世。报纸版面所刊载的内容,不可能兼顾到截稿后至投递到读者手中这段时间内的新闻。可以这样说,报纸与电视、广播、网络等可以直播的媒体相比,永远无法突破自身“慢半拍”的特性。以笔者供职的《济源日报》为例,当天发生的新闻,同城的电台、电视台、网络能够当天发稿,而《济源日报》刊发后常常已经是第二天了,许多读者已经从其他媒体上获悉这些新闻,关注度自然就会下降很多。再者,报纸受版面容量的限制,总是依据自己的版面定位、读者群体的口味对新闻有所选择,在深度和信息量上只能取其一,难以兼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报纸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方面处于劣势,是学界和业界的共识。在此情况下,报纸如果不能规避这一劣势,仍一味地追求信息量和对新闻事件的表象描述,则前景堪忧。
“慢半拍”的报纸,与其他媒体相比,究竟有哪些优劣势,报纸又如何将慢的劣势变为优势呢?
笔者认为,广播媒介以听觉为主,优点在于信息传播迅速、及时,传播范围广泛,选择性较强,与报纸相比,缺点是只有声音传播,信息转瞬即逝,受众缺乏阅读时间、地点、速度的主动权;电视使受众有了一种实时、亲历、感性、直接和全球化的感觉,但它同样是转瞬即逝,无法保存,受众无法选择;网络虽然让受众拥有时间上的自由,可以随时发布、查阅,无限容量的资讯,但缺乏严谨、深刻和权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既然和报纸一样,其他媒体的传播手段同样具有优劣性,那么,报纸只要以其之长补其之短,势必可以让它“慢半拍”的劣势最终成为无可替代的优势,在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报纸要学习网络做新闻的方法,在表述新闻事件的同时,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新闻背景和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报纸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传统优势;要学习网络新闻的互动性,以增强报纸的贴近性和指导性,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版面中来,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要学习电视专题的深度报道,把新闻事件的前世今生、新闻人物的心理活动、新闻事件当事人的各方反应等表现出来;要学习电视新闻强烈的现场感,通过图片或细节描写等形式,让读者对新闻有直观的感受;要学习电台的服务性,进一步服务群众,把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等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让鲜活的民生新闻和体贴的服务性版面改变报纸“板着面孔教育人”的老面孔。
强化深度和权威,去劣存优
报纸与其他媒体相比,深度和权威性是其无可替代的优点,不妨先探讨一下如何利用其他媒体的优势,进一步强化报纸自身的优点。笔者认为,“法宝”就是在新闻策划上下工夫。
一直以来,报纸的深度表现在对新闻事件的挖掘上,是一种泛深度,是与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报道手法比对后,相对而言的深度。报纸中的绝大部分新闻,并未真正脱离表象,将事件的本质放在时代的背景下进行剖析。报纸的权威表现在“白纸黑字”上,存留在读者的感性认知上。因此,报纸不妨在深度上寻求突破,大力提倡调查性报道,将新闻事件放在时代的背景之中,除了还原表象,邀请权威人士剖析本质外,还要像网络一样,通过报纸的辐射调动社会公众的情绪,来验证或修正权威判断。这样,既保障了报纸的权威、发挥了其深度的优势,又深化了新闻的采写形式和表达方式。
在建党90周年前夕,笔者所供职的《济源日报》接到读者提供的一条新闻线索:毛泽东同志奖给一个老民兵英雄的步枪由于年代久远,不知什么时候遗失了。本报立即策划了“红色题材”的大型追踪报道《寻枪》。在前期预案中,就借鉴和利用网络论坛互动性强的特性,设计一些让公众参与的环节。首篇报道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通过新闻网络和新闻热线,搜集到大量线索,到最后,围绕寻枪这一主线,展开了一段段红色的回忆。
笔者认为,《寻枪》的成功就是找准了报道时机和切入点,借鉴和利用了网络论坛、电视访谈的特色,在表现手法层面,有调查、有分析、有讨论、有延伸;在报道手法上,有背景扩展、有时间交代、有关键人物,深入而细致。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为报纸所用,帮助报纸对新闻事件做深入的挖掘,报纸反过来树立了网络的权威。
另外,在新闻策划中,我们还可以借鉴电视的视觉性、现场性,着意地用照片表达新闻事件。比如,《济源日报》特别开办了旨在为愚公后代造像、为玉川草根留影的长线纪实摄影专栏“玉川影像志”,用纪实性的图片讲述普通人的故事,体现了普通人喜怒哀乐里所承载的社会信息、时代特色和民族情感。该栏目推出的《三个孩子撑起一个家》、《送煤工老朱》、《“小王”和他的农民理发合作社》、《元素乐队:用音乐丈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第N次攀爬》、《“天使”呵护的“玻璃女孩”》等摄影专题,记录了小人物以朴素的道德情感和做人良知、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执著坚守的担当勇气,默默地、真诚地为家人、朋友和社会尽一己之力的令人感动的事迹。这些原本是电视的优势,被我们移植到报纸上后,效果非常好。“玉川影像志”推出以后,社会效果出人意料,一些普通人的故事感动、鼓励了许多读者,甚至一些读者来电表示,他们通过图片里主人翁的遭遇,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含义,从而对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样的借鉴和利用中,报纸变过去读字到读图,受众看上去直观、读起来轻松,报纸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凸显。
