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福如东

2012-04-29 00:44鲁媛媛
IT经理世界 2012年16期
关键词:警铃如东孔雀

鲁媛媛

从北京到南通,每天只有一架班机从首都机场起飞。在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之后,再坐上40分钟的汽车,就可以顺利抵达如东这个县城。

尽管在开始本次探访旅程之前,我曾无数次在心中描绘过如东的模样,但当飞机即将落地的那一瞬间,我还是被这个在广袤田野中错落着五颜六色“别墅”模样房屋的城市吸引住了。

与北京7月的酷热不同,如东的风是夹杂着海洋的一丝清凉与温柔的。所以,当车行于人迹稀少的高速公路上时,久居大城市的那颗浮躁的心即刻就平静了下来。看着无尽的绿树在眼际中掠过,我不禁好奇,在这个距离北京1134公里的沿海小县城中,“IT机会”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花一元钱去看病

对数字格外敏感是我对如东人的一个最初的直观印象。他们在回忆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把日期、数量甚至是金钱描述得格外清楚与准确。当我坐在掘港镇虹元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里打算和站长陈经福聊聊农村医疗信息化的时候,他首先花了半个小时给我算了一笔看病的账。

我们之间的谈话应该是从“一元钱”开始的。“无论你是从何处来,第一次在我们这里看病,只要花一元钱就行。”陈经福说到这个令我咋舌的数字时格外加重了语气。至于我的表情,似乎也是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于是,此后的对话就在我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毫无悬念地从门诊一天的补助到重大疾病甚至转院的报销开始了。一轮漫长并充满各种数字的热烈探讨之后,无意间瞥到墙上的挂钟,我才发现已经被他带得“跑了题”。

如果把陈经福当做一个“采访对象”的话,他在我做IT记者的职业生涯里绝对是有些特殊的。以往在大城市、大公司、大写字楼里,我们会和许多高职务的,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人谈论冷冰冰的机器与冷冰冰的技术,在强劲制冷的空调环境中我们都能彼此保持着良好的客观与冷静,话题也会按照之前所构思的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是在这样一个云淡风轻的上午,在这样一个村落的路边卫生站里,与陈经福的对话5分钟之后,我就迅速对眼前的这位长者产生了一种信任甚至是依赖的感情。尤其是当他不经意说出村里共有5163人,暂住人口451人,纯农业人口4712人的时候,我甚至从心底对他产生了一种崇拜。

陈经福从医已经有40多个年头了,从最开始的乡村赤脚医生到后来镇里的医生再到如今卫生服务站的站长。他可以说是一路见证了如东县农村医疗改革的整体变化。但前面的那一串数字也足以说明,他对于这个村子的了解并不止于看看病那么简单。当我悄悄调整了一下思绪并再次说明了本次采访的主题之后,他也恍然并不好意思地笑了。

可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陈经福的办公桌上是没有任何电子产品的。除了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之外,处方单都被整整齐齐地摞在了桌子的一角。“这……”,我因一下子没有找到可以延续话题的标的物而愣住了。陈经福显然看出了我的迟疑,他迅速起身,并冲我指了指对面的挂号室:“我带你去那里看看吧。”

这两个场景的转换在我的印象中并没有超过十步。挂号室不大,正对着卫生站大门口的玻璃窗户下,一个姑娘在电脑前的键盘上敲敲打打着。“她在录入病人的一些信息,你刚才在我桌上看到的那些处方都要定期录入到电脑里保存。”陈经福一边和我介绍着,一边眼睛却望向窗外。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来到窗前,掏出了一张卡片在窗口的扫描仪器下一刷,我们这边的电脑上就出现了此人的相关信息。“这个东西你一定感兴趣了,谈到信息化,它绝对是我们这儿的主角了。”陈经福与窗外和他打招呼的男子点头示意了一下,继续向我介绍,“去年开始,如东县一般疾病门诊医药费补偿和县内住院治疗实行即时即报,再也不需要村民自己垫钱了。”

转过身,陈经福指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信息说:“一张医保卡记载了农民全年医药费的清单,如东新农合政策规定,门诊医药费全年花费600元以下,每人补偿60元;全年累计门诊医药费601元以上部分补偿30%。恶性肿瘤等特殊疾病手术后抗排异治疗,按照住院医药费用比例结报。”

当我以为陈经福又要延续开头那个“算账”的话题时,他把身子探出门外喊住了刚才来挂号的那个人:“小张,把你的医保卡借这个北京来的记者瞧瞧。”原来,这个叫张晋福的村民常年在外面打工,刚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来打听补缴参加“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事情。

