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①

2012-04-29 18:33苏丹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5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儿童

苏丹

摘 要:儿童科学教育是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的儿童科学素质教育。这不同于传统的以课本知识为主的儿童教育。目前对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研究众所纷纭,本文以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儿童科学教育的一般内容,分析相关理论研究,阐明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儿童科学科学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c)-0164-01

1 概述

1.1 儿童科学教育概念回顾

19世纪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把科学定义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体系。这种传统的科学观是静态科学观,反映在科学教育上面,表现为非常重视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常识,非常重视按照学科的划分来传授,并且要求儿童知晓已经为世人所证实的知识。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记住和知晓己经被证实发现的系统科学知识和结论。把科学教育仅仅看成是传统科学知识的认识是狭隘的,我们要培养能够参加科学活动的人,要通过科学活动育人,使儿童学会怎样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学会怎样思考,培养儿童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术来了解环境,关心社会,解决问题,不断地自求进步,并具有乐观的科学精神。

与“科学”的内涵相对应,儿童科学观也有静态与动态之分。静态的儿童科学观认为儿童科学就是与儿童有密切联系、易于为儿童所理解接受的有关自然科学和渗透于社会生活的科学技术产品的普通知识。与此相应的儿童科学教育就是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动态的儿童科学观点认为儿童科学是“一种积极的探究,科学的知识和一种创造性的思考”[1],“从儿童对周围的环境好奇、发问、观察并对现象进行解释,这一过程被称为‘儿童的科学。”[2]

综上可以看到,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经历了最开始单纯的知识体系的的静态的观念,到以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的动态的儿童科学教育观念。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由初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一个过程。

1.2 儿童科学教育概念

通过以上概念的回顾,我们认为儿童科学教育是对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对身边的物质世界进行观察、感知、发现问题、操作、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是儿童获取科学经验,主动建构初级的未深入本质的科学概念,开始学习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培养科学观念的过程;是开拓儿童好奇心、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儿童良好科学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

2 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决定了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必定是一个及其复杂和难以言明的概念。

2.1 儿童科学教育的一般内容

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从科学类别划分为自然科学和生活科学两个方面。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学、化学、气象学和物理学。生物科学包括植物学和动物学。通过自然科和生物科学的学教育培养儿童最基本的科学概念。这些内容构成了儿童科学教育的基础内容。需要说明的是自然科和生物科学内容上及其宽泛,对儿童来说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只是基础,具体的内容还得另外讨论。

2.2 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理论要求

一般认为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有四个方面的要求,分别是科学性和启蒙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时代性和民族性。③科学性和启蒙性是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要求。所谓科学性是指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所谓启蒙性是指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应是粗浅的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内容应是激发儿童好奇心和科学探索、启示儿童科学学习的媒介,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广泛性指的是我们选择的儿童科学教育内容要尽量涉及多个方面,确保教育活动让儿童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代表性指的是选择的内容要能典型反映某领域的基本知识结构。广泛性要求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从而让儿童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帮助他们积累丰富多样的科学经验;后者要求教育内容具有该内容所在领域的典型特征,从而让儿童今后系统学习这一领域的科学知识打下基础。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是指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季节特点,做到因地、因时制宜。时代性和民族性是指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既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坚持这一要求才能使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在适应时代变化的同时,又发扬光大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3 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实践

理论上对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但是就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践来看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极端表现为科学教育内容过难、过多、脱离儿童生活世界,不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在知识难度的层次和复杂性上不适宜儿童的发展,更没有体现出螺旋上升的渐进性,“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而另一方面,对儿童生活中的自发性探索行为,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简单对待,使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面对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生成课程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完美课程类型,其教育内容源于儿童生活,来自儿童的兴趣和自发的探究,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影响。而实践者持不同的态度,他们认为此类课程可操作性差,并且对教学环境和师资的要求很高,难以掌控。而我们认为,其实不论所谓内容选择的生成还是预成此种形式不谈,根本的内容是否合适的本质因素乃是,科学教育内容是否建立在儿童的兴趣基础之上,同时能够促进儿童的全方位发展。能够满足儿童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的需求的预成内容是适宜的。而生成性观点则假设停留于满足儿童的兴趣,按照儿童的兴趣来进行,而不对儿童的兴趣进行总结、分析。儿童对科学的兴趣走到哪里,教育的内容就追到哪里,儿童的科学兴趣转向了或者停住了,教师也就跟着转向或者停住,这样的生成内容也就完全的处于被动的失控状态。“因此从生成性内容的选择要点来看,如何对儿童的兴趣进行组织、筛选、延伸和扩展,促进儿童发展也就成为关键,而对于预成性内容来说,如何贴近和激发儿童的兴趣则是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4]

3结语

在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方面的研究理论成果较多,但是从实践的效果来看有较大的出入,主要是因为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可以选取的内容范围较广,标准较多。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来看,在选取内容时应坚持科学性、广泛性、启蒙性、典型性、探索性等特点,在选择的方法上应综合生成性与预成性的方法。

注释

[1] 王志明主编.幼儿园科学教育[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

[2] 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65.

[3] 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陈虹.幼儿科学教育现状透视与反思[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9卷第5期):61.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儿童
蜗牛看牙医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科学拔牙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