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贻伙
【√】习书实际上是建立在对自然人生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哲学审美基础之上的艺术创作,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检察官,陈怀安愉人悦己的方式倒有些特别,那就是挥毫泼墨,笔走龙蛇。
熟悉的人说,每当别人酬酢之时,他总浸淫在自己干湿浓淡的世界里,尽情享受笔底气韵、摇曳婀姿。晨起罢,午饭后,暮垂时,均临池不辍。纵使出国访问期间,其亦带着自己的些许“宝贝”,秉烛修为,颐然自得。
4月中旬一天,笔者有幸在安徽省检察院派出院——白湖检察院,亲见怀安挥毫泼墨。3个多小时里,40余幅格调高雅的书画作品即藏锋收笔。
观怀安书法,格调高雅,内涵丰富;气贯神畅,神采奕奕;用笔方圆并施,遒劲而不失圆厚,用墨枯润相间,虚实开合成趣,节奏快慢拿捏得当;结体灵动活泼,险中求稳,稳中有险,既藏巧于拙,又于拙中见巧;章法布局合理,空间韵律变化万端,疏密迥然有致。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良勋先生曾评价其作品路子很“正”,功底深厚,线质“硬朗”,气韵生动,呼应恰到好处,笔法收放自如、擒纵有致。
作为一名书法艺术的业余爱好者,怀安如今的功底造诣已属不易。正如张良勋先生所言,“就按照现在的路子写下去”,怀安必成一方风格。
听闻,他自幼临帖习字,渐成喜好。及长,练习楷书数年,摹颜、柳,而于柳公权用力最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怀安曾赴安徽宿县地区任职。那片土地是中国有名的书画艺术之乡,丹青翰墨之风昌盛。受其浸染,怀安开始将书法当做一门艺术来研习。在宿县工作的十余年间,其广泛涉猎真、草、隶、篆,心追手摹魏碑、汉隶、二王、米芾等,碑帖并蓄。
1998年调回安徽省检察院任职后,怀安多次参加省内外的书法比赛,并时时向各地名家请艺。俟初有成就,即相继被吸纳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其学书也逐渐转为精研行草阶段。用功王铎行书、草书前后达七八年之久,其间亦追清何绍基行书、《好大王》碑,技艺日臻成熟。在此基础上,进而专攻二王行书,如此广揽博识,聚众家之长,终致厚积薄发,破茧化蝶,渐成自己面目。
怀安习书数十载,颇多心得。他认为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几千年传承下来,特别讲究个“源”,所以学书者首先应该拜帖为师,遍临历朝历代的名家名帖,感受吸收当代大家气息,坚持多学、多看、多练、多悟,紧紧抓住原帖的精神实质和内在气息。同时还要潜心研究中国书法史,将广泛学习与专门学习结合起来,以培育自己的书法美学情趣。其次要有创新发展。他认为,书法缺失法度者不足以言书法,但拘泥于法度者,亦不足为观。既要善于在理中求法,也要善于从对自然的领悟中汲取营养,善于从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中“悟道”。表面上看,习书唯一的途径是临摹古人,实际上是建立在对自然人生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哲学审美基础之上的艺术创作,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也。最后要贵在坚持和勤奋。他认为,书法是一门通过线条去表现的抽象的艺术,由于其一维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逆性,决定了对平面空间分割的掌控难度,所以非有多年功力者,焉得登堂入室。
“书法之意应自胸襟出。”怀安以为,从情感来,习书应以养气为首,要养浩然之气。作品要精神团聚,气韵生动,章法合理,只有用笔、用墨、字法结构达到形而下的和谐之后,才能达到形而上的审美表达,才能愉人悦己。
在书法艺术上,怀安表现极为谦虚。他说,虽然已届耳顺之年,但还是个小学生,顶多只能算刚刚迈进了书法艺术的门槛。
正因为有这样的“自省”,近来怀安还在创作之余,将偶有所感写成的小诗,就地存储在自己的手机里,而不与外人“道”。
是年春三月,怀安在单位旁边的天鹅湖健身,就觅得小诗两首。其一曰《天鹅湖春色有感》:“三月春光到皖中,天鹅湖边柳如风;正是一年好时节,游人穿行花丛中。”其二曰《春日游湖》:“湖边三月柳絮飞,游人如织着单衣,都夸春光无限美,有谁能说八九分?”怀安说,诗书一体,也算是培养培养兴趣吧。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近年来,怀安也从当地检察队伍中不断吸纳书法爱好者,并于2008年,牵头组建了安徽省检察官书法摄影协会。开展书画展,送书法到基层,组织书法培训活动……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