“我一直在南京那边干活,这一回来发现家里也用上了医保卡,据说这卡还能当银行卡用,挺神奇的。”张晋福和我说起话来有些腼腆,但却也没忘见缝插针和陈经福开开玩笑:“陈站长,首都那边都过来听您指导工作啦。”

陈经福没接他的话茬,只是笑着摆了摆手,就又领着我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其实这个卡不仅涵盖了参保人员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信息,实现‘五险合一,还包含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健康体检等方面信息。现在村民拿着它可以到医院看病和报支医药费用,产生的费用直接刷卡即可结算。据说下一步还可凭卡享受下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等。”陈经福用半官方口吻说完这些之后,下面的言语更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年,如东的医疗改革力度很大,信息化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老百姓真正关心的还是看病是否方便,价格是否便宜。你问我技术,我可能真的未必能告诉你很多,但是只要村民能够顺顺利利看上病,我安心!”

安防神器“小警铃”

我承认,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小家伙”的时候,我的心里难免有些失望。从外形上看,它实在是连我们大城市里的一个普通小区用的门禁设备都比不上。既没有视频图像、也没有声音的传输,巴掌大点的面板上只有一个硕大的红色按钮。看着它我实在是难以和之前听闻的那个“屡建神功、全国争相推广”的安防神器联系到一起。

就在我有些失落于它的其貌不扬时,一旁的掘港镇环镇派出所社区民警徐振豪自顾自开始了描述“七旬老翁吓走青年‘白日闯”的故事:“去年8月17日下午1时,村里76岁的张银福体弱多病,在屋里午睡,胆大的窃贼发现屋里只有一个行动不便的老汉,竟然骑着三轮摩托车到他院子里偷网具,听到动静却不敢开门的老人想起了按警报器报警,警铃一响,邻居赶紧跑来。窃贼丢下带拖箱的三轮摩托车逃之夭夭。”

也许是经常给外人介绍,徐振豪说起这个故事来绘声绘色、语句相当娴熟。可我一时间还是无法领会这小小“警铃”的神奇。看着我有些迷茫的表情,如东县技防办的负责人刘大在一旁搭上话:“如东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人口居住分散、成年男子外出务工、村域扩大等因素,导致农村治安状况急剧下降。其实,这个‘警铃入户的项目是我们因地制宜靠村民的集体努力创造出来的。”

原来,“小警铃”的奥秘全在其背后的系统原理。当地村委会及派出所按照村里的地理位置,将相邻的十户村民为框架设立一个防区,一户报警,九户相助,报警信号上传到村中心接警平台,同时还要以短信的方式传达到村联防队员的手机上,实现手机信息报警和语音报警。达到“一家警情,九户相助,警铃一响,万户平安”效果。

“自从农户装了报警器,小偷儿到我们村里光顾的就很少了,老百姓放心大胆地发展海上养殖业。”长沙镇黄海村党支部书记肖卫东说。渔民刘新泉是闻名全省的海洋养殖能手,家里院子里堆满了价值几万元的渔网渔具,上面仅锡制品就有一千多公斤,女儿、女婿在县城工作,夜里常常只有妻子徐兰一个人在家,也因为时常夜里有陌生人不正常的举动而担惊受怕。5月26日夜里10时许,有个外地陌生男子汉在他家门外转悠。“过去,遇到这个情况,我十分害怕,自从有了警铃,我就不怕了。”她立即按动安装在床头的警铃,报警器一响,邻居和值班联防队员闻声而来,可疑人员跑得无影无踪。徐兰说:“这个报警器,真管用。”

当我还是没忍住提出关于“警铃”终端功能过于简单的疑问时,刘大笑了:“我相信你们大城市里高档社区用的设备一定比我们这个先进,但是你们邻里之间都相互熟悉吗?有了困难大家都会互帮互助吗?而我们的这种优势可是城市里再复杂的技术也无法代替的。”

刘大的话让我一惊,想想自己家那个“外形炫丽、功能复杂”的门禁,再想想住在对面的“陌生人”,我一下子愣住了。他也许是看出了我表情里的尴尬,所以没在这个问题上过多停留。“其实功能简单也是为了照顾当地村民的使用方便,一般能用到警铃比较多的都是‘老幼病残,他们之中甚至有很多人不识字,所以这样的设计至少目前看来是最为实用的。”

除此之外,功能的简单也大大降低了终端的制造成本。徐振豪告诉我,这样一个警铃的价格在110元,财政补贴35元,等下到村里,有些村委会还会再拿出一部分补贴资金,所以最后到老百姓家里,有的只用交几十元,有的甚至可以不用交钱。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村民的使用费用,他们这套系统的网络全部走的广电党员远程教育网,这么一来村民不仅不用在家里额外铺设网络、连电话都不用安。“只要手指一按,就发出了求援信号,比打电话还方便。”在掘港镇环镇村委会有一条铁的纪律,凡是老百姓的报警,必须立即去人处置。