增强互动和服务,变劣为优
由于受出版周期的影响,报纸无法及时互动,原本是其劣势,但笔者以为,报纸只要能够巧妙地借鉴和利用其他媒体的优势,在运作方法上下真工夫,就能提升其互动效果、服务功能,变劣势为优势。
首先,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版面定位。版面定位决定着报纸的性格、风格,体现着报纸的各种社会功能。所以,我们在对版面进行定位的时候,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报纸的优势。比新闻的传播快捷,我们不如网络和手机,但我们可以从版面设计、新闻剖析、图文并茂等方面进行补充;比民生服务信息查询,我们不如网络方便,但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性报道,第一时间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服务方案;比娱乐休闲内容的丰富多彩,我们不如网络、手机触角长、八卦多,但我们可以更多地报道和当地有关的娱乐信息和休闲娱乐方式,彰显我们的贴近性和服务性。
其次,在版面定位做好以后,还要搞好互动和服务。互动离不开策划,一个好的策划方案不仅可以提供新闻素材,而且可以拉近报纸和读者的距离。近年来,一些报纸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共同组织临时的活动筹备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细则和规范,携手开展社会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读者的参与热情,把报社从后台推到了活动的前台,提高了报纸的亲和力,从而提升了报纸的社会影响力。此外,还有一些报纸积极与读者进行互动,开辟“我秀我家”、“超级主妇”等专栏,让读者把自己家的照片拿到报纸上“秀”,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和生活情趣,成了某一领域发烧友沟通、提高的平台。
在服务方面,很多报纸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济源日报》近年来也开辟了许多服务性强的专版、专栏。例如“家园”、“生活”、“健康”、“都市生活”等专版,有的版面事无巨细,从事关群众衣食住行的小事着眼进行报道,同时开通政务行风热线电话,为群众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真正反映了“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服务方针,受到读者的好评;有的版面收集了关于养生、美容、家居装饰、家常菜谱、季节病预防等小知识,成为许多读者剪贴本里的“热门货”;有的版面专门开辟了“长寿老人访谈录”等人们感兴趣的栏目,成为读者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许多读者主动与报社联系提供新闻线索;有的把镜头对准都市里的草根群体,引起了人们对底层劳动者的关注和尊重。
再次,由于报纸特别是党报的权威性,读者常常会根据党报的报道来关注政策动向。毛泽东在谈到党报的影响时曾说:“你们说的节育和晚婚的宣传,报上文章一多,有人就以为要修改婚姻法,赶快去结婚。”因此,在重大新闻发生时报纸正好变“慢半拍”的劣势为优势,以冷静的心态、宏观的视角、全面的解读去深入报道,从而使受众更加信赖报纸。
结 语
总之,报纸对其他媒体的借鉴和利用,也是自身新闻创新的过程。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在借鉴和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在确保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再借鉴和利用其他媒体的优势。切不可为了借鉴丢了自身优势,亦不可过于保守,畏首畏尾。毕竟,新闻创新就像文无定法一样,不必拘泥于任何一种模式,只要有效果便可大胆一试。
有人说在十年后纸质媒体会消失,笔者以为这有些危言耸听。报纸具备易长期保存、方便阅读、图文并茂等独特的特点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只要报纸把深度、互动、服务、鲜活等做透、做活、做好,把版面办得让群众喜闻乐见,办得有深度、有品位、有特色,是不会轻易被其他媒体所替代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194.
[2]孟旭舒.手机报:在融合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1(9上).
(作者为济源日报记者部主任)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