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校长的建议

2012-04-29 00:44:03金培雄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14期
关键词:校长办学学校

说到做校长,还得重提陶行知的那句话:“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是一个教育单位的管理者,是一批教育人的引领者,是千百求学者的领路人。如果说教育寄托了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那么学校就是亿万家庭圆梦的栖地,而校长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守梦人与圆梦人。当下教育受关注程度之高,学校受瞩目广度之众,社会对教育之关切,家庭对学校之期待,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此种种,都对校长的专业素养、职业智慧和管理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我们怎么当校长,本人提出如下建议,实属漫谈或随想,谨供广大校长参考。

1.校长要办大教育

教育有自身的独立价值和存在方式,它不是仅仅供官员或百姓指手画脚的对象。教育是一种伟大的行为,校长办学,应当有宏伟蓝图,有高瞻远瞩,有神思妙想,否则校长这个角色任何人都可以来扮演。当下的校长办什么样的教育?是办随波逐流的教育?是办一味唯上的教育?是办迎合世俗的教育?是办急功近利的教育?是办分数至上的教育……尽管上述做法屡屡受人责诟,但是在现实中还是有其存在的理由。因为教育不是真空里的无菌栽培,不是远离社会的孤岛丛林,教育必须与家庭、与社会、与时代、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校长必须要办大教育。如何破解这一命题?苏州市实验小学的做法对校长们能有所启发。

苏州实小实践的“小学校办大教育”思想让我们眼前一亮,他们提出:小学要有“大视野”、小学建构“大课程”、小学培育“大资源”、小学实施“大管理”、小学培养“大教师”、小学建设“大载体”。“大教育”的思想理念、实践行动都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展现。这是一种气魄,一种气度,一种气势;这是一种创新,一种改革,一种个性。无论是从对教育的深刻理解还是对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握来看,无论是从对学校办学的未来展望还是对人类发展的自身需求来看,苏州实小及徐天中校长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小学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与贡献,并不比其他任何学段逊色,完全可担当“大任”。这对于我们当下的办学思维和现实认识都是一种冲击,当我们还沉浸在上级对学校的肯定,社会对学校的赞誉和家长对学校的满意之中沾沾自喜自我沉迷时,“小学校办大教育”或许能给我们以警醒,它是一个远大的目标,一个努力的方向,做一流的校长就要有这样的大手笔和大魄力,建一流的名校就要有这样的大抱负和大作为。为此,我们任重而道远。

2.校长要修炼个人魅力

校长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一名理想的校长要具有职务魅力、学术魅力、人格魅力。首先,校长是学校的精神与文化领袖,校长是当地社会的名流与贤达,校长是家长与群众尊崇的职业,故校长有其特殊的文化地位与社会地位。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关注,校长的职业优势将愈发呈现出来,随着教育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不断上升,校长的价值将不断提升。因此校长的职务魅力将越来越大。其次,校长作为一个专业职务,其职务的专业含量与其他行政部门的领导职务有着根本区别,校长作为一个管理者的前提首先必须是一名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精湛的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惟此才能在知识分子云集的学校具有专业领导力与权威性。否则校长的专业话语权将大打折扣,乃至影响其行政管理的地位、效率与效益。所谓“校长要进得课堂出得厅堂”就是这个道理。校长的学术魅力将引领教师迈上教育研究的幸福之路。

另外,校长是领导“人”的职业,其领导与服务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和独立人格的人,包括成人和儿童。凡人都具备相应的判断标准与能力,所谓“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的心”、“公道自在人心”正是这个道理。作为校长,以身作则、身教言传是必不可少的作风,古人亦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时学校管理不能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外在行政指令,必须多玩一点“心”的艺术,多搞点“心术”,少玩点“权术”,很多时候应当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攻心”换来“真心”,而校长的人格魅力很多时候体现在对“人心”的把握与体度上。“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校长必须做个“有心人”,对教师——生活帮助要热心,事业扶持要热心;对中层——工作上要放心,沟通中要交心;对团队——管理上要耐心,生活上要贴心。只有校长与下属心心相通,心心相连,才能政令畅通。校长和下属若能“心心相印”、“以心换心”,那么校内便会呈现出上下一心,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工作局面。达到这种境界,校长的人格魅力便不言自明。

