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解决高职毕业生高离职率的对策

2012-04-29 16:54:01尹燕
考试周刊 2012年16期
关键词:高职生诚信毕业生

尹燕

摘 要: 最近几年,高职毕业生就业后高离职率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分析了其根本原因,从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化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高职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高离职率提高就业稳定性对策

教育部长袁贵仁就2010年就业工作指出:“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毕业生就业状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1]体现高职院校就业状况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就业率,在追求高就业率的同时,高职毕业生却在就业岗位上很不稳定,在短期内的离职率问题日趋突出。由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y COS Institute)2010年6月2日发表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以下简称《报告》)调查显示,2009届高职高专院校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45%,其中主动离职的占88%。离职的前三位原因是:31%的学生认为个人发展空间不够,25%的学生认为薪资福利偏低,13%的学生希望改变职业和行业。

高职毕业生就业后短期内高离职率现象,我认为根本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大学期间没有针对性、系统性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没有职业兴趣,毕业时盲目就业。其次,学生缺乏感恩意识、诚信意识。感恩心理是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诚信意识的缺乏也导致学生频繁毁约、跳槽。最后,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报告》显示,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而其满足度则分别为86%和84%。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说服他人,其满足度为78%。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欠缺,降低了就业竞争力,在求职过程中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同时,因不善沟通、缺乏协作精神等导致在工作中处处碰壁,现实和理想差距较大,总是寄希望于下一个工作。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提高高职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减少盲目就业。

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生求职成功、保持工作稳定性的第一步。它可以使高职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在当代高职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没有认真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他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或者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就业时盲目就业,导致高职毕业生短期内离职率居高不下。

高职院校首先应从大一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明确就业目标,并了解工作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其次,应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再次,应加快对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的培训,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协助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最后,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大一上学期都完成一份科学、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生普遍存在意志力不强、做事容易半途而废的问题,规划可以促使学生去行动。教师应通过近半学期的教学和指导,采用案例、内容分解、示范、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重视并积极主动地做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进行阶段性考核,督促学生让规划真正落到实处。在就业观念上避免“先就业后择业”的误导,强调第一份工作对以后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加强高职生的“感恩、诚信”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一种责任意识,更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感恩心理是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写进中国公民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规范,也是学校德育教育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对于社会的诚信状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的建构。

高职院校应通过全面、全程、全员的“感恩、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增强对工作的忠诚度。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培养,首先应该是全面的,即面向全体学生。其次应该是全程的,贯穿大学三年始终。渗透到新生入学教育、国家奖助学金演讲、感恩节“家长学生两地书”等特色活动、就业讲座等,同时应包括大学三年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最后应该是全员参与,需要学校、家长、学生本人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家庭教育、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表率作用、校友的感恩诚信教育等实现“润物细无声”。

三、加强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可迁移或携带且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解决问题、数字应用、创新革新、外语应用8大核心能力。

高职院校应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以多元智能、情境教育、体验教育等教育理论为先导,通过梳理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能力体系,依据专业特点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首先,建立和整合由职业核心能力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通过必修或选修,集中培训、系统点拨和启发,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在组织教学时,可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分模块开课,让学生按需选修;也可以组合模块培训,以达到全面学习和系统提高的目的。其次,注重日常教学学习,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再次,学校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第四,改革教学评价办法,参加劳动部门核心技能证书考试,开展能力本位评价。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专业技术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培养造就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短期内高离职率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加重了社会本已十分严峻的就业压力,造成用人单位招聘成本和人力培养成本的上升和精力时间的浪费。对毕业生而言,也要承担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无法积累今后发展所需要的工作和行业经验。高职院校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增强职业核心能力,从而有效降低离职率,提高就业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袁贵仁部长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马雅玲.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初探[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高职生诚信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中国盐业(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4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01 05:24:37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