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

2012-04-29 00:44杨承柱
农村百事通 2012年15期
关键词:胞囊小瓜病鱼

在淡水养鱼生产中,常会发现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即发生“小瓜虫病”,并易引起病鱼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病原体

小瓜虫常寄生于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等部位。小瓜虫成虫为球形,个体较大,长422微米、宽358微米,肉眼可见,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上有纵向纤毛线,前端腹面有一近似圆形胞口,并有大、小核,大核呈马蹄形,小核呈球形紧贴在大核上,胞质内散布大量伸缩泡和食物粒。幼虫为长卵形,前尖后钝,后端有一根尾毛,全身分布均匀一致的纤毛。成熟虫体内前端有一个“6”字形的漏斗状胞口,小瓜虫的食物大多由此进入。

二、主要症状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瓣上布满1毫米左右的白色点状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俗称白点病。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引起组织增生形成白色的囊泡。重症者鱼体头部、躯干、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好像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眼球混浊、发白,表皮发炎腐烂、局部坏死。鳃上大量寄生小瓜虫时,黏液增多,鳃丝端部贫血,鳃小片破坏。病鱼在水中反应迟钝,游动缓慢,不摄食,成群聚集在池边或水面。水温15~25℃时易引起暴发性死亡,水温高于25℃时也会发生死亡,但一般不会形成胞囊,水温28℃以上幼虫易死亡。

三、诊断

采用显微镜检查法,即提取病鱼体表白点制作成湿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若发现多个具有小瓜虫症状的虫体,即可确诊为小瓜虫病。

四、防治方法

1.放养鱼种前池塘必须彻底清淤消毒,用250~300毫克/升生石灰溶液全池泼洒。

2.合理安排放养密度,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病鱼及时捞除。

3.引进或放养鱼种时,发现有小瓜虫寄生的可用9毫克/升硫酸铜溶液药浴30分钟。

4.用0.2毫克/升硝酸亚汞溶液遍泼全池。

(贵州省册亨县渔业局 杨承柱 邮编:552200)

猜你喜欢
胞囊小瓜病鱼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抗大豆胞囊线虫SCN3-11位点的KASP标记开发和利用
不负缘起缘灭
裂唇鱼
一幅漫画概括你的2016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大豆连作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相关细菌群落的影响
辽宁省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分布研究
不同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组合F2胞囊附着量差异分析
错字连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