3.校长要学会经营学校

曾几何时,教育产业化被批得体无完肤,成为过街老鼠,成为贻害中国教育的罪魁祸首。诚然,教育是公益事业,不能为金钱和利益所困,“产业化”的确是一种误导。然而,我们认为教育可以成为一种产业,当然这种产业是为了“人”的事业,它应当皈依于“人”的全面发展上。因此,基于提高民族素质愿景的学校完全可以由校长来经营。学校办学,需要资源,需要支持,一位名校长说过“整个社会都是我们办学的资源”(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社会、政府、国家乃至世界的资源),这句话说得好——各种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与利用,促进了学校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最终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实惠,优质教育得到更大的扩展。苏州实小“绿野村”的创建,杭州崇文“小班化教育”的设计,常州觅渡桥小学的集团化运作等等,无一不是经营学校的成功范例,如果没有前瞻的战略眼光,精到的经营理念和孜孜以求的实践行为是无法实现这一伟大跨越的。学校不论规模大小,不论地理位置,不论条件好坏,均有发展空间,均有可用资源,均有经营之处,而经营是否得当、得法、得道,关键在于校长,在于校长的思想与行为。或许平庸与卓越,精明与愚钝,奋发图强与安于现状等等,都能在这里得到体现。有位校长说“为中国教育做点事”,“做事”不就是一种实在的经营吗?如果我们达不到这样的高度,那么“为所在学校做点事”应当成为我们的“经营理念”,重要的是想做点事,敢做点事,能做点事,如此,学校“在你手里”就能得到发展,得到提升。只要上路,前面的风景必将会有无法预料的精彩。

4.校长办学不能瞎折腾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成人”,成为身心健全、人格完满、素质全面、发展和谐的符合时代与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然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人的生长发育亦有规律,故教育也必须讲究规律,重视规律,必须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校长办学亦然。上海有所向阳小学,创办之初,办学者就提出了“尊重儿童个性,满足生活需求,激发爱国思想,助长创造精神,提高作业兴趣,指导休闲活动”的办学思想与教育要求,其立意之高远、指向之精确令人佩服之至。八十多年前提出的的办学思想秉承至今,并仍能和当今社会发展合拍,至今仍闪烁着理性而智慧的光芒。由此我们想到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观点,也无不充满着真知灼见,至今仍因其内涵价值而被世人奉为圭臬。由此也可揭示这样一个朴素而直白的道理:教育就是那么回事,教育就是教育,教育就应该按其规律性质办事,千万不能瞎折腾。

现如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已复杂得令人望而生畏,把教育的功能放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教育也因负荷的无限加码而显得差强人意。一会一个提法,一会一个改革,一会一个观点,一会一个理论……教育者很无奈,办学者很困惑。我们的教育到底要怎么做呢?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教育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教育不就是要达到八十年前向阳小学提出的这些要求吗?教育不就是要遵循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所提的这些规律吗?我们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我们的动机出现了偏向,我们的初衷产生了悖逆,一旦当我们不是在办真教育,不是在育真人,那么产生以上怪象也就很正常了。我们也时刻感受到,当下的教育并非是纯粹的教育,当下的学校并非是单纯的学校,教育者的办学时时受到政府、社会、家长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亦受到内部观念、思维、习惯的局限与左右,当理想的、合规律的教育办学与上述力量发生冲突时,是坚持自我还是改变自我?这取决于校长的职业道德与人性良知——坚持,坚守,不折腾!坚守自己的理想很不容易,坚持自己的做法尤为可贵,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自己的理想不折腾令人尊敬。反观时下的一些学校,今年书法特色,明年体育强项;前任校长打造艺术教育,现任校长加强科技教育。犹如熊瞎子掰玉米棒,掰一个扔一个,最终难以形成自身的育人强项与办学特色。教育经不起折腾,学校经不起折腾,折腾的结果是教师无所适从,学校无从发展,乃至影响国家民族的振兴和复兴,罪莫大焉。

5.校长必须做课程

我们的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还要为学生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必备的营养。这种营养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是课程。课程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很大程度上都是借助于课程的实施而得以实现的。因此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内容,课程应该成为学校内涵发展、品牌打造的主要抓手,课程应该成为学校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一张“底牌”。