据介绍,目前累计投入1900多万元的这一政法惠民工程已经覆盖如东全县25万农户。2011年前9个月,通过“十户联防报警器”接到报警396起,以此为线索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5件,调解矛盾纠纷144件,解决群众求助101件。

如果要问这个警铃在如东百姓心中的地位,几岁的娃娃都会告诉你:“警铃一装,心中不慌,警铃一响,天罗地网。”

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如今,如东双甸镇田季村的薛虹辰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当天有什么安排,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坐在电脑前浏览各类网页,了解最新的孔雀标本市场行情。薛虹辰告诉我,农村信息化工程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自己在网上开通了电子商务后,公司业务迅速遍布到全国10多个省市。

在如东全县,像薛虹辰一样享受农村信息化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家庭已经达到93800户,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率达到24.68%,全县已有63个村成为信息化示范村。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喜欢通过网络了解时事信息、进行网上购物,许多种养大户都通过网络进行网上销售等活动。

1994年,薛虹辰结婚时家里只有三间平房,生活并不算富裕。1995年在猪价极度低迷的时候,他们买了200多只生猪,第二年猪价暴涨,养猪赚了钱,夫妻俩把平房改成了三层小洋楼。再后来他们把猪舍改成了鸡舍,养猪、养鸡轮番转,经过长期的市场考察,他们发现:无论是养猪还是养鸡,周期短,发展比较容易,但市场起落比较大,风险也较大,什么项目周期长,市场较稳,前景又比较好呢?夫妻俩经过大量地查阅资料和考察,把目光落在了孔雀上。

“孔雀一般生活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民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传说中被看成是凤凰的代身,孔雀有绿孔雀和蓝孔雀之分,绿孔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蓝孔雀是国家批准的可以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的54个物种之一,在我们这里更是难得一见。孔雀生长周期长,市场一下子不会发展很快,并且市场存量少,发展前程比较广阔。”农家女薛虹辰独辟蹊径,成立永华孔雀繁殖中心,驯养繁殖孔雀、制作孔雀观赏标本,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演绎出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神话。

永华孔雀园目前占地约十亩,现有的成年蓝孔雀共300多只,一般情况下,薛虹辰自己管理孔雀园,每天,她都要到园内去喂料,并查看孔雀的健康状况。我去拜访她的时候正是雄孔雀换羽毛的季节,大约要到11月份,孔雀就又会长出五彩的羽毛,而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孔雀羽毛最为亮丽丰厚,也是制作标本的最佳季节。做成一只孔雀标本决非易事,且不说制作技术如何关键,仅选用的孔雀就必须是经过八、九年养殖的成年孔雀。

2005年下半年,薛虹辰专门到福建学习标本制作技术。做一只标本需要20天左右,都是由薛虹辰亲自做,因此每年的3到5月份是她最忙的季节,因为一年200只的孔雀标本都在这3个月内完成。配上精心挑选的根雕,一只上等孔雀标本售价能达到万元。在南方的城市里,孔雀标本成为富贵人家高贵吉祥的装饰品。2000年薛虹辰建立了永华孔雀网站后,90%的订单实现了网上交易,2006年底还被评为“江苏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典型”。

对于如今的成功,薛虹辰将其毫无保留地归功于信息化的发展。“早些年要想学些新技术太难了,因为没人懂,也没地方去查阅资料。现在有了电脑有了网络,视野真的不一样了。”目前,薛虹辰自己的养殖场里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比如孵化器、小孔雀的养殖全部都是恒温监控,一有任何异常薛虹辰的手机上就能收到报警信息。

“只要是好的技术我绝对愿意去尝试,但是前提一定是要符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且要非常实用的。”薛虹辰的话语中无不透露出南方生意人的一种精明。

在如东短短几天的采访中,我并没有发现最初所期望的信息化模样。但同时,当地百姓用自己特有的聪明才智,将最最基础的IT技术变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新摸样。正如众大牧业的创办人杜长泉,他虽然搞不清家里机柜中摆放的H3C交换机是不是村支书“设计”的?但他可以凭借自己的钻研加上这些“高科技”成功从一个漆匠转型为当地牧业养殖的领军人。当我问他IT机会是什么的时候,他告诉我:“不同人生的一种新选择吧。”

猜你喜欢
警铃如东孔雀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环保风暴下,如东小棚模式北上之路该如何走?
如东对虾高产火出圈了!看如东养虾人如何凭实力出名
人民英雄 永垂不朽
警铃如光
孔雀1
孔雀
彩虹的秘密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