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波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日益科技化和国际化的社会,我们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的矛盾,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为重要。我们只有改变教师的角色,让其成为课堂上的掌舵人,把学习的空间、自由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具有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才能紧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目前,大多学校美术特长班建设多以分年级分班进行,实行“包班制”。班级学生数较多、师生比例低,往往一个教师还兼顾着色彩、素描、设计等多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只注重美术中考小B级加分考和等级考试。原本是一门熏陶艺术、修养身心,培养性情的课程,却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应试教育。另外,学生之间缺少美术活动交流,往往是学校同年级各班抽取几名爱好者,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准时上课,准时下课,不打照面,互不评论作品。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如今美术班学生的审美评述能力明显滞后,和非特长生之间差别无几的不良局面,严重制约了高素质美术人才的培养。几年前,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柯蒂斯主席访华时,对我国的独生子女教育提出建议:“如果能够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合在一起开展活动,孩子们就能够互相帮助,使孩子在情感上和社会交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可见,开展混龄教育对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做好混龄班的教学,是学生才能尽情展现的关键。
作为美术特长混龄班,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最近发展区”,在美术基础技能上,扮演了“辅导老师”的角色,在美术素养上起到了引导作用。既能使低年级学生在愉快的训练环境中得到审美能力、绘画技能的发展,同时使高年级学生的自身知识得到巩固,评述能力及综合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可谓“一箭多雕”。运用混龄训练模式,就能在美术特长班的课堂训练及课外写生活动中,创设一个“开放、和谐、快乐、轻松”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挖掘集体的教育潜能。
虽然在混龄训练中,高低年龄学生相互之间的探讨和学习对提高绘画能力,提升绘画水平大有裨益,但在学生进行学习时,由于学生的不成熟,他们对于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还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和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及具体的环节,所以训练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是课堂精明的组织者、适度的参与者、适时的点拨者和适中的评价者。
在混龄训练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转变教学理念,活跃教学方法,确立新的教学衡量思路,客观地认识学生群体的现实水平、个体差异及潜能倾向,运用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这三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技能、情感、人际关系等学习要素得以充分发挥。
1.在混龄训练中,首先要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课堂作业量,以摸清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美术表现水平。明确混龄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实行分层次教学,重视做好教学质量的反馈和课后的教学小结,以达到学生能接受、教学有成效的目标。
2.在素描、色彩等课程的基础训练上,改变单一的教师辅导为教师辅导、小组长辅导、组员交流等综合辅导形式,以活泼多样的课程训练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些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3.在外出写生训练前,强调学生要深入生活,多画,多记,多观察,在头脑中积累素材。结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加强同学之间交流,并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教育。在外出写生时,采用讲解、示范、小组合作、集中评价等方法,尽量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在各自训练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要求教师对每位混龄学生的兴趣、水平及需求等情况了如指掌。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反应。对有些阶段性停滞的学生,予以多鼓励多辅导,帮助其走出困境。对能力强的学生,要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预防其骄傲情绪的滋生。努力营造团结友爱的氛围,增进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携手进步。
有一次学生在素描写生,当大家的创作都接近尾声时,同学们都习惯性地离开位置,相互指点分析起画来。有一高年级的同学应邀请坐在低年级同学的作品前,准备修改低年级同学的画,只见他眯起眼睛在画面上扫描了几遍,就拿起纸巾在画纸上擦了起来,擦完后就示意低年级的同学说改好了,弄得低年级同学一头雾水,而那个擦画的同学也解释不清楚这么做的理由,估计是看老师平时也这么做过,而没真正理解老师的用意。这时,老师应及时参与进来,马上组织好学生,针对低年级同学画面里出现的不足现象,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告诉高年级同学的用意是为了突出画面的中心物体。同时也提醒高年级同学在改画之前要先指出画面的不足之处,明确修改的目标,随即示范怎么改,或让作者自己修改,这样就做到了双赢。但教师在参与时不要过多地插手学生的探讨,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自己去闯,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如果有不同看法,可以用委婉的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此外,我们还要努力融入民主平等的观念、竞争与合作的观念、发现与探索的观念,改变教师的讲解过程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合作探索、思维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美术训练,不仅仅是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自由合作学习,学会评述,大胆探索创新风格,更好地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色彩、素描的结构与重组、写生创作的技能,配合创作、设计、文字表达、欣赏等作一系列辅助训练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应变能力。
2.在美术欣赏评述、技能技法训练、造型表现中,利用高年级同学评述能力、理解能力强等优势,引领低年级同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低年级同学美术技能学习的基础性问题,形成思维互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培养高年级同学以身作则的良好习惯,关心和爱护低年级同学,使自己成为低年级同学的良师益友和学习的榜样,从而促进混龄学生之间形成学习合力。
4.在学习态度上,利用低年级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较强,课堂表现活跃等特点,来解决高年级同学学习主观能动性差等学习心理问题。
在美术学业评价中,从单一的评分制上增加欣赏评述、技能发展等评价内容;同时以自评、小组评价、同学投票与师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实行综合的立体的评定。
评价要突出学习的创作性和应用性。目前我国美术课程改革中的目标实际上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导向性,而非一种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标准,否则,我们就抹杀了学生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的差异性。我们要明确的是对学生参评作品的要求宜宽不宜严。《美术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创造力,要求太严、太细,学生就没空间也没有胆量去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审美创造力了。况且学生对多种多样的美术形式各有所爱,各有所长,既然要他们显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不必去限制形式,即使对创作题材也可以少加限制。
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学生留点时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组讨论、相互评议,学生可以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相互借鉴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
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合作学习能力,使不同年龄美术爱好者在学习中得到求知的满足和身心的愉悦,促进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同时能弥补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和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根据国家新课改有关精神,教育只有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素养和艺术情操,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工程,也是教育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