现代学校必须抓课程,现代校长必须做课程。是否具有课程意识,是否具备课程规划能力是衡量校长专业素养高下的重要标准。课程规划靠校长,课程实施靠教师。校长的专业领导力应充分体现在课程规划和建设上,教师专业能力则主要体现在课程的理解和实施上。如果说一张课表反映了学校贯彻教育方针的决心与行动——开齐所有课程、上足所有课时、教好每门学科,那么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特色育人课程的打造则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先进的学校与校长在落实到位来自上级的课程架构的基础上,必然会开发构建起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完善的课程框架体系与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内容。学校提供给学生丰富有效的课程,学生从课程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培育与发展,于学校而言打造了自身的育人品牌,于学生而言完善了自身的素质结构,于教师而言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无疑,做精做强课程是一种多赢的选择,必须引起校长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实践。如果说对人的管理体现了校长的职业特征,那么对课程的管理则彰示了校长的专业水准。

6.校长要适度控制对学校的影响力

一所学校之所以能办成一所优校、名校,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其办学初始起点较高,地理位置较为优越,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家长素质普遍高,生源质量整体好,师资实力相对雄厚,办学资源相对优裕等等,但还有很重要而又无法回避的一点,就是他拥有一名优秀的校长、出众的校长。从一些名校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显赫的地位,都离不开历任校长的个人努力与积极作用。

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深深地打上了校长的印记。这确实能为学校的发展提升注入动力与活力,有助于为学校找到生长点,但我们担忧的是,这样的校长不在任了怎么办?因为我们无法想象一旦这所学校离开了这个校长会继续高位发展还是急剧滑坡。上海一所顶尖名校的人事接替发生了新老校长难以交接的怪象,老校长退休后竟然无人能接班,这岂非咄咄怪事,亦是名校悲哀。究竟是名校造就了名校长,还是名校长造就了名校?我们一时未必能有定论,正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地纠缠不清。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学校办学究竟是靠校长的单打独斗还是靠以校长为首的管理团队?答案不言而明。因此校长必须把握好自身在整个管理团队中的位置与比重,过于的强势与过于的懦弱均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与健康发展。因校长的更替而造成一所学校的大起大落对教师来说、对孩子来说均不是幸事。校长必须控制好个人对本校发展产生的影响力,切不可校内一切“惟我马首是瞻”,切不可抱有“我即是校、校即是我”的思想。校长的影响力应该通过整个管理团队发散开去,校长的影响力应该通过建立健全一套现代学校制度并使之发挥积极健康作用来实现,校长的影响力应当体现在让校内的师生都能成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人上面,如此,无论校内人事变更前后交替,所有成员仍会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校为家”的职业观念也应重新予以审视反思。

7.校长要有大气度

校长的气质与气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办学风格与学校形象。一名成熟的校长必须具备宽广的胸襟,开阔的视野,全局的眼光,战略的思维。一名以自身人格赢得员工尊重敬畏的校长必然有大气度与大气魄,不拘泥于一事一人,不计较于一时得失。每当我们阅读名校长,他们身上透露出的气质与魅力为我辈所敬仰,这种强大的“气场”令人向往,亦是我辈努力追求的境界。由此,我们想到,拥有大气度的校长对于教师应做到:真心“爱才”——真心欣赏每一名教师,努力发掘每一位教师的长处,真正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发展;用心“识才”——用心发现可造之才,充分做到“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诚心“容才”——练就容人之量,努力做到容人之长,超过自己;容人之异,求同存异;容人之过,扬长避短。由此我们又想到,拥有大气度的校长对于学生应该做到:允许学生犯错——犯错是孩子的天性,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没有不犯错的孩子,没有孩子不经历犯错过程,孩子是在一个个犯错、纠错的案例中成长的,必须宽容孩子;尊重孩子个性——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孩子,独立的人具有独立的个性,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要目中有人,心中有“生”,手中有“法”。校长的气度来自于个人的学识与修养,来自于人生的历练与体悟,来自于他对教育的热爱与理解,来自于他对人性的关怀与洞悉,来自于他对时势的审视与把持。校长的气度决定了学校办学的高度,校长的气度能影响教师的气质,建设和谐校园需要校长的大气度与大智慧。做一个大气大度的校长理应成为我们的追求。

总之,学校小社会,校长大管家。当前的现实是办学难,办好学更难;当校长难,当好校长更难。建议校长们在办学过程中多一份理性、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本真、多一份睿智,少一点盲从、少一点冲动、少一点浮躁、少一点功利,少一点主观。毕竟人是在职业生涯中逐渐成熟起来的。我相信一个优秀的校长,无论在哪办学,都无法遮掩他优秀的光芒。希望我们的国家能涌现出更多的优秀校长和教育家型校长。

(金培雄,吴江市教育局,215200)

猜你喜欢
校长办学学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
论校长的修养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中国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 10: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